美國第一大商業銀行美國銀行最近開始向低收支客戶收取新費用,這是美國窮人必須面對的“懲罰”之一。西莉亞·門羅從來沒想過家里會停電。她只欠了70美元電費,本計劃下個月發工資后還清。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再次讓她吃驚:“我用原打算支付租金的70美元還清了電費,然后打電話讓電力公司恢復供電,電話那頭,一位女士說:太好了,謝謝付款!作為新用戶,你需要在銀行賬戶里預存250美元”。身為便利店經理的門羅完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瞧,我連70美元都還不起,哪里能找到250美元?”她絕望地說。“現在我的生活比以前更困難了。”
在美國,當窮人從來都不容易。1月下旬,美國銀行宣布取消其免費、不限最低收支賬戶,要求賬戶每日余額不低于1500美元或每月至少有250美元的直接存款(每年總計3000美元)。這直接損害了低收入客戶的利益,意味著如果客戶無法做到這一點,他們將被迫支付月費。也許,對做出這種決定的美國銀行主管們來說,這點罰款和手續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比如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布賴恩·莫伊尼漢去年的個人津貼就高達2020萬美元。而超過40%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幾乎每個月都在勉強維持收支平衡,費盡千辛萬苦才能攢下400美元。一不小心,就根本攢不下銀行要求的所謂“小額”款項。
對于很多低收入家庭來說,類似美國銀行施加的這種生活成本無處不在。如果一個美國人是清潔工、服務員或者在托兒所或養老院工作,他(她)的收入取決于雇主每周要求提供勞動的時長,不穩定的工資幾乎無法覆蓋林林總總各項支出。盡管,這些人的銀行存款余額并不完全相同(根據一項調查,年收入低于25000美元的美國人銀行賬戶余額平均為500美元),但只要收入或賬單出現一個小小的意外,生活就有可能陷入困頓:工資延遲發放、工作時間減少……都可能會讓賬戶出現赤字。每當他或他的孩子生病,他就沒有工資,因為幾乎所有的低薪工作都不可能“在家工作”。
(摘自《看世界》2018年第5期)
倫敦街頭晝伏夜出的廁所
趙盛基
白天走在英國倫敦街頭,你會發現路旁有一些大大的“井蓋”。可是,當你夜晚再回來時,卻會驚訝地發現,那些“井蓋”突然高高地冒出地面,變成廁所。
倫敦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每天人來人往,每人都有需要如廁方便的時候。到了晚上,就有些不那么“紳士”的人會趁著夜色掩護,干不文雅的事情。
有人建議多建些廁所,可這在寸土寸金的倫敦極不現實。再說,廁所也不可能星羅棋布。
最終,設計師想出一個辦法,精心設計建造了一批專供夜間使用、只有小便池的伸縮式廁所。即夜晚伸出地面,白天縮回地下,伸出和縮回都是自動控制的,而且美觀、時尚,看上去不像廁所,倒像是一個景點。它既不擠占白天人潮的空間。又為夜晚“不雅人士”應了急。更重要的是,還起到保護環境、美化城市的作用。
(摘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