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勁靜
1月11日晚,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幸福”,600340.SH)發布2017年1~12月經營情況簡報。
2017年,華夏幸福銷售額為1521.43億元,同比增長26.44%,保持了自2011年上市以來年度銷售額持續增長的態勢。值得一提的是,華夏幸福在完成1450億元年度目標的同時,還比2016年增長26.44%。
異地復制步伐加快
業績簡報顯示,2017年華夏幸福產業新城開發建設方面銷售額超過千億元,達1417.77億元,同比上漲57.31%,增速相比2016年繼續提升。其中,園區結算收入額同比上漲66.86%。
不可否認,這一數據的持續增長,受益于華夏幸福較強的產業新城打造能力和產業新城PPP模式異地復制步伐加快。
據華夏幸福發布的2017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在京津冀以外較先進入的杭州(環)區域和南京(環)區域僅用時3年左右便已躋身公司業績增長級,嘉善區域和來安區域分別作為兩大區域的核心,標桿示范效應顯著。
此外,在2017年上半年新增簽約企業中,長三角區域的占比達到31%。在簽約投資金額上,長三角區域的簽約投資金額自2015 年下半年開始穩步提升,主要由于嘉善區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同期,嘉善園區新增入園企業27 家,僅次于固安區域新增簽約企業數。
國金證券研究報告指出,華夏幸福2017年前三季度,環杭州、環南京區域銷售面積占比分別達到14%、15%,全年兩個區域都將各貢獻百億以上的銷售額,對應環杭州、環南京區域的標桿——嘉善、來安產業新城迅速崛起。2017年上半年,嘉善、來安新增簽約投資額分別為58.9億元、37.5億元,實現了環京外的成功拓展。有了異地復制的成功經驗,相信華夏幸福在后續進入的廣州、鄭州、武漢等區域的發展將進一步提速。
中銀國際研究報告表示,華夏幸福是板塊中成長屬性較強的龍頭房企,目前在手訂單和簽約額已鎖定2018、2019年30%以上的增速,目前對應2018年估值僅10倍,相對其業績增速大幅低估。同時,公司在原有環京基礎上,開始向外拓展,目前嘉善、南京等大區已實現超百億規模,異地復制成效逐步顯現,利好公司中長期發展。
業內人士也表示,華夏幸福在京津冀以外的杭州區域和南京區域已躋身公司業績增長級,產業新城PPP模式異地復制成效顯著,并成為促使公司整體銷售額穩步上升的重要因素。
聚焦產業集群打造
從簡報中不難看出,作為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在業務結構上區別于傳統地產公司:產業新城開發建設運營成為公司立足之本。
一直以來,華夏幸福積極推進實施“產業優先”戰略,將產業發展作為公司產業新城建設的核心重點,堅持“一個產業園就是一個產業集群”的理念,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圍繞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打造產業集群,建立具有公司特色的產業優勢,提升公司競爭力。
環南京和環杭州區域則成為該公司業績新的增長級。華夏幸福介紹,在2017年上半年新增簽約企業中,長三角區域的占比達到31%。同期,環杭州的嘉善園區新增入園企業27 家,僅次于其京津冀固安區域新增簽約企業數。
國金證券研究報告初步估計,華夏幸福累計實現的簽約投資額接近4000億元,按照35%的產業發展服務收入計算,將貢獻約1400億元產業發展服務費。截至2017年上半年,該公司仍有約1000億元未結轉。通過此項收入累計值與累計簽約額對應服務費的比例看,結轉明顯提速。該比例從2011年的6%提升至29%,可推測目前未結轉部分將在未來3-5年體現。隨著公司全國產業新城和產業小鎮復制落地,該部分投資帶來的產業發展服務收入將持續高增長。該項收入為公司收入組成中毛利率最高部分,這將直接大幅增厚公司未來利潤,同時提升公司利潤率。
另外,2017年華夏幸福分別與華為集團、美國 ATI 集團、航天振邦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等行業領軍企業開展深度戰略合作。
據公開資料顯示,華夏幸福未來還將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能力,圍繞國家產業創新發展方向打造產業集群。致力于為所在區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全流程綜合解決方案,打造“產業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產業新城。
國金證券研究報告還認為,“華夏幸福”模式具有優越性,公司從2002年開始打造固安產業新城,創造了公司特有的產業發展模式,如今也被其他產業運營商參考沿用。通過簽署政企合作協議,用“契約精神”清晰界定了政企兩者各自的責任和利益邊界,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以房養園,以園促房”,利用房地產銷售收入作為現金流工具,緩解前期園區建設資金的緊張,待園區逐漸成熟進而提升了區域價值和住宅價值。公司的PPP模式受到了國家的認可,多個區域的產業新城項目入選省市級PPP項目示范庫。在產業新城打造上,公司具有核心競爭力。近4600人的規劃、研發、招商、服務專業團隊保證了公司布局的精準和前瞻性,以及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的順利進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