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榮

摘要: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我國建筑企業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嚴峻的挑戰。以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為主的建筑行業面臨著新的改革,基于協同創新網絡的裝備式建筑成為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通過基于協同創新網絡理論和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構建裝配式建筑的協同網絡結構,對我國裝配式建筑基于協同創新網絡的發展進行探究。
關鍵詞:協同創新網絡;裝配式建筑;建筑工業化
0引言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以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為主的國際建筑行業競爭愈演愈烈。雖然目前我國建筑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正在不斷加強,技術改造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與世界先進建筑企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核心技術匱乏,可靠性較低,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高性能建筑材料產品產出較少,部分關鍵技術和關鍵部件依然被發達國家壟斷等,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建筑工業化進程。裝配式建筑是以先進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重要紐帶和載體,在發達國家已經大量投入使用。在此背景下,從協同創新網絡的視角對裝配式建筑發展進行探究,通過協同創新網絡進行知識的獲取、整合、創新,將不易模仿的無形的構成要素,構建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下,開放的協同創新網絡,通過知識整合和知識共享,激發裝配式建筑創新活力,從而提高我國裝配式建筑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基于協同創新網絡對裝配式建筑發展進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1協同創新網絡文獻綜述
Freeman(1991)首次提出創新網絡的概念,諸多學者開始針對協同創新網絡展開各種理論研究,分析協同創新網絡理論和結構構成,采用多種智能優化算法構建協同創新網絡,并對其構成要素和網絡結構進行研究。Nieto M J和San tam ar.a L(2007)認為有效的協同網絡是與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形成互補關系的網絡翻。解學梅(2010)通過調查問卷獲取的數據,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探討不同的協同創新網絡和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Petar Vrgovic et al,(2012)認為政府應該在協同創新網絡中起到溝通和協作的作用,并能夠通過聯合創新模式幫助企業進行創新實踐。林少疆、徐彬、陳佳瑩(2016)從結構嵌入性的視角去分析協同創新網絡創新能力,認為可以基于傳統創新活動構建資源整合的創新網絡實現知識和資源共享,進而提高協同創新能力。冷宗陽(2016)指出企業應該加強和其他主體的協同,以獲得更高的創新績效。而傳統企業可以通過協同創新的模式縮短和高技術企業創新活動間的差距。
從國內外研究現狀來看,協同創新網絡的相關研究多為理論研究,而從協同創新網絡角度對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探究還是比較少。而有關裝備式建筑的文獻大多針對其成本進行研究,尚未形成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協同創新網絡。
2裝配式建筑概念
裝配式建筑是指經工廠加工完成的預制構件,在建筑工地進行拼接組裝以及部分結構現澆而形成的建筑。裝配式建筑的最突出的特點是是工期短,造價低,綠色施工并提高建筑使用質量。與傳統施工現場工藝相比,其特點如下:
①施工現場現澆作業減少,主要為裝配組裝作業。
②采用標準化設計和信息化管理,標準的預制構件,生產效率高,生產成本降低。
③主要的建筑部件在預制工廠加工完成,預制構件主要有:內外墻板、樓梯、預制梁柱、空調板及陽臺板。
④采用建筑和裝修一體化,隨主體施工隨裝修進行,節省整體施工工期。
⑤施工現場材料堆放減少,綠色文明施工,環境污染減少。
⑥作業工序精度跟進,建筑結構具有良好的韌性和整體性,質量保證提高等。
3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20世紀50年代,歐洲國家開始進行建筑工業化;60年代,發達國家開始注重建筑質量;隨著建筑工業化的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優越性逐漸體現出來。而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進程相對較緩。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下,建筑產業也面臨著新的變革,如何能夠在國際競爭中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并立足于國際建筑的前端: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趕超世界發達國家的建筑水平:如何通過協同創新網絡,將新型且有效的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和配置:如何在“低碳經濟”的要求下做到“綠色化”創新,實現“低耗能,低浪費,低污染”的綠色化創新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中國建筑發展的實際國情下,裝配式建筑發展勢如破竹。
近幾年來,在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的發展要求下,國家不斷出臺新政策,鼓勵推廣裝配式建筑使用,推動建筑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同時鼓勵各行業協同創新,在政務服務的幫助下合理運用“互聯網+”,加快建筑工業化進程。為了響應國家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應用的號召,推進中國建筑工業化進程,各地方針對本地的發展狀況,制定了關于擴大建造裝配式建筑的目標,例如:上海力爭在符合新建建筑原則上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
4構建關于裝配式建筑建造的協同創新網絡結構圖
裝配式建筑的整個建造過程需要多個企業協同工作,如設計單位、預制構件生產單位、施工單位、裝飾裝修單位等等,而這些企業之間針對信息、知識、技術、人才和資金等企業構成要素存在著復雜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如圖1所示),如何合理管理各企業協同工作建造裝配式建筑是重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裝配式建筑的預制構件需要在工廠提前加工完成,這就需要標準化、規范化的建筑構件。而BIM技術可以根據建筑大數據設計標準的預制構件,而且工廠生產標準化構件效率也會大大提高。由于BIM技術利用大數據,基于云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將工程項目實現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所以“物聯網+BIM技術+各企業協同創新+政務服務”會對工程項目從設計-預制構件生產-施工現場裝配-裝飾裝修-運營維護整個建筑建造過程起到快速、高效、可靠、高質量的建造效果。關于裝配式建筑的協同創新網絡構造如圖2所示。
5結語
本文通過對分析協同創新網絡理論知識,結合裝配式建筑在中國的發展現狀,構建裝配式建筑協同網絡結構,為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發展方式。通過協同創新網絡,利用其資源和知識的共享,并通過“物聯網+BIM+政務服務”對裝配式建筑的建造進行智能化應用和全信息化管理,從而實現基于協同創新網絡的裝配式建筑的建造和發展,加快我國建筑工業化進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