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楠 曹常青 楊柯紅

摘要:設計施工總承包(Design-Build)模式與傳統承發包(Design-Bid-Build)模式的主要區別在于設計。DB模式下設計的特殊性給設計參與方的組織機構、設計工作流程、設計責任等帶來了極大的變化。文章主要從DB模式的定義、設計比例、設計過程等三個方面對DB模式下建設項目設計的特殊性進行探討,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DB模式——方案設計式的DB模式,并對該模式的設計工作過程進行闡述,為DB模式在我國的推廣應用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DB模式;傳統承發包;方案設計;設計工作過程
0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代建設項目的建筑外形越來越奇特、投資金額越來越龐大、技術要求越來越復雜、項目風險越來越難以估量。因此,業主方在項目承發包模式的選定時也越來越謹慎。傳統承發包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常出現設計可施工性較差、設計變更較多、責任不清、建設單位合同管理及組織協調工作量大等諸多弊端。隨著我國建設體制的一步步的完善,DB模式應運而生。DB模式以設計施工一體化為出發點,盡可能發揮設計和施工的優勢,實現設計施工的交叉融合,增強建設項目的可施工性,更加符合工程項目建設的規律。因此,DB模式契合了業主對項目一攬子服務的需求,以其制度優勢,發展及其迅速,目前已成為國際上項目組織實施的主流趨勢。
設計是建設項目實施的龍頭,設計階段的工作是整個項目成功的前提和保障。設計對于項目的質量、工期、投資的影Ⅱ向不容小覷。而我國主流的承發包模式正由傳統承發包模式向DB模式過渡,而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設計。傳統承發包模式下,設計工作完全有業主方委托的設計單位來完成。DB模式下,由業主和DB承包商共同完成建設項目的全過程的設計工作。
DB模式在我國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與傳統承發包模式相比DB模式下建設項目設計又極具特殊性,給DB模式在建設項目中的應用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研究探討DB模式下建設項目設計的特殊性是很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的。
1 DB模式的定義
DB是Design-Build的縮寫,即設計施工總承包。在國內外,不同學者關于DB模式內涵的界定不同。文章以我國對DB模式的定義為準,即設計施工總承包(DB模式)是指工程總承包企業按照合同約定,承擔工程項目設計和施工,并對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全面負責。
2適合我國國情的DB建設項目設計比例的確定
2.1 DB模式下設計比例不同所造成的影Ⅱ向
DB模式下建設項目的設計工作由業主和承包商共同完成,然而業主與承包商關于設計工作的完成比例卻尚無定論。如果分配給業主的設計工作比例過小,容易產生以下問題:①業主不易清晰明確的表達自己的項目意圖,導致DB承包商最終交付的項目成果遠遠偏離業主的設想:②多數潛在承包商在制作投標書的過程中付出較大的成本,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投標成本的浪費。如果分配給業主的設計工作比例太大,又易造成以下后果:①業主增加了不必要的設計費用;②業主承擔的設計風險相對較大;③DB承包商的設計范圍較小,導致DB承包商不能充分將施工經驗等深度融合到建設項目的設計工作中,設計施工一體化發揮空間較小。
2.2 DB模式的分類
國內外不同學者對DB模式的分類不盡相同,但大多是基于業主與承包商之間設計工作的比例分配來確定建設項目的設計階段,依據不同的設計階段給DB模式的實施進行分類。
英國學者Janssens(1991)根據業主或設計咨詢單位所分擔的設計比例大小,把DB模式劃分為六種類型:①Develop and construct;②Design-buiM(single-stage-tender);③Design-build(two-stage-tender);④Negotiated design-build;⑤Design and manage;⑥Turnkey。
Materman(1994)將DB模式劃分為五種類型:①Design-build;②Develop and construct;③Novated design and build;④Package deals;⑤Turkey。
Beard等人(2001)針對業主完成的設計比例將DB模式分為:①Direct design-build(業主完成0-10%左右的設計);②Design criteria design-build(業主完成5-25%左右的設計);③Preliminary design-build(業主完成20-35%左右的設計)。
夏波等以DB承包商所完成的設計階段不同將其分為(如圖1)四種模式:Develop and construction(DB承包商僅完成施工圖設計和施工建造等任務):Novation design-build(承包商負責部分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以及施工建造等任務);Enhanced design-build(DB承包商完成全部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和施工建造等任務);Traditionaldesign-build(承包商負責所有的設計和建造工作)。
2.3適合我國國情的DB建設項目設計比例的選擇
文章在大量相關文獻的研究基礎之上,參考我國DB建設項目實施的實際經驗,最終采納美國建筑師協會(AIA)對于建設項目設計過程的劃分標準(如圖2),即0~10%是概念設計階段,10%-30%是方案設計階段,30%-50%是初步設計階段,50%-100%是施工圖設計階段。
按照業主方完成設計工作比例對應的設計階段的不同,將DB模式劃分為以下三種:①完成概念設計式;②完成方案設計式;③完成初步設計式。
完成概念設計式的DB模式下,對業主的綜合管理能力要求很低,業主承擔的設計風險也很小,同時業主對建設項目的控制能力也很弱:對承包商的設計施工綜合管理能力要求很高,承包商承擔的設計風險很大,但建設項目的建造極具靈活性,很好的實現了建設項目設計與施工經驗、知識的深層次交融。endprint
完成方案設計式的DB模式下,對業主的綜合管理能力要求一般,業主承擔的設計風險也適中,同時業主對建設項目的控制能力也一般:對承包商的設計施工綜合管理能力要求一般,承包商承擔的設計風險適中,建設項目的建造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完成初步設計式的DB模式下,對業主的綜合管理能力要求很高,業主承擔的設計風險也很大,同時業主對建設項目的控制能力也很高:對承包商的設計施工綜合管理能力要求很低,承包商承擔的設計風險很小,建設項目建造的靈活性較差,不利于承包商設計施工一體化能力的發揮。
傳統承發包模式長期占據我國建筑市場的主體地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涇渭分明,導致我國同時具備設計和施工綜合能力的大型承包商少之甚少。而DB模式在我國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業主對DB模式概念模糊、認識不足,極少選擇DB模式來實施項目。鑒于DB模式在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文章認為方案設計式最適合我國建筑業當前的發展。
3 DB模式的設計工作過程
由于DB模式使得傳統承發包模式下設計與施工相-分離的狀態走向了結合實現了設計施工的深度融合,極大增強了建設項目的可施工性。因此,在建設項目的設計過程上,DB模式與傳統承發包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DB模式下具體的設計過程包括三個階段:①初期階段:在招標之前,業主將自己的項目意圖、項目功能、項目技術參數、時間要求等寫入發包人要求,完成建設項目的方案設計。②招投標階段:業主以方案設計為基礎編制招標文件,并向潛在的承包商進行發售。潛在承包商在方案設計的基礎之上進行初步設計等,并提交投標文件。③施工階段:中標后的承包商采用快速路徑法進行建設項目實施,即承包商先完成小部分的施工圖設計,然后交由業主方審批,經業主方審批過的施工圖設計快速進行相應部分的施工,承包商繼續完成后續部分的施工圖設計,然后審批、施工、設計……直至建設項目完工。
4結語
目前我國DB模式應用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而設計工作對一個建設項目又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探索我國DB模式下業主與承包商之間設計工作比例的分配問題對DB模式在我國的推行意義重大。文章結合我國DB建設項目的實踐經驗,提出由業主承擔項目概念設計和方案設計近30%的設計工作,DB承包商承擔項目剩余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和全部施工工作的實施模式最適合我國建筑業的發展現狀。并依據這種方案設計式的DB模式,文章對其具體的設計過程進行分析,以期為DB模式在我國的應用實施提供參考依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