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優
摘要:文化產業作為一種“軟實力”,在當今世界,正日益彰顯出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受到國際國內城市區域競爭的廣泛重視。長沙作為中部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提升其文化競爭力的任務非常緊迫。文章通過長沙文化資源及其產業軟實力現狀及其文化產業發展的特色優勢分析,最后得出打造特色競爭優勢提升長沙文化競爭力的戰略對策。
關鍵詞:文化產業;軟實力;文化競爭力;競爭優勢
0引言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軟實力”,在當今世界,正日益彰顯出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受到國際國內城市區域競爭的廣泛重視,甚至已成為大國爭雄的角力場。為此,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長沙,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其出版、廣電、演藝、動漫等文化產業競爭力就已嶄露頭角。但21世紀初,當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和杭、蘇等文化底蘊深厚的二三線城市發展重心都轉向文化創意產業時,長沙卻幾乎舉全市之力發展工業,由此,不僅使原有文化產業競爭優勢弱化,而且總體城市文化競爭力排名也相對靠后,盡管近幾年花了很大力氣都設能扭轉。在2014年社科院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排名中到了第25位:在2016年公布的國內首個跨城市文化產業競爭力指數——“中國城市創意指數”也排到了20位。為此,如何打造長沙文化產業持續的特色競爭優勢,就成了提升長沙文化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1長沙文化資源及其產業軟實力現狀
1.1長沙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文化資源軟實力現狀
1.1.1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實力現狀
首先,歷史悠久、類型全:上自舊器時代,下至當代工業文化遺產一應俱全:從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街區到歷史建筑、紀念性建筑、古遺址、古墓葬、石刻以及各類質地的可移動文物類別齊備。其次,內容豐貴、原真差:歷史的、民族的、藝術的、地域性的等各種文物資源應有盡有,尤其地下埋藏文物特別豐富,且有不少珍貴寶貝。其中,馬王堆漢墓文物在2016年6月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寧鄉炭河里西周遺址發現的“四羊方尊”是“全國十大國寶”之一。目前,全市現已登錄不可移動文物843處,占全省四分之一強:城區內已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地下文物埋藏區45個,另有23處即將公布;各類博物館館藏可移動文物超過30萬件(套),總量名列湖南省前茅。但由于時間跨度大和戰亂影響,文物資源的原真性普遍比較差。
1.1.2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實力現狀
首先,資源豐富,以湘繡和瀏陽花炮聞名世界。據長沙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名錄:國家級8項:湘繡、瀏陽花炮制作技藝、湘劇、長沙彈詞、火宮殿廟會、菊花石雕、銅官陶瓷燒制技藝和瀏陽文廟祭孔音樂:省級8項:寧鄉麻山鑼鼓、火宮殿八大傳統小吃制作技藝、民間剪紙、洞井龍舞、長沙棕葉編、長沙玉和醋傳統釀醋技藝、長沙陶公廟會和長沙花鼓戲:市級有瀏陽皮影和客家山歌、長沙縣雙江鑼鼓亭子和滾燈車、寧鄉對子花鼓、岳麓山民間故事、長沙謎語、楊裕興雞蛋面制作技藝、玉樓東傳統湘菜制作技藝和撈刀河刀剪制作技藝等37項之多。其次,象長沙彈詞、皮影戲等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失傳危險。盡管經過近年緊急搶救,發展了一兩人學習,但仍后繼泛人,有失傳危險。
1.2長沙文化軟實力的核心——文化產業實力現狀
1.2.1文化產業總體發展較快,有支柱產業作用
2015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總產出2346.3億元,是2010年的2.3倍,2010-2015年年均增長17.7%;實現增加值774.7億元,是2010年的2.1倍,2010-2015年年均增長16.3%;年末從業人員60.8萬人,比2010年增加12.2萬人,2010-2015年年均增長4.6%。從產業貢獻看,2015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9.1%,較2010年提高1.1個百分點,2010-2015年全市文化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為10.4%:年末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為13.1%,較2010年提高1.6個百分點,2010-2015年全市文化產業對就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1.1%。其支柱產業作用非常明顯,2017年當選東亞文化之都。
1.2.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快,但總體規模不大,且以建筑設計為主
2015年末全市規模以上文創企業135家,比2013年凈增18家;擁有資產272.3億元,是2013年的2.2倍;營業收入190.3億元,是2013年的2.3倍:營業利潤13.1億元,是2013年的2.5倍:年末從業人員2萬人,比2013年增加5390人。但結構上,建筑設計企業占絕對主導地位,其擁有資產、營業收入、稅收及從業人員在全部規模以上文創企業的占比分別達到了62.7%、68.3%、71.4%、70.7%。而高效益的軟件服務和動漫等創意產業占比卻很低。
1.2.3文化產業競爭力總體上在中部居前,但與沿海發達地區差距大
從總產出看:2015年長沙文化產業總產出2346.3億元,列中西部省會城市第一位,但與北京15877.8億元比,相差甚遠:從增加值占GDP比重看:2015年長沙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9.1%,遠高于3.97%的全國平均水平。但卻遠低于杭州、北京、上海和深圳,他們僅文化創意增加值占GDP比重就分別達到了22.4%、13.4%、12.1%和10%。從增加值絕對數看,2015年長沙文化產業774.7億元,只有全國27235億元的2.8%:跟北京3072億元和上海3020億元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比,只及其1/4;跟杭州2232億元和深圳1757億元的文化創意增加值比,分別只有1/3和44%,甚至比蘇州1015.5億還少240.8億。
2長沙文化產業的特色優勢分析
2.1獨特文化產業發展資源條件優勢endprint
2.1.1獨特歷史人文資源條件優勢——歷史悠久的楚漢名城與人才輩出的湖湘文化
首先,歷史悠久的楚漢名城。一是始于西周楚人擴張的具有鮮明個性的兼收并蓄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發源地;二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經歷三千年歷史城址不變的自然山水洲城;三是楚漢名人文化特色——屈賈之鄉:四有聞名當今世界的楚漢考古文物:馬王堆漢墓文物、走馬樓簡牘和漢代王室古墓群等。其次,人才輩出的湖湘文化。一有以經世致用為核心的精英文化精神及培養了大量經世濟民人才的優秀培養基地——岳麓書院;二有成就軍事、政治和文化人才群體的淳樸重義、勇武逞強、尚書獨立與兼容開創等原本精神;三有湖湘近代革命精神及其英才群體直接激勵和鼓舞著湖湘志士前仆后繼,主導近代中國革命潮流。而且,他們不是成長或成才成名于長沙,就是魂歸于長沙!由此,使長沙成為了近代革命志士的匯聚地和重要策源地及革命文化的產生發展和傳承之地,始終激勵著湖湘后人乃至全中國人民。
2.1.2獨特自然資源條件優勢——秀美自然山水洲城地理景觀
首先,獨特的環城皆山、丘澗交錯、山多水多河多洲多的地貌景觀。除了聞名世界的山水洲:即巍峨西峙的岳麓山、自南向北穿城而過的湘江和逶迤東來的瀏陽河、靜臥江心的橘子洲,還擁有眾多山水洲:僅依附岳麓山的小山就有七座,城區還有谷山、蓮花山、黑麋峰等七八座,城外有大圍山、溈山等:河流更多達335條,較著名的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河、溈水等:湖泊較有名的有成嘉湖、后湖、年家湖、月湖等;洲島多達15個。其次,獨特的河谷盆地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綠色植被景觀,點綴在山峰林立和河湖穿插的丘澗交錯地形上,到處透綠透美。總之,長沙是一座到處山青水秀透綠透美的秀美自然山水洲城。
2.1.3獨特“天人合一”自然與人文結合優勢——綠色和諧山水洲城
首先,古城選址布局之初以“天人合一”為指導思想。不僅選址于湘江與九曲十八彎的瀏陽河會合口的”訥位”,使古城被彎環有情的河流所環抱,而且,城市布局采取“天人合一”的軸線連接式方法:即充分利用岳麓山天際線和湘江地平線的秀麗山水景觀,并用凸顯的中軸線引入山川靈氣,在城市功能分區上遵循九宮八卦原則。總之,是“天人合一”的東方神韻古城。其次,古城發展不僅保留了“天人合一”的山水洲城選址布局,而且其后人文還不斷為其完善添彩:一為山城添彩,不僅把岳麓山升級為城市的中心脊梁,而且還使其成為了湖湘文化的策源地和匯聚湖湘精英的革命圣地,進而演變為今天的國家5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還把瀏陽大圍山、寧鄉溈山及城區眾小山都開發成有著自己特有人文故事并賦予蓬勃發展新文化的新景點:二為水洲城添色:不僅湘江孕育出來的無數湖湘精英使母親河及省會長沙更加美麗神奇,而且一首《瀏陽河》歌曲使瀏陽河、長沙城及湘江都聞名世界,再加上橘子洲上樹起的當今中國最大的一座偉人紀念雕像——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頓使山水洲城更加光彩奪目;此外,隨著長沙15個洲島的全部開發及境內335條河流的河長制管理,長沙獨特秀美的“天人合一”綠色山水洲城景觀將全面添彩!
2.2獨特文化產業發展可能的經營優勢
2.2.1獨特文化產業內在動力優勢——良好底蘊和市場發展環境基礎
首先,有娛樂、廣電、出版和動漫等文化產業發展的底蘊和市場基礎優勢。長沙文化娛樂產業的崛起最早源于尚書愛熱鬧的長沙人習慣去的說書茶座,后來轉成音樂茶座,這是歌廳的雛形。又因敢為人先的文化開創精神,長沙人不僅率開歌廳,而且不斷大膽創新演出形式和內容,使得長沙歌廳文化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名噪一時:廣電湘軍其實是演藝娛樂直接搬上電視屏幕的現代升級版;出版湘軍直接源于上世紀80年代初尚書的文化人自發形成的黃泥街書市,再加上定王臺的深厚文化底蘊,使定王臺成了上世紀90年代末的全國聞名書市:動漫湘軍也間接源于長沙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尚書創新傳統。因動漫產業實質是由傳統紙制文字書籍報刊雜志出版升級到現代融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于一身的數字動漫及衍生品的創意出版。動漫湘軍產業旗號自2001年長沙第一部電視動畫《藍貓淘氣3000問之幽默系列》成功打響后,在2003-2008年連續6年長沙動漫產值都居全國第一。
其次,有良好的文化消費氛圍和快速發展的文化消費市場基礎。長沙人尚書愛玩愛消費是全國出了名的:2015年長沙城市居民家庭人平文化娛樂支出2818.9元,2010-2015年年均增長20.4%,文化娛樂支出占城市居民家庭人平消費支出的9.5%,較2010年提高2.8個百分點;2015年全市農村居民家庭人平文化娛樂支出1082.5元,是2013年的4倍,文化娛樂支出占農村居民家庭人平消費支出的6.8%,較2013年提高4.5個百分點;2015年全市電影票房收入達5.6億元,是2011年的3.6倍。2016年躋身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
2.2.2獨特文化產業制度創新優勢——敢為人先的文化體制改革
首先,省政府發展文化大省決策早和省廣電改革垂范早:早在198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發展文化經濟,建設文化大省”的決策,并于1995年創建了一個全新機制的湖南經濟電視臺,2000年在長沙搭建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平臺:2001年又確立了“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2006年又提出了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目前,又站在新一輪十三五規劃改革起點之上,不斷拓展市場,提升品牌,搭建平臺,推動融合創新,并著重扶持公共文化服務。
其次,長沙市自2006年拉開文化體制改革序幕就不斷推進搭平臺與強服務。一是產業政策不斷改革,為重點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扶持發展平臺。十三五已明確提出“特色發展打造具有湖湘特質的文化名城”:二是退轉體制不斷改革,為社會資本進入經營性文化領域提供廣闊發展平臺。目前,長沙市除公益文化外,其它經營性文化行業均已為社會所辦,并于2010年成功上市“中國民營出版傳媒第一股”——天舟文化;三是分類體制不斷改革,為各類文化單位提供不同發展平臺,并協調發展,尤其是長沙廣電集團和報業集團的改革,使兩大集團活力大增;四是不斷轉職能強服務,為拉動文化消費和投資搭建了一系列平臺。如長沙陽光娛樂節、圖書交易會、公益電影放映月、印博會等通過發放消費券、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培育文化消費市場。endprint
2.2.3獨特文化產業經營設施硬環境優勢——良好的公共文化及產業基礎設施
首先,率先全面建立四級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奠定文化消費優勢。2014年9月,長沙被文化部確定為10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地區之一。目前,已建成示范性文化站158個、村(社區)文化中心600個、群眾文藝團隊3000多支。濱江文化園、田漢大劇院、賀龍體育場等30多個大型文化場館和120多座博物館、非遺館、藝術館、展覽館。十三五目標是向“形成全國一流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進軍。這不僅是文化惠民舉措,也是培養和陶冶市民健康的文化消費觀念和情懷及拉動文化消費的重要平臺。
其次,獨特文化大項目、大園區、大產業帶建設奠定文化產業大發展優勢。一是文化大項目高起點優勢。近幾年,省市政府搞了一大批省內最大、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高起點大項目。僅省級工程就有省博物館和省圖書館的改擴建和省文化藝術中心建設等7大項:長沙市十二五規劃有市文化藝術中心、市美術館、長沙漢文化系列項目等十大標志性文化項目;二是文化大園區集聚發展優勢。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和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各13家,市級14家。其中長沙天心文化產業園為中部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中南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為繼上海、重慶和杭州之后的第四個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長沙天心廣告創意產業園為首批“國家廣告產業園區”。目前又在重點打造與中關村媲美的馬欄山創意文化產業聚集園;三是文化大產業帶構建大體系優勢。2011年就啟動了湘江文化創意產業帶大手筆建設:2015年又推出瀏陽河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如今,長沙文化大產業帶的氣勢和體系基本形成。
2.3獨特文化產業現實品牌優勢及競爭優勢
2.3.1廣電、出版、娛樂、動漫等老牌文化湘軍品牌及競爭優勢仍在
首先,廣電湘軍和娛樂湘軍規模與盈利雙升,競爭優勢仍在。就廣電看,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48家,擁有資產383.9億元,同比增長12.6%;營業收入132.7億元,同比增長27.8%;營業利潤36.8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湖南電廣傳媒入選第七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廣天擇獲得中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湖南衛視從韓國MBC引進的《我是歌手》在全國同時段節目中收視率屢獲第一,2017年再次以敢為天下先的作風購買了5年《人民的名義》全國獨家播放權,且播出后迅速成為了全民熱議的話題。就娛樂看,2015年末全市12個文化藝術表演團,較上年增加3個,全年演出2462場次,同比增長31.6%;國內演出觀眾人次達2247.1千人次,同比增長28.3%。以紅太陽演藝和琴島文化為主的6家規模以上演藝企業共擁有資產3.6億元,同比增長45.0%:營業收入1.3億元,同比增長19.4%;利潤總額3282.8萬元,是上年的14.2倍。其中紅太陽演藝榮獲2014年全省文化品牌40強。
其次,“出版湘軍”規模擴大,核心企業競爭優勢及相關企業經營優勢仍在。截止2014年,長沙出版業相關企業993家。其中,核心出版企業144家,保持了持續的競爭優勢,尤其規模以上的34家企業,2015年資產增至254.6億元,同比增長15.8%,2016年,在全球出版五十強排名中,中南出版傳媒集團排名第六位,比2014年改制前的湖南出版控股集團進了1位。而相關印刷和出版物批零業,盡管近年市場有些不緊氣,但其經營優勢仍在。其中,印刷企業不僅家數多達652家,而且其印刷能力無論在設備還是規模上都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出版物批零企業197家,從業人員多達35697人,還有2005啟動的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最新的交易平臺——長沙出版物交易中心。
再次,“動漫湘軍”扭虧為盈與人才回歸,品牌經營優勢仍在。2014年全市8家規模以上動漫企業擁有資產25.7億元,同比增長16.6%:營業收入9.7億元,是上年的2.2倍:利潤總額1.4億元,比上年增加1.8億元,總體呈扭虧為盈局面。動漫湘軍品牌經營優勢再現:不僅其全國唯一的卡通動畫“中國馳名商標”藍貓榮獲“2014中國動漫授權業十大中國品牌”大獎,而且,從2015年初開始,一大批動漫企業重新回湘創業,截止2016年上半年,增加了10余家動漫企業和15家游戲企業。
2.3.2特色資源型產業競爭優勢穩步上升,文化創意融合型產業快速發展
①瀏陽煙花名片展現持續魅力,特色國際競爭優勢穩步上升。瀏陽煙花是已有1400多年花炮發源地歷史的特色資源國際競爭優勢產品。1985年獲法國摩納哥世界焰火大賽第一名,2007年“瀏陽花炮”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8年被馬德里國際商標組織認定為“世界知名品牌”;2009年榮獲最具競爭力地理標志商標稱號;2010年成中國煙花“金三角”第一個產值突破百億的產區;2011年“瀏陽花炮”品牌以價值1028.17億元位居中國文化品牌第七;2014年產值率先突破200億,占全國50%;年出口額28.35億元,占全國60%;產能占全國70%;2015年產值達到220.1億元,2010-2015年年均增長12.1%。目前,瀏陽已成為全世界煙花品種最全、品質最優、產量最大的世界性煙花生產基地。瀏陽煙花爆竹業已在國際上占絕對競爭優勢地位。
②湘繡名品再現往日輝煌,特色品牌優勢開始顯現。湘繡是有2500多年工藝歷史的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自1995年國務院授予長沙沙坪鎮“中國湘繡之鄉”稱號開始,其特色資源品牌優勢就開始顯現:2006年湘繡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湘繡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3年湘繡產業快速發展,全市頗具規模的湘繡企業150多家;2014年湖南省湘繡研究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全市9家規模以上湘繡企業擁有資產3億元,同比增長19.9%;營業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14.7%;利潤總額6416.6萬元,是上年的1.9倍。目前,長沙湘繡行業共有注冊商標12個,湘繡原產地證1個,全市湘繡企業固定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有20余家,而且在全省三分之一的州、市鋪設了經營網點,為湘繡走出長沙、走向世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endprint
③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特色競爭優勢開始顯現。十二五長沙大力提振本土特色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其特色競爭優勢已開始顯現:2015年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旅游者11721.3萬人次,2010-2015年年均增長19.3%;實現旅游總收入為1351.5億元,2010-2015年年均增長24.2%。旅游收入居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占全省旅游收入35%,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6.3%。
④文博會展產業持續上揚,中部區域競爭優勢開始顯現。2012年長沙會展業就獲得了“十佳會展城市”、“中國會展金海豚獎”、“中國十大影響力會展城市”等諸多榮譽:2014年再次榮獲“金海豚大獎——2013-2014年度中國會展名城”稱號,并獲得2014年度全國會展業“金五星”——“優秀會展城市獎”;2015年以來,長沙會展逆勢持續上揚,2016年舉辦展覽201個,比2012年增加26個;實現展覽面積203.33萬平方米,較2012年增長50%;觀眾人數558.87萬人次,較2012年增長近6倍;成交金額528.52億元,較2012年增長4.8倍。同時,隨著投資近60億元修建的中部最大會展中心——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投入使用,長沙會展業在中部地區的競爭優勢越來越明顯。
3打造特色競爭優勢提升長沙文化競爭力的戰略思考
3.1戰略目標——獲取長沙文化產業特色競爭優勢
一方面,現代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任何競爭主體都不能停只留在傳統靜態區域優勢的有利條件上,而是必須有競爭中的動態競爭優勢戰略理念目標,努力獲取競爭優勢,且一旦獲取了競爭優勢,就應保持并充分利用好優勢地位獲取更大利益和提升優勢。否則,就等于放棄來之不易的優勢地位,結果是得不償失!另一方面,在現代全球一體化區域競爭時代,任何區域的資源和實力都是有限的,但同時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并可一定程度從全球范圍內配置人才和資本等可流動性資源。因此,長沙作為資本和人才比較短缺的中部城市,更應著重特色,只有特色優勢才是他人沒法比的絕對優勢。因此,要集中優勢力量發展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特色競爭優勢文化產業。
3.2戰略對象——以國際國內文化產業發達城市為主要標桿
長沙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對象主要有三:一是文化產業發達的國際城市;二是文化產業發達的國內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及省外文化特色城鎮;三是省內文化產業發達地州市及文化特色城鎮。
3.3戰略布局——國際國內城市文化產業的競爭布局與合作相結合
3.3.1國際競合布局
主要是針對國際文化產業發達的先進城市,應以差異化的戰略競合伙伴關系為主。總的原則是要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大力發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關系,積極承接國際文化產業的輻射影響,并主動學習國際文化產業發達的先進城市的經驗,同時要積極把自己有特色競爭優勢的文化產業全面推向國際市場。
3.3.2國內競合布局
首先,國內一般競合布局,對北上廣深一線發達城市,應以差異化的戰略競合伙伴關系為主,加強交流合作,努力學習他們的長處,并爭取資本和人才到長沙發展:省會城市之間則應以寬容的差異化戰略競爭伙伴關系為主,突出各自的特色優勢,在競爭中相互促進發展,盡量避免相互抑制的兩敗俱傷:對省外其它城市則可以是合作競爭伙伴關系為主,尤其與內地其他資源型文化產業地市可以合作為主,既加強交流合作,又拓展市場,可更好地發揮長沙競爭優勢型文化產業的長處。其次,國內一體化團隊布局。一要發揮省會長沙領頭羊身份,做好有共同省域文化底蘊和自然環境的省內地州市鎮一體化團隊布局,整合全省各地市文化產業及資源和生產要素,形成省域團隊競爭力。二要做好花炮、旅游等專項文化產業的跨省一體化布局,尤其要充分發揮以瀏陽為中心和龍頭的中國煙花金三角瀏陽、醴陵和江西萍鄉上栗、宜春萬載四縣的一體化團隊國際競爭力。
4戰略對策——營造長沙文化產業持續穩定的特色競爭優勢制度環境
4.1確立文化產業支柱甚至主導產業地位
這不僅是確保長沙市文化產業持續特色競爭優勢的前提。而且,長沙文化產業具備作為主導產業的基本條件:一是目前長沙文化產業已是支柱產業;二是文化產業是符合世界潮流的現代先進產業;三是文化產業是“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的國家中長期關鍵產業;四是可以發揮長沙文化產業特色競爭優勢,帶動建筑、旅游、科技、信息、制造、運輸、金融等多產業發展的多產業鏈產業。
4.2制訂長沙文化產業特色競爭優勢戰略中長期規劃
目前,我們的經濟規劃一般都是五年制的,而競爭優勢戰略規劃應當是中長期的,一般應在十年以上。而且,近幾年長沙原有工業主導產業持續低迷,面臨可持續發展難題。為此,必須根據國際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發展趨勢,盡快制訂新的競爭優勢支柱產業乃至主導產業——長沙文化產業特色競爭優勢戰略的中長期規劃。
4.3長沙文化產業特色競爭優勢戰略對策建議
①大力發展文創及產業融合,加快提升文化競爭力。一方面,現代文化創意產業不僅是21世紀最具活力的文化產業,而且也是長沙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文化產業;另一方面,文化產業本身是多重元素相互融合的新興產業,尤其文創產業可以大膽發揮創意創新優勢,把文化融入各行業加快提升競爭力。近年長沙文化+融合發展不斷深入,但融合深度和廣度有待加強。為此,一是政府要從資金、人才和領導等方面加大軟件、動漫等高效益文創產業的支持力度;二是文創企業要開拓創意新思路、新方法,加強產業融合,并努力向國際國內高端創意品牌企業學習,打造和提升長沙創意名牌。
②廣電、娛樂、出版等老牌競爭優勢的保持和提升對策。首先,廣電和娛樂業:一要加快適應網絡電視、娛樂和自媒體廣泛傳播趨勢下的互聯網融合提質創新;二要充分整合和發揮各種湖湘文化特色資源尤其是特色人才的作用,以保持和提升特色競爭優勢;三要充分利用競爭優勢加強區域開放與合作,努力把有一定特色競爭優勢的產品推廣出去,同時積極學習和引進發達國家和地區先進的廣電和娛樂技術及其經營管理理念。其次,出版產業:一是核心出版企業,應加快適應品種品質新趨勢進行創新提質提檔與多出發揮湖湘文化資源優勢特色出版讀物結合:二是印刷及出版物批零企業,重點要進行適應電商互聯網發展趨勢的營銷及服務模式的創新轉型,努力把生產經營優勢變為現實產品效益優勢。
③煙花、湘繡、文旅及文展等資源特色產業競爭優勢的提升對策。
首先,充分挖掘煙花和湘繡的文化資源價值,實施產品升級與文化融合并舉。
一要發揮煙花的全球絕對競爭優勢地位,充分挖掘其煙花爆竹發源地的深厚文化價值,實施煙花產品升級與文化融合互促并舉的可持續競爭優勢集群產業戰略。即在大力創新產品的同時,要花更大力氣發展創意融合型煙花文化旅游和文博會展等相關產業,拓展煙花產業鏈。努力使瀏陽煙花文化與煙花產品一樣走向世界:二要發揮湘繡名品優勢,充分挖掘其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既要在產品升級上多融入高附加值的現代工藝美術創意型造型設計,更要傳承和發揚其傳統工藝文化,讓國際國內更多人知曉和愛上湘繡文化。因此,大力發展湘繡文化創意展覽和旅游就成為提升湘繡品牌優勢的重要途徑。
其次,加大文旅和文展與文創的融合和支持力度,加快形成和提升其特色競爭優勢。一是加大支持湖湘特色文化旅游和文博會展的創意設計策劃及其人、財、物、信息與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力度,加快形成湖湘特色文旅和文展創意融合品牌,加速湖湘特色文旅和文展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提升。二是加大對文旅和文展人、財、物、信息及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發揮長沙特色文化旅游和會展的中部競爭優勢,錯位發展,積極承接國際和發達地區文旅和會展的轉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