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皮革藝術,是指北方游牧民族為了能讓皮毛使用久遠,主要是利用的動物毛皮以石頭或其器具進行敲擊使之柔軟,后來逐漸發展出讓皮子變得柔軟的技術。然后人們將處理好的皮革進行系列的制做,變成漂亮的衣物、鞋帽、首飾、沙發、手機等更多的產品。這種處理皮革的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可以說明是人類的一個進步、藝術演進的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革、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皮革藝術的追求更不僅僅局限于眼前所見,還會有更好的發展。但是其發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和問題。
關鍵詞:皮革藝術;社會發展;發展瓶頸
一、手工皮革藝術的起源
早在有人類的時候,也就是元謀人時代,這些原始人就知到打獵可以通過食肉充饑,而獵物的皮毛可以用來保暖和遮羞后,這可以說是皮革藝術的雛形。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自己的皮鞋,世界上第一雙皮鞋就誕生在中國。我國的戰國時代,據歷史記載著名軍事家孫臏與龐涓一起拜師學習兵法。后來龐涓將孫臏陷害致殘,不能行走,孫臏按皮鞋的樣做了假肢。繼續指揮大軍對抗龐涓而獲勝。孫臏創造出第一雙幫底縫合的皮鞋,是制鞋史上的一大創舉。也得到很多制鞋大師的崇拜。
二、手工皮革產品藝術的發展制約因素
1.手工皮革產品藝術需求加大
隨著都市麗人對皮具的需求,中國皮具市場是塊非常大的市場,但是從目前來看中國皮具市場尚沒有開發和利用好,在加之年輕人張揚自我、張揚個性,他們就把目光投向手工皮革,手工皮革的價格會增值數倍。但是手工皮革的藝術尚沒有完全的傳播和認知。
2.手工皮革產品藝術思想匱乏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原料我們不缺乏,好的皮革藝術產品的誕生,除了要有一定的原料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外,還要去引進技術。雖然我們有自己的皮革藝術,但是創新思維不過關,所以我們就無法制作出精良的手工皮革產品,就不能迎合消費者的心里,最終不能夠有過硬的市場。
3.皮革產品藝術價值認知上的不健全
馬克思告訴我們,產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產品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該產品的價值就是生產該產品的平均勞動時間決定的,產品的價值決定價格。手工皮革是由手工制作,手工制作不是大工業生產,需要人力、耗時大,效率低。但是消費者往往愿意拿大工業生產的產品與其相比較,認為其價格太貴。而手工皮革制品的價值在于其藝術的思想迸發,而整個藝術思想的迸發僅僅在這一件手工皮革制品之上,消費者只有正確認知皮革技術產品,才會真正懂得其價值,也才會認可。
國內60%百姓的認知中,皮具的價值僅體現在皮料、款型和品牌,他們在選擇皮革藝術產品時,往往忽視了藝術、而更著重考慮皮革的原料、成分、款式、知名度的考慮,而對于它是由機械制造還是手工制作,他們并不會多想、甚至不在考慮之列。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這也直接促成了皮具產品假貨、次品泛濫,拉低了全社會對皮革制品的正確認知。
我們與西方民眾看待產品價值上的觀念出入很大,在這點上,我們至少落后他們十年。眾所周知,愛馬仕大肆宣揚自己產品的手工價值,它向世人宣告,他經過百道手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而中國的手工皮革藝術產品的市場也想遍地開花,可基于中國缺少對手工皮革藝術品的文化底蘊,這一底蘊恰恰是手工皮革藝術品在中國市場的瓶頸。
三、手工皮革藝術產品的發展對策
1.營造良好的皮革藝術產品文化底蘊
良好的文化底蘊是藝術產品誕生的搖籃,我們需要藝術產品的氛圍,好的產品理念必須有好的認知者,就好比世人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世界上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如果沒有偏愛手工皮革藝術品的消費者,我們手工皮革藝術品根本談不上氣色,更談不上發展。
2.開發皮革藝術產品創新理念
創新是科學進步的靈魂,任何一個產品的進步的核心之所在,手工皮革藝術產品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他的生產時間,他的原材料,更是局限于它的創藝,在花費必要勞動時間的同時我們更講求的是他的藝術理念,創新的藝術理念是產品附加價值的新寵。
3.制作手工皮革藝術產品的非同質化
既然是手工產品就不要過多的同質化,因為我們會要追求藝術,都是一模一樣的產品我們就不能談的上藝術。藝術品是精品,物以稀為貴,人人都擁有的產品就不能稱之為使藝術產品。那是生活必需品,所以我們在生產手工皮革產品的時候必須避免同質化的產品。
參考文獻:
[1]王淼.皮革藝術創作思維及表現形式的創新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4.
[2]李雪梅.傳統皮革手工技藝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研究[J].中國皮革,2014(14):117-121.
[3]單磊,高巖.傳統手工皮具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遼寧絲綢,2016(4):9-10.
作者簡介:
高峰(1980—),男,漢族,吉林長春人,長春建筑學院,學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