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孝偉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尊重小學生作文個性差異,消除他們作文心理障礙,培養他們寫作興趣,增強他們寫作信心,讓他們感受社會生活,廣泛參與各種閱讀,學會從生活、書本中積累豐富語文知識,不斷提升自身語文素養,不斷提高其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探究
作文凸顯語文綜合素質。小學生如果想寫好作文,就必須具備一定寫作能力。小學生假如沒有作文興趣,沒有作文經驗,沒有作文習慣,以及沒有一定作文能力,即使有人拿著鞭子硬逼著他們寫,也很難寫出好文章。誠然,小學生初步學習作文,他們作文心理不成熟,作文經驗不豐富,寫作能力欠佳,寫不出好作品就不足為奇。小學生作文素質較差,在一定程度上使“作文教學”受到一定影響。那么,小學作文教學怎樣才能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呢?
一、尊重作文主體,培養寫作興趣
小學生從小對周圍人和事充滿好奇,教師如果能抓住他們心理,引導他們學會用自己語言把所遇到的一件件真實事情表達清楚,或把自己所見、所聞和所感如實寫明白,就能助其寫成好文章。這要求教師應尊重學生生理、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千方百計地從小學生作文實際出發,引導他們走出作文誤區,樹立作文信心;帶領他們感受現實生活,積累認知經驗;幫助他們把親身感受寫成好作品。只有這樣,小學生作品才具有欣賞價值,才能得到大家認可,也才能使小學生享受到成功作文樂趣,從而激發他們寫作欲望。當然,小學生作文邁出這一步,絕非易事。教師必須給以正確引導,應傳授他們科學作文方法,培養他們良好作文習慣,鼓勵他們進行作文展示、交流;讓他們優秀作文得到分享;指導他們分析作文病因,使其不良作文因素得到根除。由此觀之,教師對小學生作文進行正確引導,能給小學生作文指明方向,使他們作文縫隙能夠得到陽光照耀,為其成功作文打下基礎。反之,教師如果不尊重小學生作文個體差異,不引導小學生從作文生活中積累經驗,總是擔心他們寫不好作文,甚至越俎代庖地幫助他們寫好作文,并以“八股文”形式要求其效仿。這種作文教學方法不利于發展小學生作文個性,使他們作文不能“百花齊放”。因此,教師應讓小學生體驗作文成功樂趣,助其樹立作文自信;應尊重小學生作文自尊,激發他們寫作欲望;千萬不要苛刻求全,不要讓小學生感到寫作“前途渺?!薄_@樣才能提高小學生作文興趣。
二、尋找作文源泉,積累寫作素材
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離開社會生活,文學作品不復存在。教師應該鼓勵小學生既要多讀書,又要積極體驗生活,引導他們從書本和生活實踐中逐步積累作文經驗,或汲取更多作文營養。葉圣陶說:“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抒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边@說明作文和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生活就是小學生作文之源泉,離開生活談作文,就會使之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毫無價值可言。因此,教師在從事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重視課文教學,引導小學生認真學習課文內容,背誦、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子、自然段和課文,做到多閱讀多記錄,以便收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效;另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小學生學會在社會生活中觀察事和人,要求他們把大自然中萬物和生活瑣事都納入觀察范圍 ,把自己對外界所見、所聞和所感牢記心中,并把自己認為最美東西寫成心儀作品,從而實現思維和自然界和諧統一。法國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彼?,教師作文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小學生走進社會生活,走進大千世界,去觀察、探究 ,以及發現美、創造美和再現美的過程,最終目的就是指導他們積累寫作素材,寫成好作品。
三、加強作文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小學生反復學習教材中優秀文章,使之從中吸取有利于作文的營養。因為課文是經過智深編者精選的,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較好的作品,能夠使小學生受到經典或優秀文化熏陶,能夠對他們思想和寫作素質產生“潛移默化”影響,能夠使他們在反復領悟課文中“溫故而知新”,進而促其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寫作技能,為其寫作創造條件。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千方百計地提高小學生組詞、造句和寫話能力,注重讀、寫結合,靈活指導小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助其開闊視野,積累豐富語文知識,使其作文不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此觀之,小學作文教學和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密不可分,教師必須引導小學生注意在平時語文學習中知識積累,才能為其作文打開方便之門。所以,教師應積極引導小學生多寫讀后感和日記,使他們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用文字記錄下來,同時注意培養他們修改文章的能力,促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寫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