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博雁
【摘要】目的 分析觀察瑞芬太尼—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對老年全麻手術患者拔管時間及恢復室停留時間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接診的行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老年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芬太尼聯合丙泊酚進行麻醉,實驗組采用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進行麻醉,比較兩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手術時間、術畢至拔管時間及恢復室停留時間。結果 對照組丙泊酚使用量顯著高于實驗組,而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術畢至拔管時間及恢復室停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瑞芬太尼一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憑靜脈麻醉可減少丙泊酚的使用量,縮短術畢至拔管時間及恢復室停留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瑞芬太尼—丙泊酚;靜脈麻醉;拔管時間;恢復室停留時間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3..01
近年來,老年全身性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機能逐漸衰退,手術期間對其使用麻醉藥物較易產生不良影響,易引發各種并發癥,使得手術的風險和難度不斷增加[1]。瑞芬太尼作為臨床推廣的新型麻醉鎮痛藥物,具有較好的可控性,且麻醉作用的時間短,而丙泊酚具有時效短、起效迅速、蘇醒快等優點,二者聯合,用于老年全憑靜脈麻醉中,可取得較好的麻醉效果[2]。我院采用瑞芬太尼一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憑靜脈麻醉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接診的行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老年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7.3±1.4)歲,排除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5例。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送入手術室后,患者均靜脈滴注格拉司瓊3 mg。對照組采用芬太尼聯合丙泊酚進行麻醉,操作如下:通過0.04 mg/kg咪唑安定+1.50 mg/kg丙泊酚+2 μg/kg芬太尼+
0.20 mg/kg維庫溴銨靜脈注射麻醉誘導插管。術中以芬太尼和丙泊酚微量泵輸注方式進行麻醉維持,以維庫溴銨維持肌松;術前5 min停止注射靜脈麻醉藥,術后行常規肌松拮抗。實驗組采用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進行麻醉,麻醉誘導方式同對照組,術中以芬太尼和丙泊酚微量泵輸注方式進行麻醉維持,以維庫溴銨維持肌松;術前5 min停止注射靜脈麻醉藥,術后行常規肌松拮抗。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丙泊酚總量、手術時間、術畢至拔管時間及恢復室停留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麻醉及恢復情況
對照組的丙泊酚使用量(830.7±66.8)mg顯著高于實驗組(756.8±60.2)mg,而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術畢至拔管時間及恢復室停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分別為(220.8±28.9)、(9.6±6.8)、(10.3±5.4)min,經統計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3 討 論
此次研究將兩組患者的丙泊酚總量、手術時間、術畢至拔管時間及恢復室停留時間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的丙泊酚使用量低于對照組,而手術時間、術畢至拔管時間及恢
復室停留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瑞芬太尼一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憑靜脈麻醉可減少丙泊酚的使用量,縮短術畢至拔管時間及恢復室停留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牟 林,鄧燕宏.瑞芬太尼-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在老年全麻患者手術中的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10,39(20):2770-2771.
[2] 梁 軍.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術中瑞芬太尼-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的應用體會[J].吉林醫學,2015,36(4):692-693.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