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福愛
【摘要】目的 了解望都縣乙型肝炎的發病情況,并對其流行病學開展分析,從而為有效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方法 從傳染病報告管理系統選擇研究數據,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望都縣2007~2017年乙型肝炎的疫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2007~2017年望都縣報告乙型肝炎病例3893例,年平均發病率為14.4/10萬。高發年齡為20~30歲,以青壯年為主,農民占主體。發病率最高的地點在望都鎮。結論 望都縣乙肝發生率居高不下,兒童常規乙肝疫苗接種必須嚴格執行,同時,還應該應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種,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免疫力提升,有效預防乙肝的發生,做好乙肝預防控制工作。
【關鍵詞】乙型肝炎;流行特征;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R512.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3..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傳染病報告管理系統中篩選望都縣傳染病報告訂正年報表作為疫情數據的來源,人口資料來源于望都縣統計局。
1.2 方法
對望都縣2007~2017年乙型肝炎的疫情資料進行描述性研究,開展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疫情概況
在2007~2017年,望都縣乙肝病例共計發生3893例,在同期傳染病發病中,占比為34.7%,發病率為14.4/10萬/年,發病率趨于平穩,不同年份發病情況,
見表1。
2.2 地區分布
乙型肝炎患者地區分布廣泛,在各鄉鎮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在2007~2017年間,望都鎮為發病率最高的鄉鎮1041例,發病率20/10萬,發病率最低的鄉鎮為中韓莊鄉343例,發病率11.8/10萬,但總體來看,地區差異并不顯著分別為,固店鎮406例,發病率13.5/10萬;高嶺鄉433例,發病率15.5/10萬;寺莊鄉375例,發病率15/10萬;趙莊鄉352例,發病率12.6/10萬;賈村鄉368例,發病率12.3/10萬;黑堡鄉418例,發病率13.9/10萬;不詳鄉鎮157例,發病率8.7/10萬;合計3893例,14.4/10萬。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齡及性別發病情況
發病率最高的年齡段分別為20~歲、30~歲,分別占發病總數的36.2%和18.7%,20~40年齡段占發病例數的54.9%,因此,高發年齡段為20~40歲。其中,男性和女性的累計發病率分別為15.6/10萬和13.4/l0萬,發病率性別比為1.16:1,可見乙型肝炎發病的性別差異不明顯。
2.3.2 職業發病情況
乙型肝炎的患者來自多種不同的職業,可見,職業特點分布廣泛。其中,尤其是以農民為最3470例,占發病數的89.13℅。散居兒童18例,幼托兒童2例,學生119例,教師15例,商業服務9例,醫務人員4例,工人74例,民工 11例,其它171例,合計3893例。
3 討 論
我縣乙型肝炎發病2011年開始呈上升趨勢,2016年開始下降,處于傳染病發病率的前列。地區分布望都鎮發病率最高,可能與城區公眾衛生知識普及,主動就醫機會增加有關。發病無明顯季節性,呈散在發生,農民發病較多,發病構成比為89.13%,高發年齡為20~40歲,男女發病之間無顯著性別差異。近年來,由于國家計劃免疫的不斷完善,乙肝疫苗也得到廣泛接種,有效預防了兒童乙肝的發病率,同時,隨著乙肝疫苗接種的規范性,乙肝的新發病率也將得到有效控制[1]。但是,在乙型肝炎的預防中,除了要保證兒童常規乙肝疫苗接種外,還必須加強對乙肝易感人群的防護,提升乙肝易感人群的免疫類,采取多樣化、綜合性的乙肝預防措施[2]。
參考文獻
[1] 陳園生,梁曉峰,陳麗娟,等.中國兒童乙型肝炎疫苗預防接種效果分析[J].中國計劃免疫,2006,12(2):85-86.
[2] 張發香,吳江朋,趙明江,等.湖北省2001~2007年乙型肝炎疫情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8,8(4):251-25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