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否見義勇為救學生要實事求是
9月4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雙河鎮第五小學教師丁燕桃因車禍離世。當地媒體報道稱:“一輛失控的小轎車突然飛速開上了道牙,向行人撞去……一瞬間,丁老師奮力將身邊的兩名學生推開,自己卻被轎車輾軋并拖行了好幾米。”不過,托克托縣政府之后發布的說明指出,丁燕桃老師舍己救人的行為無法確定。20日,托克托縣委宣傳部回復媒體,目前調查基本結束,無證據證實老師有推開學生行為,不會附和輿論去認定其見義勇為。(9月20日 澎湃新聞網)
【點評】逝者已矣,原本不應再做過多評議。涉事教師究竟有沒有做出見義勇為的舉動,應該以事實為依據,不能單純為了“弘揚師德”而罔顧事實。對此,當地黨政部門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刻意迎合媒體,不因為政績而生造師德典型的作風,值得點贊。
“教材循環使用”還需細化規則
9月3日開學第一天,廣東珠海高新區金峰學校的家長發現,學校給孩子發放的一些書籍是舊課本,一些舊課本還存在嚴重破損情況。校方就此回應稱,循環使用舊課本符合省教育廳規定,這些課本并未向家長收取費用。珠海高新區教育局介入調查后回應稱,金峰學校在審核循環使用課本時把關不嚴,已責令學校購買新書,替換有缺頁和涂改的循環課本。(9月6日 金羊網)
【點評】“教材循環使用”是一件契合環保精神的好事,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應進一步細化規則,同時加強環保教育。一方面,循環使用的教材,應符合一些基本要求,如未破損、缺頁、涂畫等,不影響接收者的使用。對此,相關部門在回收或下發前應做好挑揀工作。另一方面,學校應進一步加強環保教育,明確告知學生手上的課本要循環使用,應做好保護,盡量把一本干凈整潔的課本傳遞給下一屆同學。
讓懷孕女教師支教折射優秀師資緊缺困境
“懷孕8個月的老師,被學校派去縣城周邊的學校支教,太離譜了!”在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有人向媒體反映,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大成中學在開學前夕突然把十幾名教師外派到周邊的學校支教。其中,3名教師懷孕七八個月,部分教師還在哺乳期。(9月9日 未來網)
【點評】此事除了說明該校對教師缺乏人文關懷,更能反映出當地面臨教師緊缺、生育期女教師多、優秀師資力量匱乏等難題。而這些難題,并非學校自身努力就能完全解決的,需要當地黨政部門通過多項舉措統籌解決。該校目前能做的,是進一步做好這些女教師的思想工作,盡可能給予這些支教女教師更多關懷,讓她們盡量配合做好支教工作。
布置“數1億粒米”作業說明教師缺乏生活常識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文稱,其朋友的小孩在讀小學四年級,昨天收到了一份“特別”的作業——在家數1億粒米,第二天早上用食品袋打包好帶回學校,并要求家長督促。經媒體證實,這是廣東佛山的一所小學老師布置的。有網友指出,一粒一粒地數完1億粒米,1秒鐘數3粒,不間斷地數要用1年時間。1億粒米的質量超過8 333千克,若以10千克1袋米計算,起碼要裝800多袋。可見,這道家庭作業學生根本無法完成。(9月7日 北青網)
【點評】該教師布置這道作業的初衷,應該是想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踐,對數量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只是為何要設置“數1億粒米”這么龐大的數量,外人不得而知,有可能是該教師缺乏生活常識,對“1億粒米有多少”認識不清,僅憑主觀想象就布置了該作業。此事提醒廣大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要科學、合理、可行,要遵循教育規律和生活常識,切不可隨心所欲。
“抄襲者皆黜落”應成高校常態
近日,選修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幻文學與影視創作系列講座課的學生,都收到了一封由授課教師蘇湛發來的郵件。郵件由文言文寫就,言辭犀利。蘇湛老師給了22名學生零分,因為這些學生的期末文章被判定為抄襲。發郵件,就是要強調“此分不可改”。9月13日,蘇湛老師接受記者采訪。他語速頗快,說話風格和郵件風格一樣直白——抄襲就不該被原諒。(9月14日 《科技日報》)
【點評】抄襲就不該被原諒——如果大學中多一些像蘇湛這樣嚴格的教師,恐怕當前國內高校的教育質量就不會下滑得如此嚴重。有負責任的教師,才會有優質的教育。當前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強調要讓大學“嚴進嚴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此背景下,我們呼吁更多大學教師向蘇湛學習,嚴格要求學生,讓“抄襲者皆黜落”成為高校常態,讓“嚴師出高徒”成為教育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