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光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就“學習能力目標”明確如下:進一步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多渠道獲取英語學習資源,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選擇恰當的策略與方法,監控、評價、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和進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語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我們知道,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英語知識積累,漫長的英語學習能力發展和英語核心素養形成的過程。學生從小學升到高中,經歷了九年義務教育的英語學習,按理是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能力發展過程的,但是,因為不同類別初中學校客觀存在的各種教育資源差異,加上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環境、學習動機、學習方法諸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導致了剛剛升入高中階段的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方面表現出各種形式的參差錯落。特別是鄉鎮初中的生源,縣城高中自始至終的全英語教學活動,會陡然加劇他們與周圍同學的落差,導致他們產生自卑心理。那么,怎樣幫助這些學生盡快融入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進而發展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呢?下面筆者以小穎(化名)同學的個案研究為例,談談心得體會。
一、摸清潛力生英語學習致困的原因及現階段的基本學情
三年前,筆者接手新的高一年級,第一次上小穎她們班的英語課。為了對班上學生有個初步認識,筆者讓學生輪流用英語作自我介紹。學生們都很開心。可是輪到小穎作自我介紹時,她卻僵持著不愿站起,低著頭,兩個拳頭緊緊地握了起來。活躍的課堂一下子安靜下來。筆者稍稍愣了一下,趕緊微笑著替她打圓場道:“這名女生正在思考重要的人生問題,等她梳理清楚了再來給大家介紹自己吧。”盡管課堂上可以“蒙混”過去,但課后筆者還是盡快找到了小穎,沒想到她只回了筆者兩句話:我不喜歡英語;我學不好英語的。
接下來幾天,筆者觀察到:小穎每天早上總比別人提前20分鐘到教室學習。于是,筆者特意比她提前5分鐘在教室走廊等她,每次都熱情地叫著她的名字跟她打招呼,有時還與她聊上兩句。幾次交談過后,小穎終于說出了實情:她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改嫁以后,父親整日忙于農活,沒有時間管她,她也習慣了不與別人交流。在村校上小學時,她對英語沒有一點兒學習興趣,考試總是不及格,原因是,在她們的村校,英語老師總是換,而且說不準是哪個學科的老師,甚至有一年是一位歷史老師教了她們整整一年英語。到鎮里上初中后,第一次英語課上輪到她起來朗讀課文,她結結巴巴地怎么也讀不下去,惹得老師和同學們哄堂大笑,一些學生甚至嘲笑她說的是“山溝溝英語”。從此,她再也不聽英語課,不愿說英語了。但是她能通過記憶單詞自學英語,英語中考總算得了個D等。小穎在現階段英語學習的最大問題是課堂學習跟不上全班節拍,欠缺基本的聽說能力。
二、提升潛力生的自我效能感,幫助潛力生動態規劃其英語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美國社會學習理論創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從社會學習的觀點出發,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論。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對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觀評估,評估結果將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動機,并通過思維影響其行為結果。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學業成績越好。
小穎英語學習致困的原因在于家庭因素、環境因素、教師因素,而如今這些因素已經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化,其本人的心智也在日趨成熟,于是筆者決定從提高她的自我效能感入手,不斷激發她的學習動機,引導她學會動態規劃自己的英語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一)從潛力生學習致困的要因和學習優勢入手,引導潛力生運用恰當的學習策略,以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習得為基礎初拾學習信心,不斷提高自我效能感
有一天,筆者把小穎單獨叫到辦公室,用手機給她播放了一段陽朔老奶奶說英語的視頻。她邊看邊笑,嘴里時不時還發出一兩個英文單詞。筆者見狀,馬上鼓勵她說:“一個70歲的只上了小學三年級的老奶奶,都有勇氣學英語并與外國人用英語對話,你也可以說好英語、學好英語的!”“是嗎?這位老奶奶的英語確實沒我說得好,我真的還有希望學好英語嗎?”“相信老師,一定行的!我們一起努力!”“好吧,老師,我試試!”看到她眼里閃出希望的光芒,筆者慶幸這次嘗試總算有了收獲。當然,作為教育人我們都知道,靠講故事“給”信心頂多只能一時半會兒刺激學生的學習沖動,卻無法讓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和能力。小穎需要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積累和持之以恒的語言能力訓練。小穎記單詞是有一定基礎的,單憑記單詞便能在中考中獲得D等成績,可見其記憶力不差,于是筆者決定從引導小穎學習、記憶課堂常用單詞和對話語句入手,幫助她初拾學習信心。
筆者專門為小穎整理了一份課堂日常用語,在英語早讀課把她叫到辦公室一遍遍地說給她聽,并指導她學著用英語來回答筆者的問話。頭兩次早讀,她只是靜靜地聽,偶爾嘴里嘟嚕些什么,卻沒發出聲來,臉憋得紅紅的,特別緊張。筆者沒有要求她馬上開口,只是對她微笑,鼓勵。第三次早讀時間,她一進辦公室,筆者就笑著對她說:“Morning,youve got a new dress on. Its very nice.”她笑了笑,然后小聲說:“Pardon!”“你會說這個了,真不錯!我是說,‘你今天穿了新衣服,真漂亮!”小穎告訴筆者,她這兩天花了許多時間讀這些課堂用語,不會發音就問身邊的同學,居然發現說英語也挺好玩兒,聽到同學們表揚自己“說得還行”時就特別高興。一個星期之后,課堂上的小穎已經抬起頭來聽課,能知道老師要她做什么了。慢慢地,小穎敢在課外用英語與身邊的同學交流了。小穎在英語學習上的自我效能感逐漸提升,學習信心和勁頭越來越足了。
等到班級正式編排座位的時候,筆者給小穎安排了一個英語學習成績較好且有耐心的女生做同桌,并安排這位同桌每天給她復習讀寫10個初中單詞,教會讀寫5個高一單詞。為了幫助全體學生識記單詞,筆者把高一每個單元的單詞進行了分類:第一類,必須會寫的單詞和短語,即寫作詞匯;第二類,必須知道中文意思的單詞和短語,即閱讀詞匯;第三類,必須聽得懂意思的單詞和短語,即聽力詞匯。以上分類記憶單詞的方法,有效緩解了小穎“初學”的學習困境。漸漸地,小穎開始跟著集體一起回答我的問題了。
小穎的學習信心悄然萌芽,隨之而來的是其英語聽說能力與記憶能力的明顯提升。于是筆者與她私下約定:課堂上,如果愿意回答問題就抬起頭來對著老師微笑,不愿意回答就低下頭,老師不強迫。至今筆者還記得小穎第一次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情形,雖然答案只有一個詞“True”,但小穎滿面通紅,聲音很小;筆者及時表揚了小穎“回答正確,發音不錯”,小穎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從那以后,小穎不僅能夠認真聽講,而且主動回答問題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二)幫助潛力生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和任務,導之以正確的方法,巧妙利用其身邊的學習資源,借集體的力量幫助潛力生強化學習認知、融入學習活動,切實發展潛力生的學習策略和合作學習能力,進一步堅定其英語學習的信心
記得第一次英語單元測試,小穎考了70分(滿分150分),這讓她很沮喪。筆者及時找到小穎面批試卷,并以學哥學姐們五六十分的起點到高考時仍能達到及格線來鼓勵她堅定信心。之后,筆者為小穎規劃了高中三年各學年的學習重點和方法,并編成打油詩,方便她隨時記起直至牢牢記住關鍵內容,比如:高一年級聽和說,單詞每天十五個,常用句型多仿造,英語書法天天練;高二年級讀和寫,高中詞匯十五個,常用語法多造句,書法篇章隔日抄;高三年級考與練,閱讀詞匯每日增,解題技巧記心頭,英語寫作周周測。日常英語學習方法如:預習復習不能忘,錯題難題勤歸納,眼耳嘴心聚一堂,筆記練習不離手……為了確保計劃落實到位,筆者用上了小穎身邊的“同學資源”:每日學習任務由同桌負責檢查,每周任務由英語課代表檢查,每半月任務筆者親自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聽寫本、造句本、書法練習冊、抽查讀單詞、朗讀課文選讀段落等。剛開始,小穎要重點養成安靜傾聽、用靜聽來培養英語語感的好習慣,比如每天聽英語單詞和課文錄音、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回答問題,每天做一些聽力練習,每天堅持大聲跟磁帶朗讀十五分鐘并注意模仿其中的語音語調。日復一日,小穎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增強,英語語感越來越好,相應的英語理解和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每天的記單詞過程,她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將看、讀、理解融為一體,用上了各種各樣的單詞記憶法。慢慢地,她可以用主要句型造句了,作文中也出現了被筆者用紅色波浪線標出的好句子……
課堂教學中,筆者常常采用情景導入、視頻播放、重點句型改編成英文歌曲、講故事(把單元課文縮減成40字左右的短文)、小組合作、角色分配等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鑒于小穎基礎較為薄弱,筆者特別授意小組長在組織小組合作活動時對她有所關照,比如:讓小穎來扮演C角色,任務是復述別人的話并做記錄,鍛煉小穎的聽力和復述能力。但是小穎還是記不下別人所說的句子,于是筆者又讓小組長在組內安排了一個D角色,任務是核實C角色記下的對話片段,將其中的句子和段落補充完整,并教會小穎大聲復述;當小穎發音出錯或表達出錯時,建議該組成員都不要急于糾正,而是等她說完、大家鼓掌以后,再糾正她某一個點的錯誤,即每次只是糾正“一種”錯誤,不致打擊她的積極性,且便于她改正、記憶。在這樣的小組學習過程中,小穎慢慢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愛和同學的包容,學習起來更加努力,更加愿意通過主動與他人用英語交流來鍛煉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了。她開始積極參與英語課堂活動,勇敢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英語交際能力越來越好。
有一次單元測試,小穎第一次考了80分,筆者在班上表揚了她的勤奮努力,并獎勵了她一個筆記本和一本英語雜志。全班學生為她熱烈鼓掌。小穎的臉上煥發出從未有過的光彩。
(三)針對潛力生在英語測試中出現的典型問題,回溯其學習過程中的短板并提供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潛力生有效提高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突破學習和考試中的瓶頸問題
當知識的學習進入“深水區”以后,潛力生學習的瓶頸問題便會凸顯出來。到了高二以后,小穎的成績已經提升了不少,但仍然在及格線上下起伏,沒有更大起色。小穎開始有了懈怠情緒。筆者及時安撫、鼓勵,并讓她把近期的試卷收集起來,與筆者一起分析失分原因,找出現階段的學習短板。經過分析筆者發現,小穎當時最薄弱的地方是閱讀。與小穎交流后得知,她最怕閱讀中的細節推斷題,因為她眼下只能讀懂閱讀材料的大意,還不能找出關鍵信息所在的語句。筆者指著試卷中的每一道閱讀題,讓她當面給筆者講述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步驟,這才發現原來是同義異形詞阻礙了她的正確理解,長難句的復雜結構也極易導致她思維受阻。于是,筆者幫她整理了高中階段閱讀類學習內容中經常出現的20組同義異形詞,比如同義詞affect,effect,influence,impact等。然后讓她準備一個厚厚的小型筆記本,把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類似詞匯自行整理并記錄下來,并有意識地去拓展記憶這些詞的反義詞,如decrease,decline,reduce,drop,cut down,increase,grow等。關于長難句的分析是她最弱的一項,主要原因是她的語法基礎薄弱,對句子成分、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狀語從句以及非謂語動詞等語法知識缺乏基本理解,于是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大了長難句的分析練習,并收集了一些典型的長難句供她在課后進行劃分成分練習,最后還為她總結出長難句分析的技巧,比如:當發現定語從句或同位語從句時,可以把復雜句子分割成幾個簡單句,等等。此外,對于猜詞和主旨大意題,小穎基本束手無策。于是,筆者慢慢給她灌輸一些簡單的解題技巧,比如猜詞可使用上下同義詞搜索法、后句補述法、標點符號法(破折號后面的詞組或句子就是對前面單詞的解釋或說明),主旨大意題可通過找出每一段文字中的中心句(一般在句首,偶爾在句末)來解決,等等。
閱讀訓練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可求一日之功。在教完方法后,筆者開始督促小穎每天堅持做一篇閱讀練習題來積累解題經驗。起初她感覺不習慣,完成的速度很慢。筆者讓她先選擇一些簡單有趣的語篇,比如英語雜志、新概念英語中的英語故事等。在興趣和成就感的支撐下,小穎堅持練習,終于不再感覺艱難了,所練語篇的難度也慢慢有所增加。
小穎通過踏實努力,逐漸走出了英語學習的迷茫,閱讀題已經可以拿到20分以上(閱讀總分30分)了。而當她在高考英語中取得了108分的成績時,筆者和她都很開心。小穎成功地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經過三年的個案跟蹤研究,筆者對潛力生學習能力培養有了深刻的體會:潛力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必須針對其英語學習致困的原因和各個階段的基本學情,在建立信心基礎上動態規劃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不斷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用任務及任務的督促落實來引領他們踏實前行,循序漸進地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