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東霞

本刊訊 10月17日,在第五個國家扶貧日來臨之際,教育部承辦的2018年教育扶貧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孫國友作了“精準建設,補齊短板,不斷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主題發言,介紹了我區教育扶貧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我區在教育扶貧中實施精準建設、精準資助、精準幫扶和精準定位,保障貧困家庭孩子有學上、能上學、上好學和能就業。一是項目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2014—2018年,中央和自治區向54個貧困縣投入建設資金近147.7億元,占全區投入的54%,新建校舍面積440萬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中小學、幼兒園的辦學條件。二是大力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3年來,我區共投入資金74億元,新增寄宿制學校校舍面積412萬平方米,運動場面積206萬平方米,同時全面建立留守兒童關愛幫扶體系,讓留守兒童能夠安心在學校就讀,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三是加快推進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建設。全區已開工建設安置區配套學校124所,建成投入使用38所,累計完成投資27.7億元,努力解決搬遷人口子女上學問題,有力配合扶貧安置點“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脫貧目標的實現。四是加強邊境地區學校建設。我區支持8個邊境縣(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實現邊境縣(市)鄉鎮中心幼兒園全覆蓋;傾斜投入義務教育學校建設資金4.87億元,建設義務教育學校733所,新建、維修改造校舍面積38.57萬平方米。
截至今年10月,我區下達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資助資金57.22億元,惠及貧困學生290萬人次。目前,我區已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蓋、無縫銜接”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確保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此外,我區還扎實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目前有63個縣納入試點范圍,惠及學生170萬人,成為全國典型。
今年以來,我區又進一步完善控輟保學“雙線四包”工作體系和輟學監測、輟學報告、行政督促復學、司法督促復學工作機制。截至今年8月底,全區共勸返輟學學生2.5萬多人;通過扎實開展精準脫貧專項行動,2016年、2017年兩年全區普通高中圓夢班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6.8萬多名,職業教育圓夢班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3.7萬多名,并向54個貧困縣安排教師培訓經費1.3億元,培訓中小學教師9.5萬人。
為了讓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我區精心組織開展“一次個體咨詢、一次優先推薦、一次技能培訓、一項就業補貼”“四個一”活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其中,2016屆、2017屆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學畢業生分別超過同期全區平均水平近5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2018屆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達95.8%,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