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媚
【摘要】目的 探究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入院治療先后順序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觀察組實施中醫康復護理。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前ADL和NIHSS分數經統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對比ADL和NIHSS分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梗死患者護理中選擇中醫康復護理可有助于功能康復。
【關鍵詞】中醫康復護理;腦梗死;功能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3..01
腦梗死屬于腦血管疾病,是因為局部腦組織缺氧而引發的壞死表現,如果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極易產生什么安全,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患病人數顯著增加,雖提升臨床療效,但后期會產生后遺癥[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現將研究內容進行以。下敘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0.6±1.7)歲。依據入院治療先后順序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護理模式為基礎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予以其常規治療,并告知患者減少食鹽攝入量,增加蛋白和維生素的攝入量。確保病房清潔,和患者進行有效交流,協助其緩解心理壓力[2]。
觀察組患者護理模式為中醫康復護理,護理內容為:①心理護理。患有此病患者由于擔心自身疾病會產生焦慮抑郁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進行交流,對其心理情況進行了解,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在進行治療時告知需要注意問題,協助患者對自身疾病進行了解,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從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②中醫穴位按摩。護理人員按摩患者上肢和下肢,上肢穴位為曲池穴、肩井、肩貞、內關穴以及合谷等,下肢穴位為環跳、腎俞、太沖穴以及三陰交。護理人員選擇拿、捻、搓以及推等方法進行按摩,每次按摩時間為30 min,按摩2次/d,以免產生肌肉萎縮表現。③康復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予以康復訓練,當患者生命體征趨于穩定時,指導患者進行屈伸肌訓練,在對患者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陪伴在患者身邊,以免產生危險,并且按照患者的實際病情調整訓練方案,如產生不適感需要終止訓練。此外需要對患者實施語言康復訓練,鼓勵患者多說,進行反復練習。
1.3 觀察指標
選擇ADL(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和NIH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神經功能進行評分,ADL和評估指標呈現正相關性,NIHSS和評估指標呈現負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前ADL和NIHSS分數經統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對比ADL和NIHSS分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3 討 論
臨床研究表明,腦梗死患者采用中醫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中醫護理經過針灸以及推拿等方法起到活血化瘀以及疏通經絡的目的,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復。此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的NIHSS分數和ADL分數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較而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醫康復護理在臨床中具有可行性。
綜上,腦梗死患者在護理中采用中醫康復護理模式效果良好,為可靠的護理模式,可將其在臨床中進行大力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 悅.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3):594-59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