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燚鑫
【摘要】目的 觀察優質護理在甲狀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吉林省松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甲狀腺疾病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26%,對照組為23.08%,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7.44%,對照組為84.62%,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質護理可有效減少甲狀腺手術患者的術后并發癥,提高滿意度,效果理想,值得推廣。
【關鍵詞】甲狀腺手術;優質護理;應用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3..01
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等,其中外科手術是甲狀腺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可以選擇甲狀腺次全切術進行治療[1]。然而外科手術屬于一種應急狀態,其可患者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創傷,同時又會給患者的心理狀態造成一定的影響[2],從而影響患者術后的早期康復。筆者近年來針對甲狀腺手術患者,實施了優質護理干預,效果理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吉林省松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甲狀腺疾病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例。其中,觀察組男16例,女23例,年齡47~64歲,平均年齡(53.9±4.2)歲,疾病類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11例,結節性甲狀腺腫10例,甲狀腺腺瘤12例,甲狀腺癌6例;對照組男15例,女24例,年齡48~65歲,平均年齡(54.1±4.1)歲,疾病類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12例,結節性甲狀腺腫12例,甲狀腺腺瘤10例,甲狀腺癌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干預
1.2.1 對照組
在給予外科手術治療的同時,按照常規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包括在術前進行健康介紹,講解患者自身的病情情況,介紹手術方法等,遵醫囑完善各項理化檢查,指導患者注意減少鹽的攝入,術前禁食、禁水,常規進行批復清潔,指導患者練習手術體位,術后恢復方法、注意事項等,在手術過程中注意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病情變化等,做好病情記錄,如出現特殊情況應立即告知醫生處理。
1.2.2 觀察組
在給予外科手術治療及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的同時,再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2.1 術前護理
由于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加之外科手術的創傷性,易于導致此類患者出現明顯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急躁、易怒、緊張、恐懼、悲觀等[3],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故而護士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首先是向患者介紹主治醫生、主管護士、手術團隊等,建立良好的護患、醫患關系等,使患者對醫護人員充滿信任,減少緊張感、陌生感;其次是注意與患者積極、熱情的溝通和交流,鼓勵其訴說內心的想法和顧慮,并給予耐心的疏導和解答;再次,可以請術后病情恢復良好的患者現身說法,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最后,可配合轉移注意力、音樂療法等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1.2.2.2 術后護理
手術完成后,應由專人護送患者回至病房,并觀察、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針對出現術后疼痛的患者,應積極給予心理疏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時可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出現2例切口出血,1例呼吸困難,1例手足抽搐,并發癥發生率為10.26%;對照組出現4例切口出血,2例呼吸困難,1例手足抽搐,2例喉頭水腫,并發癥發生率為23.08%;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總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22例,滿意16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度為97.44%;對照組非常滿意18例,滿意15例,不滿意6例,總滿意度為84.62%;兩組總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綜上,針對甲狀腺疾病行外科手術的患者,應在手術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干預,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效果理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史耀勛,田 謐,楊 輝.臨床常見病550問[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38.
[2] 韋曉云.優質護理模式在甲狀腺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5,21(14):1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