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蔡青青
【摘要】目的 對住院神經癥患者伴發抑郁的心理護理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住院精神癥伴發抑郁心理的患者3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行我院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程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后無抑郁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住院神經癥伴發抑郁患者強化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住院神經癥;抑郁心理;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3..01
抑郁性神經癥的臨床病癥主要表現為持續的心情低落,患有該疾病的患者其心理反應頗為復雜,臨床癥狀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同時患者的病程時間長,病情易反復[1]。因此在為患者進行治療時,要加強心理干預治療。我院精神科在針對住院神經癥伴發抑郁的患者治療過程中積極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住院精神癥伴發抑郁心理的患者3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8例。本次所選患者均符合神經癥臨床診療標準,并經抑郁自評量表確診。其中,對照組男10例,女8例,年齡19~72歲;實驗組男9例,女9例,年齡22~7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我院精神科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強化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①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深入患者內心,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和思想動態,以便能夠盡早發現異常。同時,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采取適度的暗示性語言來感染患者的心態,引導患者進行傾吐,以便掌握更多的信息來評估患者的病情。②心理支持:為患者構建一個和諧、輕松的治療環境以及舒適的住院環境,保持病房干凈整潔,每日定時開窗通風,加強衛生打掃。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飲食習慣,并根據心理學理論和方法,疏導、安慰、鼓勵、暗示等手段來幫助患者調整不良情緒。不僅如此,護理人員還可以組織患者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例如合唱比賽、打球、讀報、健身操等等,盡量通過文娛活動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豐富患者的精神生活,進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③藥物治療:雖然精神癥患者的發病機制與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但是還是要輔以科學合理的藥物治療。在采取藥物治療時,護理人員要確保患者嚴格遵醫囑服藥,在用藥前詳細地向患者介紹藥物的名稱、作用和方法,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緒波動情況,確保用藥
安全。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抑郁程度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程度進行對比分析,實驗組患者無抑郁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人際關系也面臨著復雜化的趨勢,受環境、社會以及自身因素的影響,患神經癥伴發抑郁的患者日益增長。因此,社會各界對該疾病的關注度也日益提升,單純的藥物治療已經無法取得較好的療效,也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而心理干預則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心理干預就是依托心理的原理,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對患者的心理活動以及心理特征進行干預和影響,使患者的心理狀態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2]。心理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患者正確
看待事物,調節患者的抑郁情緒,促進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行我院精神科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強化了心理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無抑郁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住院神經癥伴發抑郁患者的護理中采取心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 群,陳建國.探討"用心聆聽"心理護理對住院神經癥患者護理的效果[J].醫藥前沿,2016,6(25):271-272.
[2] 譚德明.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心理護理體會[J].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5(1):300-30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