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漪琪 劉苑 郭惠萍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在提高CCU護士交接班完整率的應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組,確定主題,通過現狀把握、目標設定、現狀解析、擬定對策及實施等步驟進行改進。結果 護士的交班完整率由77.2%提高到95.6%,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施品管圈能有效地提高CCU護士交接班的完整率,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品管圈;交接班完整率;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3..0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現場的人員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所組成的小組,活用各種統計工具,以全員參加的方式改善自己工作現場的活動[1]。交接班制度是確保臨床護理工作連續、高效、安全運轉的護理核心制度之一,規范護理交接班制度直接影響患者的安全及整個病區的護理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4月CCU患者隨機50例為對照組(活動前),2017年6月CCU患者隨機60例為實驗組(活動后),
對開展QCC活動前后床邊交接班項目完整性進行統計分析。
1.2 方法
1.2.1 主題選定與活動計劃
應用頭腦風暴法,提出8個主題,評分最高者作為這次的主題。運用甘特圖制作活動計劃表,按現狀把握、目標設定、現狀解析、對策擬定、實施與探討、效果確認、探討與改進、標準化確定進行實施。
1.2.2 現狀把握
根據危重癥患者需交接班的內容制作床邊交接班查檢表。查檢表的內容分為①口頭報告病情:包括患者一般資料、現病情、相關檢查、二便情況等;②介入術部位檢查③管道檢查;④藥物檢查;⑤皮膚檢查;⑥儀器檢查:性能完好、心電各參數報警值合理等;⑦安全設備帶:吸氧、吸痰裝置完好;⑧檢查床頭牌標識正確。調查結果:交接班完整率為77.2%。
1.2.3 現狀解析找真因
把查檢表的八大內容進行統計,按二八原則進行分析,口頭報告病情、儀器檢查這兩個項目的不完整性達到78.1%,為本次的整改重點。采用魚骨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圈員選出要因,并通過臨床觀察及查閱資料確定真因,最后確定4個真因:欠缺規范的交班流程、護士培訓不到位、護士沒有定期考核、沒有交班記錄表。
1.2.4 對策擬定
全體圈員擬定對策并打分,根據二八原則,選定3條對策。①制作床邊交接班流程圖;②制定床邊交接班規范,培訓考核;③建立床邊交班溫馨提醒表。
1.3 觀察指標
實施對策后2017年6月份隨機60例患者與實施品管圈前2017年4月份隨機50例患者進行比較交接班完整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QCC前后護士的交班完整率由77.2%提高到95.6%,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把制作交接班流程圖、床邊交接班規范、建立交班提醒表做成標準化。見表1。
3 討 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開展品管圈后,護士床邊交接班完整率明顯提高,說明本科室交接班流程得到了優化,確保了交接班質量。這次的主題,對于患者而言,提供全程、持續不間斷的護理服務,保證其生命安全;對院方而言,確保護理工作的連續性、提高住院滿意度;對護士而言,大大提高了圈員的發掘問題、腦力激蕩、團隊精神、溝通協調、QC手法等能力。本次品管圈的不足之處實施對策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干擾性。之后還是要持續驗證流程,繼續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1] 李林枝,夏惠敬,葉小燕.品管圈活動在ICU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4):112-113.
[2] 吳靜冰,張華瑜,吳婉珍,李 蕓,何進椅.品管圈在規范ICU床邊護理交接班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6):283-28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