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東利
(河北省平泉市農牧局 河北 平泉 067500)
近年來,平泉市堅持“發展產業促龍頭、培育龍頭帶產業”的發展思路,著力扶持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市培育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9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4家、市級46家、縣級9家。省、市級龍頭企業居河北省各縣區首位。龍頭企業資產總額達到42.7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達到18.54億元,年加工各類農產品52萬t,年實現銷售收入56.11億元,直接安排就業近8 000人,帶動農戶10萬多戶,有9家龍頭企業擁有進出口權,2017年出口創匯近3億元。雖然平泉市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推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但是與農業進入新階段后的形勢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存在一些問題。
1.1 企業融資困難,抱團意識差。平泉市龍頭企業多數存在資金不足的情況,特別是有的企業產品暢銷,能夠擴大生產,但是項目在擴建過程中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目前金融部門門檻較高,放貸款對企業注冊資金、抵押情況等限制比較嚴格,而且放貸工作周期長,導致項目竣工投產后不能及時取得貸款,流動資金不足,嚴重抑制企業擴大發展。同時,部分龍頭企業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管理者不能與時俱進,不具備充分的分析能力、決策能力、開拓能力,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的思想仍然存在,對政府的整合抗金融、市場等風險舉措有排斥心理,甚至無視政府對企業的集團性整合,沒有抱團抗各種風險的意識。
1.2 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產品競爭力不強。平泉市農業企業的科技投入普遍較少、較小,甚至部分企業沒有創新投入,雖與起步較晚、資金積累、投入來源等有關,但主要是部分龍頭企業安于現狀,風險意識和拓展意識不強,滿足于停留在半成品和手工粗加工階段。而且部分龍頭企業缺少精深加工的技術和設備,工藝簡單,科技含量不高,產品難以上檔次,缺乏競爭力,企業成長速度緩慢。
1.3 聯結機制不緊密,帶動能力不強。企業與農戶間幾乎沒有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銷關系。一些企業與基地和農戶之間還停留在以產品買賣關系為基礎的低層次產銷合作上,沒有真正形成訂單,沒有真正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濟利益共同體,這種狀況直接導致相互的不信任和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發生。還有部分龍頭企業的經營者小農意識較濃,市場開拓意識不強,有些農民企業家經營決策的隨意性較大,內部管理水平不高,產品不好賣時,企業壓價收購,或者不予收購,把市場風險轉嫁給農戶;產品好賣時,農戶則自己高價銷售產品,獨享生產利潤。由于雙方毀約造成的賣難買難已成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障礙。平泉市農業龍頭企業這些現象一樣存在,同樣存在規模小、加工深度不夠、產品檔次不高、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農產品附加值比較低等問題,已經不能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尚不能完全承擔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重任。
1.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創建龍頭積極性不高。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為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制定了許多扶持政策,但是力度還是不大,而且貫徹執行中存在政策浪費和服務不到位的現象,部分龍頭企業在用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也沒得到落實,沒有有效激發企業爭創龍頭企業的積極性。
2.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政府要牢固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扶持農村,就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思想,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為龍頭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同時要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外資,多角度利用資源。還要通過政府貼息、鼓勵自籌資金、鼓勵農民入股、爭取上級項目資金等途徑,多渠道籌措企業發展所需資金,引導形成財政、企業、農戶及其它經濟組織共同投資的新格局。
2.2 強化品牌建設,提高創新能力。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創建知名品牌,提高企業競爭力。支持龍頭企業申報和推介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原產地標記、農產品地理標志,并給予適當獎勵。整合同區域、同類產品的不同品牌,加強區域品牌的宣傳和保護。引導龍頭企業創辦或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入股企業,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龍頭企業,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同時龍頭企業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發機構,加強與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合作,培育科技型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消化吸收關鍵技術和核心工藝,開展集成創新。發揮龍頭企業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中的主體作用,承擔相應創新和推廣項目。
2.3 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聯結機制。農業企業家要努力學習現代管理技能、管理理論和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勇于實踐和總結創新,把握農業企業的運作規律,從自己及別人的成功與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把自己培養成適應現代市場經濟要求、有經營管理能力、有魄力、有自信心的經營管理人才,同時要改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戶聯結機制模式。平泉市的市場帶動模式大多采用的是農戶訂單的方式,但純粹的契約聯結機制并不完善,要鼓勵龍頭企業采取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形式,將加工、銷售環節的部分收益讓利給農戶,共享農業產業化發展成果。
2.4 打造現代生產基地,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平泉市應以打造國家級示范基地為目標,圍繞平泉市園區總體規劃的建設布局,加大園區內各項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重點抓好三大原料基地建設。食用菌基地要抓好標準化、有機化食用菌園區,同時抓好以金稻田公司、鑫盛源公司為示范的食用菌工廠化示范園區;設施園藝基地在鞏固和發展老基地的同時,重點在市南“平鐵”公路沿線和“101”國道沿線發展設施蔬菜和花卉栽培;林果產業基地建設要強力推進“三片兩區”(東片國光基地、中片時差雜果基地、北片抗寒金紅蘋果基地,山杏主產鄉鎮為重點的優質山杏區、退耕還林山杏板栗高接改優區)。
2.5 同類整合提升,優勢做大做強。平泉市要以農業特色產業園區為抓手,按照現代農業的發展理念,圍繞食用菌、設施園藝、林果(山杏)等特色主導產業的發展,強力推進“四化”(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工廠化)產業發展模式,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突出抓好食用菌加工、杏仁(果品)、蔬菜加工多元化的食品加工體系。重點扶持壯大承德森源公司、承德潤隆公司、三棵樹公司等深加工龍頭企業,加強市場調查,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把食用菌加工產業打造成“航空母艦”;由市政府牽頭,整合活性炭產業龍頭企業,打造活性炭產業集團公司;鼓勵優勢企業承德避暑山莊企業集團公司等公司上市融資,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爭列國家白酒行業排頭兵。
2.6 嚴格監管,以質取勝。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廣大消費者的健康,也是一個地方農業產業健康發展的命脈。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加大農產品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大力建設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一是建立質量檢測監控體系。完善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重點針對農產品生產的原輔材料、水質、環境、企業生產環節等進行檢測監控,確保農產品安全,形成從生產、加工到貯運、交易的全程質量檢測監控體系。二是建立出口基地備案制度。以平泉市目前已建立的食用菌出口基地備案制度為典型,在全面推廣食用菌產業實現全覆蓋的同時,大力推動各特色產業基地、合作社、龍頭企業加強合作,實現各類產業的備案,爭取達到出口質量水平。
2.7 搞活流通,開拓市場。以平泉市的區位優勢,瞄準京沈高鐵在該市設立站點的有利時機,利用已有的基礎,統籌規劃平泉市物流業的發展,搞活大流通,開拓大市場,為跨越發展構建強有力的物流支撐。一是明確行政管理。成立物流綜合協調管理機構,統籌管理物流政策及各部門的協調工作,出臺產業政策,支持物流業的發展。二是要推動重點物流園區建設。重點推動平泉市華北物流園區、糧食物流園區等項目建設,同時推動萬泉花卉市場、榆樹林子蔬菜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的信息化進程,建立多功能、多品種、多形態的交易市場,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基地的建設。三是適時發展第三方物流,探索發展第四方物流。
[1]蔣黎.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 [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3(6):5~11.
[2]張海芳.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對策及措施[J].河南農業,2011(1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