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鳳云
(國有遼寧省建平縣黑水機械化林場 遼寧 建平 122400)
油松是一種在遼西地區栽植較多的生態林樹種,油松屬于松科松屬常綠喬木,生產上也稱之為短葉松、黑松、巨果油松,對其按照一定的形狀進行整形,其藝術美感與觀賞性能陡然升值。近一個時期以來,各地大中小城市的園林綠化規模加大,有型油松的苗木需求量也隨之增大,其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培育有型的油松大苗市場潛力不可低估,為此,強調有型油松大苗培育配套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油松的播種技術。對于油松苗床,可以選排灌便利、土壤肥沃的壤土地進行育苗,首先在施入基肥后進行圃地深翻,深度為20~30 cm,然后采用3%硫酸亞鐵溶液進行全面消毒處理,用量為0.5 kg/m2為宜,消毒后實施平整,以床作為主,整修的苗床規格為床長10 m、床寬1.0~1.2 m。播種前要進行油松種子消毒和催芽,與此同時播前灌足底水。播種時以條播為主,播種溝寬3~6 cm,行距18~20 cm,覆土的厚度為1.0 cm并適度鎮壓,通常情況下播后7~10 d油松即出土。
1.2 油松幼苗撫育管理技術。油松幼苗出苗后要及時進行松土和除草。油松苗追肥前期以N肥為主,后期以P肥為主。油松幼苗比較耐干旱,春季灌水多反而不好,導致地溫提升較慢,幼苗生長不良。因油松幼苗喜密生環境,間苗時間可以適當延晚(推遲至6~7月間苗即可,適宜的留苗量為100~150株);與此同時,此期的灌水量應適度增加,同時注意排水。幼苗生長3年內,進入冬季前注意用土覆蓋油松苗木,至埋嚴油松苗木為宜,翌年晚霜過后及時撤掉覆土。幼苗在3年內實施斷根移苗1次,以促進側根與枝干的加快生長。
2.1 油松苗整型技術。常見培育的樹型有分層式樹型、斜坡式(鏡面式)樹型、傘頂式樹型、迎客松式樹型等。主干處理,當油松苗高度達到1.5 m以上時,對預培養成斜干式造型油松的苗木,用繩子將苗干拉拽成傾斜狀,可分開幾次實施,為將來培育出主干嶙峋、彎曲有致、蒼勁挺拔、形態各異的造型油松奠定基礎。
2.2 油松育型主要技術。對油松的側枝培養整型以蟠扎、拉枝、摘心為關鍵點,對樹冠采取回縮、疏枝、短截、拉枝等技術,對油松外圍萌發的密生平行枝,盡量培養成平展枝葉走向;對于層次感較差的無效枝葉及時進行疏除;對直徑在3 cm以下的枝干進行拉枝,通過拉繩改變走勢,使樹冠空間疏密得當,分層交織,拉枝時可采取主干拉側枝,充分發揮主干的固定效能使所拉的側枝擺布到位;當枝條直徑較大時可采用彎枝的技術進行整型,其技術環節是,于欲彎向的樹枝一側按一定的間距刻數個“V”字形口,深度宜控制在枝條直徑的1/2內為宜,然后在刻口處做彎,并采取用鐵絲拉緊固定,當刻口完全愈合即以實現了油松樹冠的定型。
3.1 主要病害防治技術。①油松立枯病。先進行圃地消毒,應用2%~3%硫酸亞鐵溶液實施圃地灌溉,畝用量為9~10 kg;第二,可在油松出苗10 d后進行噴藥防治,7 d噴1次0.5%~1.5%的硫酸亞鐵溶液,噴施時間可以堅持到油松苗莖基部半木質化時結束。第三,實施雨季預防,用1∶1∶100~20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油松苗株體,連續2~3次,可以達到理想的防效。②油松松針銹病。危害較重,威脅較大,應加強防治。時間掌握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油松松針銹病病害進入侵染期,用1∶1∶100~20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油松株體,或者采用45%三唑酮400~450倍液進行噴施,每10~15 d對全樹噴灑1次,連續噴施2~3次為宜。
3.2 主要蟲害防治技術。油松象鼻蟲是主要蟲害之一,防治的主要技術是:于油松種子播前,用3%3911顆粒劑加干土或細沙40~50倍并充分混合后,撒施在育苗地表上進行殺死幼蟲。或者于成蟲出土盛期,用滅掃利乳油800~1 000倍液噴施進行防治,效果較好。對于油松金龜子類害蟲,可以采用黑光燈進行全面誘殺;或用90%敵百蟲600~800倍液噴施進行防治的效果也較好。
對油松生長旺季實施過度修剪,將會導致傷流加劇,因此修剪時間宜在冬季進行為宜。修剪堅持“先上后下、先外后內、先粗略剪后細化剪、先剪粗枝后剪細枝”的原則進行,對于油松樹株體的枯死枝、徒長枝、病蟲危害枝、并生枝要進行先行清除,再按設計要求實施修剪,進行造型和分層。整型剪口保護:對于剪口及時涂抹殺菌劑,3 cm以上剪(鋸)口涂以油漆,以防株體內的水分蒸發和病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