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平
(石家莊市鹿泉區農牧局畜牧獸醫站 河北 石家莊 050200)
畜禽養殖污染一直以來是困擾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僅關系到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也關系到農業生產中土壤地力的改善。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農業部、各級政府都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政策、措施和實施方案,治理畜禽養殖廢棄物正式列入了各級政府部門的議事日程當中,也充分說明了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必然性。
但是,長期固有的養殖模式和習慣,科技發展理念的淡薄和廢棄物綜合處理和利用技術的不完善,使得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開展面臨不少困境,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事關生態畜牧、綠色農業和畜牧業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畜禽養殖廢棄物在生產過程中產生量大且來源廣泛,其中主要以畜禽糞便、尿液和畜禽圈舍沖洗水為主。畜禽糞便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并做到合理使用,將會引起疫病傳播,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畜禽尿液和污水大量堆積,無序排放,不僅占用土地、腐蝕農田,未經處理的含有消毒劑的高濃度污水還可進入水體,對水源造成污染,對農作物生長和土壤造成不良影響。
2.1 大部分養殖戶只注重養殖效益,不重視畜禽養殖環境的保護。多數養殖戶缺少經濟有效的糞污處理技術,再加上養殖利潤空間不大,養殖戶在治理設備投入上沒有能力,即使建了治理設施,也難以承受運轉費用,造成了畜禽糞便等污染物露天亂堆、亂放,嚴重污染了空氣,影響了環境。
2.2 種養結合缺乏有效結合。糞污還田是資源化利用的根本途徑,但在農村有句俗話,種地的不養豬,養豬的不種地,糞便還田不能充分利用,糞便還田通道基本堵死。
2.3 管理部門對養殖污染關注度不夠,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對養殖戶的政策引導力度不足、扶持力度不夠和監管力度弱等。
有專家指出,畜禽養殖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用則利、廢則害。積極推行養殖廢棄物合理利用,要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則,不僅需要科技支撐,構建種養連接機制,還需要培育新主體、新業態、新產業,并且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導。
3.1 堆肥還田,打通種養循環建設通道。畜禽糞肥做到就地就近利用,還田是最根本有效的方法之一。這就要求必須打通種養循環建設通道,加快和促進種養一體化建立,有效實現農業生產循環發展。
3.2 對畜禽廢棄物采取全過程控制,分段解決畜禽廢棄物的產生。通過優化養殖布局,推廣“畜禽糞污+清潔能源+有機肥料”的能源化利用模式,實現對廢棄物產生過程加以控制,達到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廣新能源利用,加快沼氣工程建設:畜禽糞污通過發酵可生產沼氣,沼氣不僅可以滿足養殖場燒水做飯、日常照明的需要,而且夏季沼氣充足時還可滿足養殖場生產需求;同時產生的沼液、沼渣還能用于果樹、作物的施肥,即可改善土壤,減少化肥使用,也能節省農業生產投入,既環保又高效利用,很符合當下綠色農業發展理念;有機肥生產加工:收集周邊分散養殖場的畜禽固糞物,通過添加秸稈、微生物菌等輔料,建設有機肥生產線,生產商品有機肥,可用于有機蔬菜和有機農作物生產。
3.3 利用生物發酵降解,減少污水、臭氣產生。生豬排泄物滲入事先鋪設好的生物墊床內,經微生物作用迅速降解,生豬出欄后墊料一次性清空施入田地。豬舍平時不需沖洗,減少污水產生,省時省力,增加效益。
3.4 制造生態濕地循環系統。利用糞污固液分離后的液態糞水,模仿制造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濕地,種植蘆葦、席草、蓮藕等耐污性強的水生植物,不僅祛除水體污染物,還可打造美麗鄉村休閑觀光之所。
3.5 生物分解處理。利用畜禽糞便或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后的殘渣,養殖蚯蚓、紅蟲、蠅蛆等。畜禽廢棄物經養殖生物分解成有機質,蚯蚓等作為優質蛋白飼料可用于養殖家禽、特種水產等。
3.6 強化政府對畜牧養殖環節的監管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化組織介入,形成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產業鏈,完善財政投入和補貼機制,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探索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機制,逐步形成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有機肥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相結合的循環、綠色農業發展,最終實現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