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霞
(隆堯縣農業局技術站 河北 隆堯 055350)
綠色高效是農業發展趨勢,其核心理念就是以較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取得相對較高的產量和收益。對于小麥生產,就是要在節種、節水、節肥、節藥和省工(簡化栽培)的條件下,實現高產優質。
強筋小麥的生長特點基本與中筋小麥相同,但強筋小麥面筋含量多,強度高,面團的延伸性好,是制作面包等食品不可替代的小麥品質類型。面筋中含蛋白質多,蛋白質中含氮多,因此,強筋小麥在與中筋小麥產量水平相當時,需要吸收更多氮。蛋白質由氨基酸合成,某些氨基酸中含硫,硫還能促進氮代謝,因此,施硫有利于強筋小麥高產優質。
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播種基礎好的麥田總是具有較高的苗情素質,抗御不利條件的能力較強。因此,采用規范化播種技術,對于抗災奪豐收、實現綠色高效是十分必要的。
2.1 選用優良品種,確保高產優質。①要根據小麥品種常年和當年表現,選擇經得起特殊氣候考驗,綜合抗性強,適應性廣的高產、穩產、優質品種。②在品種冬春性上,應采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種。③在品質特性上,應選用適應本地區的強筋(或中筋)小麥品種。
2.2 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要防治結合,前中后期并重,防治病蟲草害。
2.3 秸稈還田。玉米等秋作物成熟后要及時收獲,趁秸稈含水量較高時粉碎。要通過適宜農機具配套,提高秸稈粉碎還田質量。在機械收獲玉米的同時或收獲后,在田間將秸稈粉碎2遍,打碎鋪勻。
2.4 保證足墑播種。①盡量不采取搶墑播種,而后澆“蒙頭水”的方法。②在播種前墑情不足時,要造足底墑,或在玉米收獲前10~15 d洇地,保證足墑播種。③造足底墑后,可以不澆凍水,春季推遲澆水,實現節水高產的綠色目標。
2.5 合理施用底肥。要根據不同區域的測土結果和養分狀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控制施肥量。強筋小麥畝產500~600 kg水平,化肥總施用量可按每畝純氮15~17 kg,磷(P2O5)7~8 kg,鉀(K2O)5~7 kg施用。缺鋅土壤(土壤有效鋅1.25 mg/kg以下)每畝可施硫酸鋅1~1.5 kg。
2.6 確保整地質量。連續旋耕3年以上的,應深耕20 cm,或深松25~30 cm。近3年內深耕或深松過的,可旋耕2~3遍,使深度達到15 cm以上。深耕或旋耕后要及時耙耱或鎮壓,避免跑墑。要掌握好耙耢時機,避免形成坷垃,做到上虛下實,土地細平。
2.7 適期播種。冬性品種在日平均氣溫16℃~18℃,半冬性品種日平均氣溫14℃~16℃是適宜播種期。種植師欒02-1,以稍晚到10月10日以后播種為宜。
2.8 保證播種質量。在適播期內,河北中南保證每畝基本苗18萬~25萬為宜。適播期后每推遲1 d增加1萬~1.2萬基本苗。可采用15 cm等行距的“縮行勻株”種植形式。該種行距可以在不增加播種量和基本苗的前提下增加播種行數,提高田間均勻度,減少無效水分蒸發,充分利用光熱水肥資源。
2.9 播后鎮壓與灌溉。播種后要根據墑情適時鎮壓,提墑保墑。晴天、中午播種,墑情稍差的,要馬上鎮壓;墑情好的稍后鎮壓;墑情特別充足的,可以不鎮壓或出苗后越冬前再鎮壓。生育期間避免大水漫灌,要提倡小畦灌溉,以單畦面積30~50 m3為宜。
3.1 播種后至出苗期間遇雨,雨后要注意鋤劃,破除板結,以利于出苗。
3.2 查苗、補種、疏苗。出苗后要查苗,缺苗(10 cm行長沒苗)、斷壟(15 cm行長沒苗)嚴重的,要催芽補種。過密的重播苗、撮子苗,根本長不起來,即使長起來穗也很小,應及早疏苗。
3.3 酌灌凍水。提倡澆足底墑水不灌凍水,或趁墑播種基礎上灌凍水,取得節水豐產效果。但是,表墑不足的,或由于秸稈還田、整地質量不高等原因造成土壤不實的麥田,都應適時澆好凍水,以塌實土壤,減少空隙,補充水分,防止凍害。適時澆水的時間在日平均氣溫5℃開始,夜凍晝消時結束,以11月底~12月初為宜。澆凍水過早起不到凍水的作用,應視底墑及出苗后降水情況而定。
3.4 因苗促弱控旺。對有脫肥趨勢的特殊麥田,可以配合澆凍水、施少量化肥。對葉齡偏大(主莖達到7片葉)、株高偏高、總莖數偏多的旺長麥田,以及耕種粗放、坷垃較多的地塊,可以采取鎮壓措施,控制旺長。鎮壓的時間在晴好天氣中午無霜凍時進行。
3.5 搞好病蟲草害測報和防治。出苗期用10%吡蟲啉1 000倍液或其它菊酯類殺蟲劑,在田邊地頭噴5~10 m的藥帶,防止灰飛虱遷入。有地下害蟲為害的,用殺蟲劑配制毒土撒入田間防治。在日平均氣溫8℃以上進行雜草秋治。
3.6 禁止麥田放牧。麥田放牧會破壞地上部莖葉,削弱麥苗長勢,嚴重者造成越冬死苗。因此要采取多種措施,嚴禁麥田放牧。
4.1 返青期管理
4.1.1 壯苗和旺苗。冬前每畝總莖數80萬~100萬的壯苗或100萬以上的旺苗,只要冬前肥水充足,返青期一般不施肥水。如因冬前過旺出現脫肥或苗情轉弱,可以提前施起身肥水。
4.1.2 中等苗情。冬前每畝總莖數50萬~70萬的中等苗,為了保冬蘗,爭春蘗,抓穗數,及時追返青肥,澆返青水。追肥量每畝尿素7~8 kg,澆水量要小。
4.1.3 晚播弱苗。通過鋤劃增溫,促苗早發。待分蘗和次生根長出,氣溫也較高時,再追肥澆水。如果墑足而缺肥,可以在早春剛化凍時借墑播入追肥。
4.1.4 特殊地塊。對于個別整地質量差麥田、漏水嚴重的沙地麥田以及底墑較差又未澆凍水麥田等,對于失墑嚴重、不澆水將影響返青的麥田,缺水是主要矛盾,應及早澆補墑水。
4.2 合理運籌起身拔節期肥水。對于群體小的麥田第1次肥水可在起身期進行;對于群體適中或群體較大麥田第1次肥水可適當推遲到拔節期進行,以利于形成合理株型和群體。
4.3 后期適時適量灌水。已經澆過第1水的,應根據土質、墑情、天氣和小麥生長情況,在抽穗揚花期或灌漿期再澆第2水(基本上也是最后1水);由于春季生長過旺,為控制肥水而春季尚未澆過水的,應不晚于抽穗期澆水;生育后期小麥植株重心上移,應注意防倒,從灌漿期開始盡量避免三級風以上天氣澆水;為防倒伏,利于機械收獲,及保證高產優質,無論前期灌水多少,強筋小麥應于收獲前15 d停止澆水。
4.4 加強病蟲草害防治。返青期至拔節期以防治麥田春季雜草、紋枯病、根腐病為主,兼治白粉病、銹病。孕穗至抽穗揚花期以防治吸漿蟲、麥蚜、麥蜘蛛為主,監測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灌漿期重點防治穗蚜、白粉病、銹病。注意發揮“一藥多效”作用,搞好1~2次“一噴多防”。
蠟熟末期收獲產量最高,品質最好。但為了保證機械聯合收割質量,在完熟初期(籽粒含水量17%左右)收獲能兼顧高產優質和收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