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愛芳
(石家莊鹿泉區農廣校 河北 石家莊 050021)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經歷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兩個階段,基本解決了農技推廣體系的“溫飽問題”,“線斷、網破、人散”的局面得到了初步改觀。一是農技人員從事業務時間得到了有效保障。二是公益性技術難題和糾紛得到了有效解決。三是農民對農技人員的信任感增加了。
一是必須堅持公益性改革不動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職責是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現在農技推廣體系作用不明顯的核心問題是公益性服務工作做得很不夠。我們只有在效能改革中,眼睛向內,練好內功,把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工作做充分,才能履行好國家法律賦予的基本職責。推行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必須堅持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改革取向,這是農技推廣機構不可逾越的紅線。二是必須堅持以推動基層公益性服務落實為改革取向。推進效能改革,必須充分發揮國家補助資金的導向和保障作用,推動各地保障基本公益性服務落實,這是發揮農技隊伍作用的重要抓手。三是必須堅持激發隊伍活力取向。人的因素是發揮體系作用的關鍵,只有在不違反原則的基礎上,探索用待遇、事業留人的有效途徑和方式,積極搭建農技人員發揮作用的平臺,讓農技人員在公益性服務中安居樂業,這支隊伍的活力才能得到有效激發,效能改革才算真正成功。四是必須堅持創新取向。通過構建創新機制,鼓勵各地探索出發揮作用的有效形式,為效能改革提供動力。
一是將公益性職能具體化和規范化。農技推廣法雖然規定了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七項公益性服務職能,但在實施中尚未具體化、規范化,需要農業部依法開展公益性職能具體化、規范化頂層設計,統一編制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各項具體工作、工作計劃和工作規范,并把這項工作納入補助項目實施重點內容,由各省行業業務主管單位統一組織實施,這將是今后效能改革的首要任務。二是把長期連續性跟蹤服務作為具體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小麥吸漿蟲是河北小麥產區的毀滅性蟲害,我們一個區域站連續多年做了小麥吸漿蟲的定點調查,把所服務區域各村的小麥吸漿蟲調查情況逐年積累,分析各村之間和歷年的變化規律,及時準確發揮各村蟲情測報,這項長期連續跟蹤測報服務為當地吸漿蟲防治發揮了很好作用。類似這樣的長期跟蹤服務,是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的當然職責,這個工作做好了,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價值也就體現出來了。三是重點抓好“三性鑒定”工作。農業新技術的先進性、安全性和適用性鑒定管理是農技部門的職責,目前農村很多地方,新品種、新技術應用的指揮棒在農資門市手中,由于他們的“三性鑒定”做得不充分,帶來了很多糾紛和生產損失。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應利用自身試驗示范基地,發揮主體作用,做好“三性鑒定”,既避免了農業生產損失,也體現了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的作用。
一顆星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要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效能改革,發揮農技隊伍作用,只要運用二八效應中的20%重點原理,建立選拔培養農技特長之星機制,選擇一大批農技特長之星,并在全省乃至全國加以推介,給他們創造發揮作用的平臺,讓他們在更大范圍發揮作用,這對提升農技隊伍效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選拔農技特長之星,實現農技人員榮譽、收入雙豐收,在農技隊伍中樹立潛心鉆研業務的正確導向,可以起到一招激活滿盤棋的作用。三是建立農技推廣技術特長之星培養機制,采取培訓、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培養農技人員發揮技術特長,給他們搭建鉆研業務的平臺。
基層農技人員服務在一線,工作范圍小,很難取得省市級那樣大范圍的成果,把縣鄉農技人員特別是基層農技人員職稱評定標準與國家和省市級農技人員評定標準等同,對基層農技人員來講是不公平的。這樣的辦法不利于引導基層農技人員潛心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只能助長基層農技人員一門心思謀成果,其結果只能挫傷基層農技人員服務的積極性。建議把實踐服務能力、論文作為基層農技人員職稱評定的主要依據,同時,改革職稱評審制度,建立農技人員正常職稱晉升制度,調動農技人員積極性。
一是把農技推廣創新列為補助項目資金的重要內容之一,鼓勵各地大膽嘗試,每縣都要結合實際明確一項以上農技推廣創新任務,不開展創新,就減少相應資金支持。二是建立農技人員合理化建議機制,設專項資金鼓勵農技人員結合本職工作,搞小發明、小創造,形成農技隊伍全員搞創新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