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梅 高 晶 王彥榮 常冬梅
(衡水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河北 衡水 053000)
2017年衡水市正式獲批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城市,這是衡水市大力落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實施質量強市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標志著衡水質量強市邁入新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因此,要想發展農業,必須堅持質量興農。
1.1 家庭形式的小規模種植產業化水平低。衡水市農業生產多為家庭形式的小規模種植,產業化水平較低,以傳統技術為主,部分設施老化嚴重,基本沒有實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同時,一些專業合作社生產管理不規范,也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由于農民文化素質偏低,導致一些新技術、新成果推廣受到阻礙。另外,由于農民對新技術的要點、適應度把握不準,導致先進技術應用效果不佳,反而挫傷了農民使用先進技術的積極性。
1.2 農產品品牌數量少。衡水市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數量很少,“三品一標”認證進展不快,銷往京津等高端市場的綠色優勢農產品所占比例很低,絕大部分為本地銷售,且營銷方式落后,好東西也賣不出好價錢,直接影響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影響了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市場準入制度尚未在衡水推行,致使農產品銷售中難以充分體現優質優價,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1.3 監管不到位。農藥的銷售和使用分布比較分散,主要為縣鄉村,絕大部分分布在鄉鎮、村和農戶家中。經銷和使用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對農藥銷售和使用常識比較缺乏。有些專業合作社管理不夠規范,不能從源頭上做到質量控制,存在事后補記或濫記生產記錄的現象,不能真正做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
1.4 蔬菜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健全。目前,監控農產品質量主要靠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衡水市除一家市級農產品檢測機構外,大部分縣市區雖然配備了全套的農產品檢測儀器,但是由于人員和資金不到位,縣級檢測機構多數沒有正常運轉,處于閑置狀態。受人力和經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檢測只是例行抽檢,檢測范圍和檢測數量有限,難免出現以偏概全的現象。同時衡水市沒有實行市場準入制度,所出具的檢測數據有些滯后,不能及時阻止不合格樣品進入市場。
2.1 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圍繞饒陽蔬菜葡萄、安平白山藥、阜城西瓜等特優農產品,制定和完善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抓緊制定農業地方標準。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畜禽屠宰企業標準化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重點推進故城縣、阜城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建設。
2.2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堅持檢打聯動,實施精準監管。借助2018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的實施,積極推動健全完善“市縣有檢測中心、產業集聚區有檢測站、重點園區和新型經營主體有檢測點”的三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年內市級檢測中心實現“雙認證”,縣級檢測中心也要積極開展“雙認證”工作。繼續推進基層農業綜合執法、動物防疫、畜禽定點屠宰監管隊伍建設,根據檢測結果確定監管重點,精準施策發力,加大執法力度。探索建立新型農藥監管體系和生產經營誠信體系,強化農業投入品源頭控制;積極構建從田間到市場到餐桌的全程監管機制。
2.3 實施農業品牌戰略。推進以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為重點,以綠色食品認證為主導,以有機食品認證為補充的認證體系建設,構建“三位一體、整體推進”的農產品認證體系格局,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加大對中國馳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國家級和省級品牌申報力度。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提高品牌化發展意識,擴大品牌農產品生產規模,主動適應市場化、信息化和消費升級的要求。鼓勵企業培育發展自主品牌。積極引導行業協會、中介組織參與農產品品牌發展。
2.4 加強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有關規定,推行生產電子信息碼,落實采購和銷售臺賬制度,實行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強化生產過程追溯,全面建立生產經營主體誠信檔案,對規模化生產主體實行名錄管理。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據庫和質量信息查詢系統,確保源頭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