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鵬 盧艷敏 劉 言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教育實習是師范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師范生將所學知識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綜合運用的體現,是讓師范生提前熟悉教學工作崗位的預演。生物科學專業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具備師范性質的專業,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大背景下,師范類專業面臨著就業難、競爭力大的困難,而生物學科在義務制學校又處于弱勢學科。因此,針對生物科學師范生教育實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對生物科學專業的教育實習進行相應改革,已成為生物學科人才培養目標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根據調查問卷和訪談,生物科學師范生教育實習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1.1 教育實習方式單一。以衡水學院生物科學專業為例,該專業教育實習根據學校安排,在第7學期進行一次集中定點實習,為期16周。雖然學生在第6學期完成了相應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課程的學習,實習方式基本遵從理論—實踐的方式,但與目前國內外主流的理論—實踐—理論的反復循環的方式存在明顯差距,學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缺乏教學反思,容易盲目跟隨,難以形成教學反思,雖然實習時間很長,但在學生4年的學習生涯里,僅僅通過一次集中教育實習,是難以培養出市場需求的具備分析能力的合格人才的。
1.2 教育實習學校不適合。生物科學專業教育實習由學校統一部署,教育實習學校是由當地教育部門安排的各縣鄉的九年義務制學校,主要以初中為主,也有少量小學,而在這些學校內,生物學科是典型的弱勢學科,生物類課程沒有或很少。此外,由于生物不是中考必考課程,大部分初中生物課被其他主科課程侵占學時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生物科學專業實習生在實習學校很少從事生物類的教學,而是根據實習學校要求從事其它學科教學或非教學活動。從人才培養角度來講,教育實習效果很差,很難將專業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連接起來,也容易導致生物專業實習生缺乏對工作的認同感,普遍存在積極性不高的情況。
此外,教育實習中還存在與實習學校溝通不足的情況,如安排的實習生的專業與實習學校實際需要的崗位不符,從而導致部分實習學校對實習工作存在抵抗情緒,影響了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
1.3 實習生重視程度不夠。大部分實習生在整個實習過程中缺乏認真仔細的態度,敷衍情況較為普遍,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實習生在入學初屬于專業調劑,對生物科學專業師范性認識不足,就業目標不是教師崗位;二是實習期正處于考研備考階段,部分準備考研的實習生或是應付教育實習,或是不參加教育實習,通過個人途徑找一所中學扣章完事等等。因此,在教育實習期間,學生教學積極性差,不認真從事教學活動,不嚴格按照教學規范完成授課任務,加之部分實習學校住宿條件差,學生、實習學校二者溝通不足,從而導致教育實習效果不佳。
1.4 缺乏專業指導教師。生物科學實習生在教育實習期間,實習學校會指定校內指導教師,原則上是安排相應學科教師,如中文實習生一般會安排語文學科教師來指導。而生物科學實習生則是其他學科教師,源于初中生物課為弱勢學科,生物課一般由為兼職教師授課,如語文學科教師主教語文,兼教生物,故很難在專業上對生物類實習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因此大多數生物科學實習生在實習學校的授課基本在摸索中進行,而1個實習學校一般為1名生物類實習生,也很難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其教學質量不盡人意。
2.1 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轉型期,要培養教學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師范人才,必須改革課程體系,增加其實踐課的比重,從大一開始,至少每學期都應有相應教學實踐環節,而不是僅僅依靠某一學期的集中實習來完成合格人才的培養,要建立科學的教師教學實踐體系。與此同時,實習生各教育實踐環節,應委派專業指導教師,組織學生聽課、評課及教學交流,強化實習生的教學反饋和教學反思環節。
2.2 實現教育實習方式的多樣化。師范類教育實習不僅僅局限于集中實習,也可根據專業情況、學生情況進行分散實習,特別是生物科學學科人數少,實踐性強,一是可聯系部分高中,來滿足生物類實習生專業性教學,給實習生專業知識有用武之地,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二是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可讓其自己聯系正式的學校或教育機構,邊就業邊實習,不僅提高了其教育教學水平,也為其迅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減輕了學校的負擔。
2.3 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一是對師范生應在入學之初就做好調查工作,充分發揮班級專業指導教師的作用,對調劑學生講清該專業特點,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二是在集中實習期間,發揮實習點指導教師作用,強化實習紀律的同時,及時溝通學生,溝通實習學校,為實習生營造良好的實習氛圍。
生物教育實習是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培養合格生物中學教師的一個關鍵環節,鑒于生物學科有其獨特的專業特點,通過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建立多層次的教育教學實踐體系,促進生物科學師范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應用型的教師人才,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順利轉型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為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1]王躍光.高師院校教育實習模式研究 [J].教育探索, 2008(7): 84~85.
[2]楊曉杰,趙艷,于天飛.生物教育實習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J].高師理科學刊,2012,32(5):114~116.
[3]張祥沛,尤秋琴.高師生物學專業教育類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J].菏澤學院學報,2013(0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