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和政縣種子管理站 甘肅 和政 731200)
選種應與當地的生產條件、氣候環境以及種植制度結合起來,選擇生產潛力大、抗病能力強、高產穩產以及適應性強的雙低雜交油菜品種[1]。和政縣種植較為普遍的油菜品種有青雜1號、2號等青雜系列。雙低雜交的油菜品種1年只種1次,生產用種一定要每年采購,自己不可留種種植。同時,在大面積的雙低雜交油菜示范種植區域不要種植高硫苷以及高芥酸的油菜品種,以確保雙低雜交油菜的品質。
2.1 選地整地。播種之前做好選地及整地的工作,確保種植地土壤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多孔,選擇排灌便利的地塊作為種植地。選地完成后進行整地工作,整地深度控制在25 cm左右,確保土壤細碎,地面平整,熟化程度好,為播種打下良好的基礎。種植地前茬最好是麥茬等地。
2.2 配方施肥。為進一步提高土壤肥力,應采取配方施肥技術,經過對土壤養分開展定性、定量分析,根據油菜的需肥規律科學配方,達到科學施肥的目的。一般目標畝產量是200~300 kg的種植地,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充分腐熟的磷酸二銨15 kg、農家肥1 500 kg、硼砂1.5 kg以及尿素15 kg。
2.3 合理密植。播種之前曬種,并清除機械損傷粒、病蟲害粒以及癟粒[2]。播前對機械進行調整,確保播種深度相同,下籽均勻,通常情況下每畝用種量500 g。培育壯苗的標準是雙低雜交油菜葉至少有5葉,高度保持在20 cm,油菜的單株葉子面積大約在500 cm2,油菜葉柄粗壯,沒有紅葉以及殘葉。合理密植是確保雙低雜交油菜取得穩產高產的關鍵,播種以后要檢查出苗情況,并及時定苗、間苗。
油菜大田管理通常包括結莢期和苗期2個階段,需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管理。苗肥一般以基肥為主。注施蕾薹肥,因為蕾薹期是油菜所需肥水量最大的時期,也是油菜快速增長時期。通常每畝地需要澆施尿素9 kg兌1 500 kg的糞水[3]。油菜花莢期補充施肥,直到油菜進入開花期以后,這樣油菜會一邊結莢一邊開花,這個時期主要決定了油菜單株的果數,因此這個時間段需要施用1~2次的花莢肥,主要是在盛花期以及初花期,還應配合施用磷酸二氫鉀肥。
4.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最常見的病害,在油菜的終花期與盛花期進行噴霧防治,選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4%的菌核凈可濕性粉劑,噴灑在植株的中下部。
4.2 油菜花葉病。發病幾率大,一般由蚜蟲進行傳播,該病害發生的嚴重程度和蚜蟲的發生量有密切關系。在油菜苗期極易感染上花葉病,如碰到干旱季節,花葉病發生的概率會進一步增加。
4.3 蚜蟲。會對油菜產生很大的危害,造成葉片卷曲變形、畸形甚至枯死。
4.4 菜青蟲。菜青蟲通常是幼蟲對葉片進行啃食,將葉片吃光。可選用速滅殺丁實施噴霧防治。
4.5 黃曲跳甲。此蟲害在苗床期產生的影響很大,幼蟲與成蟲同步為害。防治黃曲跳甲可選用敵殺死兌水噴霧。
油菜落花30 d后,有70%的角果變黃時,及時進行采收。
目前大量勞動力從農村轉向城市,進一步推廣節能增效種植技術勢在必行。免耕種植技術,應選在土壤肥力較好及排水性好的肥沃田塊實施。免耕直播技術是在免耕技術基礎之上的播種方式,通常是把草木灰或磷肥與油菜種子混合攪拌以后直接播種在田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