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延峰 惠景川
(滎陽市林業局 河南 滎陽 450100)
在實際生產中,因對柿樹缺乏精細管理,加之受到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柿樹極易受到炭疽病的危害。該病分布范圍廣,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等省(區)均有發生,當柿樹受到該病危害嚴重時,枝條折斷枯死,果實提早脫落,給果農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1.1 新梢受害癥狀。當新梢受到危害時,最先出現黑色小圓斑,后擴大為長圓形或長橢圓形,略凹陷;病斑長1~2 cm,寬0.6~1.3 cm;病斑表面開裂,有縱裂紋,上面散生有許多黑色小粒點;當空氣濕度大時,從黑色小粒點內流出粉紅色黏狀物質;病斑下部木質部爛,病梢極易折斷;當病斑環繞新梢一周時,因輸導組織遭受破壞,病斑上部的枝條即干枯死亡。
1.2 果實受害癥狀。當果實受到危害時,在果面上最先出現針頭大小的深褐色或黑色小斑點,后逐漸擴大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略凹陷,病斑直徑0.5~1 cm;隨著病斑的擴大,病斑中部會出現呈輪狀排列的、灰色或黑色的小粒點;當空氣濕度大時,病部涌出粉紅色黏液狀物質,病果不久便會軟化、脫落、腐爛;一個病果上一般有1至多個病斑。
1.3 葉片受害癥狀。當葉片受到危害時,先從葉柄和葉脈處開始發黃,逐漸變成黑色;因受葉柄和葉脈的影響,病斑呈長條狀或不規則形。
該病病原屬子囊菌球殼菌目。分生孢子梗聚生于分生孢子盤內,無色、直立,具1至數個隔膜;分生孢子梗頂端著生分生孢子,無色、單胞、圓筒形或長橢圓形,中央有一球狀體。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枝條病組織中越冬,也可在病果、葉痕和冬芽中越冬。翌年春末、初夏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次侵染,生長季節,該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以多次進行侵染。分生孢子借風雨和昆蟲傳播,侵害新梢及幼果。病菌可以從傷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由傷口侵入時,潛育期3~6 d,直接侵入時,潛育期6~10 d。在北方地區,枝條一般在6月上旬開始發??;果實發病較晚,一般從6月下旬~7月上旬持續發病至采收期。
該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5℃~30℃,最低溫度為9℃左右,最高溫度為35℃~36℃;如果在50℃以上,持續10 min,該病菌不能存活。該病的發生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栽培管理有密切的聯系。據觀察,不同年份發病程度不同,夏季多雨且降雨持續時間長的年份,發病重。高溫高濕利于發病,雨后氣溫升高發病重。樹勢衰弱、抗病性差的幼苗發病重。管理粗放、冬季清園不徹底、樹冠郁閉、通風透光差的林地內發病重;同時,因偏施氮肥導致苗木徒長,防治病蟲害時用藥不合理,使病菌產生抗藥性等,均會造成炭疽病的危害加重。
5.1 加強栽培管理。在進行柿樹栽植前,對有可能受到感染的柿苗用1∶4∶80倍波爾多液,或用20%石灰乳浸蘸10 min。
5.2 加強柿園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防止產生徒長枝,增強樹體抗病力。柿樹對有機肥比較敏感,有機肥充足的柿園樹體健壯,比不施有機肥的柿園炭疽病發病率低,因此必須重視有機肥的施用。同時,幼齡柿園要注意適度控制氮肥的用量,注重磷、鉀肥及硫、鈣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
5.3 加強田間管理,改善柿園環境,及時中耕除草,減少土壤蒸發,降低空氣濕度。嚴禁園內套種,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杜絕病菌的滋生蔓延。
5.4 結合修剪,剪除病枝、病果,集中燒毀或深埋,清除侵染菌源。在柿樹的生長中期,連續剪除病枝,保持園內清潔,以減少病菌侵染。
5.5 在柿樹發芽前,噴施波美5度石硫合劑;6月上旬~7月,噴施1∶5∶400倍波爾多液1次;8月上中旬,可根據實際情況,噴施1∶3∶300倍波爾多液,也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