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逢
(信陽市南灣水庫管理局 河南 信陽 413001)
柿樹樹型美觀,夏季樹大葉茂,可以遮陰;入秋樹葉變紅,觀賞價值極高,廣泛應用于城市、村鎮、庭院的綠化。柿樹具有綠化、美化、凈化環境的作用,其適應性強、產量高、經濟效益顯著,深受林農、果農歡迎,栽培非常普遍。
進行科學的土壤管理,是確保柿樹健康生長的前提,尤其是在土壤瘠薄的坡地、灘地,更要加強土壤管理,以滿足柿樹生長發育的需要。進行土壤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有:深翻土壤、中耕除草、適時灌水等。
1.1 深翻土壤。深翻土壤的時間宜早不宜晚,一般來說,可結合秋季施基肥時進行。此外,一年中在入冬前、開春后要深翻土壤,冬耕可以凍死越冬害蟲,促進土壤分化;春耕可疏松土層,保持土壤水分。在不能耕作的地方,要將樹盤刨松,以利發生新根,增加根系吸收能力。石礫過多的荒灘地,還應去石換土,逐漸改良土壤,給柿樹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1.2 樹盤管理。柿樹是深根性的樹種,喜深厚而疏松的土壤,為了給根系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必須加強樹盤管理。一是深翻樹盤,蓄水保肥。深翻熟化土壤,可以加深活土層,改善土壤通透性,以利微生物活動,促進養分分解,增進土壤肥力。每年可深翻樹盤2次,一次在春季3~4月間進行,一次在果實采收后至土壤封凍前進行。深翻樹盤時,從樹干附近開始,向樹冠邊緣進行,由淺漸深,以防傷根。二是樹盤覆草,改善土壤條件。樹盤下覆草,可以保持土壤溫度、濕度相對穩定,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等。覆草時間在每年3月份,覆草前適量追施氮肥和鉀肥,隨后澆水然后再覆草,覆草厚度以15~20 cm為宜,覆草后適量壓土。在樹盤管理過程中,要注意隨著樹齡的增加,適當擴大樹盤。
1.3 中耕除草。柿園應經常進行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可以避免雜草爭奪肥水,減少地面徑流,防止土壤板結,加強土壤的透水和通氣性能,利于微生物活動,加速有機物的分解,便于果樹吸收。在雨后或灌水后,特別在天旱時,中耕松土,切斷毛細管,更有利于減少蒸發,達到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在荒山、田邊地堰栽植的柿樹,保持水土尤為重要,應隨時修平樹盤,防止水土流失。坡地要修筑魚鱗坑,蓄水保墑。
1.4 灌水。柿樹喜濕潤土壤條件,據相關資料記載,當土壤合水量低于20%時,枝條停止生長;低于16%時,新根不能發生,果實停長;低于12%時,葉片萎蔫。一般來說,保證柿樹正常生長的土壤含水量為25%~30%,低于該指標時,應及時灌水。在北方地區,一般灌水2~3次,萌芽前,促進枝葉生長和花器發育,開花前結合施肥進行灌水有利坐果;后期灌水一般結合秋施基肥進行,越冬保墑。灌水量應依據土壤的墑情和樹齡而定,灌水時一定要灌透,確保浸透根系主要分布區。灌水的方法很多,有樹盤法、溝灌法、穴灌法等。樹盤法:每株樹下用土圍成樹盤(即“打水圈”),灌溉時從水道引入樹盤內即可,待水滲入后,及時覆土或蓋草保墑,或待土壤稍干時進行中耕保墑。溝灌法:將水引到柿樹兩側的溝中,在靠近柿樹處開溝,自流灌滿為止,水滲下后覆土。穴灌法:在樹冠下挖30~40 cm見方的穴數個,將水倒在穴中,待水滲入土中后覆土。
2.1 施基肥。以有機肥料(如廄肥、堆肥、河塘泥等)為主,化肥為輔。一般在秋季采收前后施入(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最好在采收前施入。因為此時枝葉已停止生長,果實處于養分的水解與轉化時期,消耗減少,而根系活動還沒有停止,能繼續吸收養分,葉片也沒有老化,仍能進行光合作用,施肥后可以加強光合效能,促進養分積累,為第二年春季枝葉生長、開花坐果打好基礎。基肥的施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一半以上。施肥量的多少與樹齡的大小有密切關系,樹齡越大施肥量越多,反之,可相應減少。一般來說,樹齡在10年以下的,每株施有機肥25~50 kg,加復合肥0.2~0.5 kg;樹齡在10~15年,每株施有機肥70~100 kg,加復合肥0.5~1 kg;樹齡在15年以上的,每株施有機肥100~150 kg,加復合肥0.5~1 kg。
2.2 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如氮肥、磷肥、鉀肥等。追肥要根據果樹的實際生長情況酌情進行,主要在果樹生育期間施入。柿樹除新梢和葉片生長較早外,根系生長、坐果、果實生長都較遲,因此,第1次追肥可在5月上旬(花期前)進行,這樣不會引起枝葉徒長和造成落蕾,有助于花器發育完全,提高坐果率,為花芽分化做準備;第2次追肥可在7月上中旬(生理落果后)進行,可促進果實發育膨大,防止后期生理落果,增加產量。追肥可分根部追肥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要比根部追肥效果顯著,且省人工、省肥料,在實際生產中,常用的追施肥料有0.3%~0.7%的尿素、1%~3%的過磷酸鈣、0.5%~1%的硫酸鉀等。在進行根外追肥時,可先將預備噴施的肥料溶于水中,均勻攪拌,待完全溶解于水后,再用噴霧機械向葉上噴灑,同時,可將肥和藥混在一起,結合噴藥進行。從6月中旬第1次生理落果盛期起至8月中旬果實迅速膨大時為止,每隔半月噴施1次。根外追肥溶液必須掌握濃度適當,濃度太高會發生焦葉現象。葉面噴施的時間宜選擇陰天或晴天的早上、傍晚時進行,因為此時的日光較弱,可以減少葉面蒸發,使其充分吸收,噴施后效果好。
2.3 施肥方法。一是撒施:結合冬季整地,將肥料全面撒施后,耕翻到土內。二是環狀溝施肥(多用于幼樹):在樹冠外緣挖30~50 cm寬的環形溝,將肥料與表土混合均勻后施入溝內埋好即可。三是溝狀施肥(幼樹、大樹均可使用):逐行或隔行挖溝,將肥料施入溝內,可結合深翻進行。四是輻射狀施肥(多用于大樹):以樹干為中心,向四周挖深20~40 cm、寬30 cm、長1~2 m(依樹冠大小而定),外深內淺的輻射狀溝,施入肥料埋平。五是穴狀施肥(追肥時使用):在整個樹冠范圍內,均勻地挖成若干小穴,將肥施入穴中埋好。此外,在陰雨天或澆水時追施肥料,效果較好。
2.4 種植綠肥。利用柿園的行株間、田邊、地角及田埂上栽植綠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具體方法是:割取綠肥植物的枝葉(綠肥若為木本植物,應在木質化以前割取),直接埋在樹冠范圍內;在山地土層較薄的地方,最好結合放樹盤進行埋壓,埋壓時間可在雨季前或剛進入雨季時進行。壓肥深度為50~60 cm。
整形修剪一般有以下好處:牢固骨架、增加負載量、調節樹勢、提早結果、增加產量、改善品質、延長壽命、克服大小年、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便于管理、提高工效等。
3.1 整形。整形的目的就是根據品種特性,結合立地條件,進行人工誘導,使各主、側枝合理布局,構成骨架,使枝條定向伸展,各得其所,控制樹冠在一定范圍內便于操作管理,提高工效。一般來說,對于干性強、頂端優勢顯著、分枝少、樹姿直立的品種,如磨盤柿、牛心柿、火晶柿等絕大多數品種,以主干疏層形為宜;對于干性弱、頂端優勢不明顯、分枝多、樹姿較開張的品種,如富有柿、銅盆柿等,宜用自然半圓形。①主干疏層形。有明顯的中央主干,主枝在主干上分層分布。主枝分3層。第1層3個主枝,第2層2個主枝,第3層1個主枝。上下兩層主枝相互錯開,層間距60~80 cm,層內距30~40 cm,主枝上分布側枝,側枝間距約60 cm,側枝上著生結果枝組。樹冠呈圓錐形,樹高5~7 m。②自然半圓形。沒有明顯的中心主干,在主干上選留4~6個側枝,側枝上著生結果枝組,結果枝組間要互相錯開,均勻分布。樹冠呈自然半圓形。
3.2 修剪。幼樹冬季修剪實行輕剪長放,生長季節進行拉枝、摘心,控制生長,培養結果枝組。結果樹結合修剪控制花果留量,維持中庸樹勢,改善冠內光照條件。冬剪時,對結果枝緩放不剪,逐步清理內膛過密枝、細弱枝,無用的徒長枝從基部疏除,利用冬季重短截或夏季摘心培養新的結果枝組。
柿樹的病害主要有角斑病和圓斑病等,蟲害有介殼蟲、柿蒂蟲、柿毛蟲等,需注意防治,主要防治措施:
4.1 初冬季節徹底清理果園,摘除殘留樹上的柿蒂,清掃柿樹周圍的落葉、病蟲果、病蟲枝干,清除病蟲的越冬場所,減少翌年危害。
4.2 柿樹發芽前噴灑5波美度石硫合劑1次,6月上旬至8月上旬交替噴多量式波爾多液、代森錳鋅、甲基托布津等進行病害防治;同時,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及時噴灑氧化樂果、敵百蟲、殺螟硫磷等藥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