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晶
(諸暨市經濟特產站 浙江 諸暨 311800)
諸暨歷史悠久,境內農產品資源豐富,具有多個富有歷史傳承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如“楓橋香榧”、“東白霧”茶葉、“美人笑”葡萄、諸暨短柄櫻桃等,這些家喻戶曉的公共品牌,因其獨特風味和承載著當地人文、風俗、歷史等獨特元素而享譽省內外。諸暨市近年來十分注重農產品品牌的建設和保護,“諸暨短柄櫻桃”、“楓橋香榧”已相繼被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農產品品牌價值日漸凸顯。
雖然諸暨在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從總體上來看,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還存在著如下問題:
2.1 公共品牌推廣力度不強,品牌“子強母弱”問題突出。因缺乏對公共品牌的系統規劃和專業運營,農業龍頭企業“單打獨斗”發展自己的品牌,出現企業品牌強于公共品牌的尷尬現狀。特別是在茶葉產業上,目前諸暨市茶葉品牌有100余個,包括綠劍、云劍、蘭香劍茗等著名商標,尤其是“綠劍茶”曾榮獲浙江名牌產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標,在省內外知名度就高于茶葉公共品牌“東白霧”。
2.2 品牌管理未到位,品牌運作不規范。公共品牌因其品牌共有性,離不開政府或行業的主導和管理。目前對公共品牌資金投入不足,公共品牌管理部門和人員未到位,也沒有專門的行業組織對公共品牌進行規范化管理,相應的監管制度和準入與退出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導致諸暨市幾個公共品牌出現人人可用、無人來管的局面。而且諸暨市的幾個公共品牌像“美人笑”葡萄、“東白湖”茶葉等還僅停留在賣產品的初級階段,對品牌的理念、文化等更多的資源開發還未跟上。
2.3 品牌維護意識淡薄,品牌使用不規范。大多數農業企業和個人對公共品牌的理解和認識還很模糊,獨占、濫用、錯用等現象時有發生。目前諸暨市有1 500余畝美人指葡萄使用“美人笑”公共品牌,但在種植、產品分級、包裝等方面標準不統一,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諸暨葡萄公共品牌的形象。
3.1 加大政策扶持,增強公共品牌專業運營能力。建議設立市級農產品公共品牌運營管理辦公室,引進專業的品牌管理人才,強化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專業運營,加強品牌的建設規劃,科學制訂品牌推廣策略,提升區域品牌運作的市場駕馭能力。各鎮鄉街道要設立指導站,并加強經費、人員、場所等保障,指導站要通過建檔、立庫、信息咨詢、上門服務、宣傳培訓等方式,做好對聯系企業的商標品牌指導、培育等工作。
3.2 完善公共品牌規范使用制度,提升品牌管理水平。建立完善各類農產品公共品牌的使用管理制度,明確公共品牌的準入要求、使用規則和產品質量標準。推進公共品牌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產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綜合分析利用監督檢查、產品檢測情況數據,做好公共品牌產品輿情監測,及時發現消除潛在安全隱患。公共品牌運營管理辦公室要充分運用商標使用協議、統一包裝物、質量保證金、實地質量抽查等手段,對商標運用進行全過程規范和監督管理。
3.3 構建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提升品牌質量安全水平。把完善農產品標準化體系與公共品牌培育緊密結合起來,按照標準化生產和管理要求,制定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統一規范品牌農產品在生長環境、種(養)殖環節、生產加工、貯運操作、文化內涵、銷售方式等六大方面的基本要求。加強行業監管,建立農產品品牌準出體系,依托互聯網技術,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數據為支撐,實現品牌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不斷提升農產品公共品牌的產品質量。
3.4 優化公共品牌營銷模式,提升品牌影響力。通過“政府助力、文化帶動、媒體宣傳”,挖掘特色優勢農產品的深厚歷史和文化淵源,建立農產品公共品牌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底蘊。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品牌推廣和宣傳,重點聚焦新華社、農民日報、浙江日報、浙江電臺等傳統媒體,輔以新興媒體的活動推廣,線上舉辦節會、線下設立旅游景區及星級酒店售貨點、超市銷售點等方式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