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穎
(滄州師范學院 河北 滄州 061001)
目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嶄新時代。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是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重要舉措。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 《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為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也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研究型高校,也不同于普通的職業院校,其培養的是高素質的、與社會緊密接軌的應用型人才,重在突出“應用”二字。應用型本科教育正契合社會對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促進我國當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進程。滄州師范學院作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目標在于培養“靠得住”—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思想道德和職業操守,“有本事”—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用得上”—與地方行業、職業崗位需求相適應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近年來,滄州師范學院通過設置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開設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課,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等措施,在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素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從老專科學校升格而來的,仍存在創業觀念落后、實踐能力不強、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創業型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筆者針對滄州師范學院的現狀,在具體分析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出適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新模式。
1.1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進一步理清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思路和轉型發展的目標,把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把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具化到學分中,把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真正把辦學思路轉型到應用型人才培養上來,轉到創新創業、就業上來。
1.2 重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補充創業課程內容的設置。目前滄州師范學院開設的創業類通識必修課程數量仍太少,需要集中建設一批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鼓勵各專業開發符合社會和學生需求、具有專業特點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力爭做到既有通識必修課、選修課,又有專業理論課、實踐課;既有網絡課程,又有校內外專家授課等形式多樣、層次分明的創業課程體系。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
1.3 優化創業教育的內容和教學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創業型人才評價機制。鼓勵授課教師把教育理論中前沿的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融合到課堂教學中,把國內外先進的創新創業理念、方法和原則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革新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可通過賽教融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考核方式,加大實踐教學在創業教育評價中的比例,探索科學合理的創業型人才評價機制,盡可能實現對學生評價的多元化、豐富化。
1.4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多元化、專兼職結合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隊伍;將創新創業教育的業績納入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支持教師與企業建立長期的技術服務關系,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2.1 充分利用學校創業園、科技園等創新創業平臺,創建學生與企業互通的渠道,將學生、企業和社會緊密聯系起來。目前,滄州師范學院大學生眾創空間建設已經形成2 630 m2的“一園兩基地”格局,760 m2的大學生創業中心也已建成。由師生創辦的實體運營項目已達23個,創業導師50余人,直接參與學生300余人。學校被河北省教育廳授予“河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園”稱號。
2.2 通過校企合作,開啟校企育人新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以校企雙方共建的實驗實訓室為依托,有效利用雙方的師資條件,共同建立經權威機構認定的人才培訓機構,開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互評、認證及就業推薦工作;第二,校企雙方聯合建立“實習實訓中心”,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習環境和實習過程,以解決學生的實習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實習質量與就業能力;第三,為支持高校師生和企業工程師的科研及相關項目的開發工作,可由校企雙方共同發起,建立科研項目獎勵機制。校企雙方結合自身優勢,推動各自科研成果的生產力轉化,實現平臺與利益共享。
2.3 加強校園創新創業文化建設。通過定期舉辦創新創業講座、論壇、社團、競賽活動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大力宣傳創新創業典型,集中展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秀成果,進一步加深學校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加大覆蓋面廣的學科競賽的資助力度,以賽代練,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鍛煉;鼓勵各學院舉辦與自身專業緊密結合的學科競賽項目,擴大影響力。
以滄州師范學院為例,目前就業指導中心專兼職人員少,主要業務仍集中在發放報到證、就業協議,收集、匯總、整理、發布就業信息,舉辦校園招聘會等日常事務性的工作。雖然在實際業務操作中伴有就業指導的相關工作,但總體來說,專業指導功能較為薄弱。
為了保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效的監管體制和完善的創業培育服務體系必不可少。高校一方面要獨立設置就業指導中心,或設立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培訓中心。建立健全黨政辦公室、學生處、教務處、團委等多部門協作的工作機制,形成各部門、全方位助力大學生創業就業的合力;另一方面,擴大就業指導中心專兼職工作人員隊伍,將工作重心由事務性的日常工作真正轉移到對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指導工作中,為大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導和服務,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創業、就業。
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實用教育,主要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積極探索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的創新教育形式,不斷完善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機制,以“應用和實踐”為抓手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
[1]張海霞,解晨光.地方本科院校轉型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J].教育探索,2016(6):80~83.
[2]田蕾.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 [J].中國市場,2016(15):174~175.
[3]邊偉,劉艷蓉,梁慶軍.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J].時代教育,201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