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宏
(貴港市覃塘區東龍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貴港 537128)
水稻病蟲害種植期間,應明確具體的防治特點與要求,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機制,明確種子期、分蘗期與穗期的病蟲害防治特點與要求,協調各方面工作之間的關系,創建現代化與多元化的管理機制,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
在水稻種植期間,經常出現病蟲害問題,嚴重影響各方面工作效果,難以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控制。具體為以下幾點。
水稻種子期很容易發生病蟲害問題,主要因為種子會傳播細菌,出現細條病與惡苗病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水稻的質量與產量。因此,農戶應針對種子的秧苗情況進行合理檢查,及時發現病蟲害問題,利用合理的方式消滅病原菌,保證種植效果。在種子期,雖然水稻蟲害很少,但是要針對飛虱等蟲害進行全面的預防,將生物與化學方式聯系在一起,減少蟲害對于水稻農作物的威脅。
在水稻秧苗分蘗期,由于已經將其移動到稻田中,因此,在生長階段很容易受到病原菌的影響,出現稻瘟病或是紋枯病,嚴重影響農作物的良好生長。同時,水稻分蘗時期的植株較為嬌嫩,很容易出現害蟲,例如:稻飛虱害蟲,會嚴重影響其良好生長,因此,農戶需明確具體的蟲害問題,利用合理方式對其處理,創建多元化的管理機制,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
在水稻穗期,經常會發生病蟲害問題,嚴重影響其產量與質量,例如:三化螟蟲害、粘蟲等。此階段的害蟲與病菌具備一定的抗藥性,且受到不良氣候的影響,不能保證受到農作物的種植質量與產量,嚴重影響農戶的經濟效益。另外,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稻瘟病與稻曲病,應對其進行合理的分析,明確具體的防治要求與措施,保證處理效果。
目前,在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不能保證工作效果,難以對各方面內容進行全面的協調與控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目前,部分農戶在水稻種植期間,忽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未能樹立正確觀念意識,難以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對于水稻蟲害而言,會威脅農作物的葉片,例如:卷葉螟害蟲會導致植株出現白葉的現象,螟蟲會導致植株出現枯心的現象,褐飛虱害蟲會導致植株出現冒穿的現象,使得水稻質量與產量降低。如果農戶在病蟲害發生初期不能對其進行合理的治理,就會引發各方面難以解決的問題,不能保證工作的嚴格性與科學性,難以創建多元化的管理機制,無法通過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
農戶在水稻種植期間沒有做好前期的防治工作,不能針對水稻分蘗次數進行分析,無法明確前期的控制要求。通常情況下,農戶為了降低成本,會減少前期的防治次數,不能積極使用先進技術或是藥物對其處理,導致在水稻生長后期出現嚴重的病蟲害問題。且在水稻蟲害前期防治效率低的情況下,會導致成蟲的數量增多,為后期治理增加壓力。
很多水稻種植農戶都在使用農藥實施病蟲害防治工作,認為農藥的防治效果好,忽視綜合防治方式。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農戶只能依靠農業方式實施防治工作,不能合理使用物理與化學方式,導致出現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會使得土壤出現污染的現象,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不能滿足當前的工作要求。
通常情況下,農業植保部門都會為農民提供水稻病蟲害防治藥物的應用建議,但是,一些農民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一味使用價格低且質量低的藥物對其處理,不僅會影響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還會導致水稻在高毒農藥的影響之下出現中毒現象,造成嚴重的后果。
由此可見,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期間還存在一些問題,相關部門應予以足夠重視,利用合理方式解決問題,創建多元化的管理機制,滿足實際發展需求。
水稻病蟲害防治期間,相關管理機構應積極應對各方面問題,利用合理的方式實施防治工作,全面降低生產成本,應用綜合治理技術與方式提升水稻產量與質量,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具體措施如下。
管理部門在實際發展期間需為農民樹立正確觀念,使得農民在水稻種植中充分意識到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積極使用先進的方式實施工作。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農戶可通過各方面途徑,針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預防與治理,明確各方面工作要求與原則,對其進行合理的控制,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
水稻種植農戶應做好前期的防治工作,針對水稻種植情況進行分析,在各個時期明確病蟲害的防治要求與原則。在前期病蟲害防治中,農戶應根據具體的內容,階段性的使用藥物開展防治工作,將病原菌與蟲害等消滅在萌芽中;在發現病蟲害問題的時候,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解決問題,避免出現病害或是蟲害蔓延的現象,以此增強管理工作效果[1]。
農戶在水稻種植期間需應用綜合的防治措施實施工作,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機制,明確防治方式的應用要求與原則,創建現代化與多元化的管理機制,保證各方面工作效果。為了更好的實施綜合防治工作,農戶需在使用農藥防治方式的基礎上,將物理與化學技術融入其中,利用科學的工作技術對病蟲害處理,以此提升防治水平。例如:在蟲害防治工作中,可使用燈光誘殺技術對病蟲害處理,不僅可以減少農藥的用量,還能規避環境與土壤污染問題,發揮綜合防治技術的積極作用,滿足實際發展需求[2]。
農戶在使用農藥期間,需保證產品的質量符合規定,利用科學方式解決問題,提升病蟲害防治水平,建立多元化的控制機制。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明確農藥的類型,聽取植保部門的建議與意見對其進行處理,創建現代化與多元化的管理機制,保證病蟲害防治水平;在挑選農藥的過程中,需保證其質量符合相關規定,在正規商店中購買產品,全面提升管控工作水平,滿足當前的工作要求[3]。
相關部門應針對水稻病蟲害防治知識進行合理的宣傳,使得農戶在教育宣傳之下,更好的了解與使用先進技術,提升對病蟲的防治水平。在宣傳工作中,應使用網絡渠道、廣播渠道、電視渠道等實施管理工作,使得農戶通過多元化渠道掌握知識,提升教育宣傳水平。同時,要加大宣傳資金的投入力度,爭取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使得農戶在優惠政策之下更好的使用農藥與技術,確保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另外,管理部門需針對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督,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合理措施解決問題[4]。
在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管理部門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爭取政府方面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指導農戶樹立正確觀念,合理使用綜合防治技術對病蟲害進行處理。
[1]文可緒,李良玉,曹英偉,等.成都市稻田養魚模式下水稻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15(1):95-97.
[2]張建華.農藥減量增產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22):120,122.
[3]羅亨強.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及相關對策[J].農技服務 ,2015(12):130.
[4]徐學剛.探究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 ,2015,35(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