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斌奎,賀子軒,薛艷君,賀楠
(包頭市九原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包頭014000)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就要各個產業現代化協同發展。但與我國目前加速推進的工業和服務業相比,農業生產方式還相對傳統,農業技術推廣相對滯后,不到40%的科技轉化率遠不及發達國家70%~80%的轉化率,將高效、發達、現代的農業科技推廣到基層農村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我國土地歸國家和集體共同所有,很難做到發達國家市場和農業生產的直接對接,科技公司成果直接運用到實際農業生產中。加之我國農業情況差異較大,并以散戶種植為主,農技推廣需要以政府為導向,實現統籌規劃。
不斷改進農業工作方針,以適應時代發展,歷來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1998年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尤其強調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十六大報告也強調“加快農業科技進步”。2012年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的決定》修正,該法第一條強調“為了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促使農業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盡快應用于農業生產,增強科技支撐保障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制定本法?!?/p>
農業技術推廣從一般性政策文件上升到法律高度,體現出黨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培育現代高素質農民,將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到農業生產中,不斷釋放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激情和解放農村生產力,振興鄉村已是需要堅決貫徹執行的政策法律。
產生于計劃經濟時代的農技推廣體系,在一定時期確實將農業技術推廣到了現實生產,為農業的發展做出過貢獻。但在現階段,伴隨著互聯網科技崛起、市場化經濟體制改革,體制不順、保障不足、主體單一、人才不足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擺在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面前。適時改革內部機制,優化公共服務,實現自身現代化是適應農業生產現代化、回應農民美好生活向往、促進鄉村振興的急切要求。
機制是系統建構的基礎,要創新推廣機制,適應市場化改革,更好地服務社會。一是機構設置上,要擺脫冗官冗員的局面,對鄉(鎮)原有的農技推廣機構進行整合,成立一個綜合的機構,并充實基層鄉(鎮)的農業技術人員,保持與基層的溝通,擴大技術覆蓋鄉(鎮)。在各部門協調上,設立統籌領導小組,接受各部門信息并及時整合信息做出部署;二是在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處理上,主動讓出部分權力,讓科技企業代替推廣站發揮作用,并降低科技企業進入農村推廣的準入門檻,積極采購市場已經成熟的農業技術服務。要發揮好調節作用,讓市場化改革紅利進入農村農業,也要把控風險,避免侵害農民利益;三是要協調好各方關系,發揮好民間團體幫扶協助關系在技術推廣中的效用,積極溝通相關科技部門、商業團體,構建新型推廣機制。
經濟是物質基礎,要妥善用好中央對農村的經濟補貼、轉移性支付,協調財政部門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支持,這樣才能提高物質裝備水平,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農業裝備建設,建立健全土壤墑情監測網絡體系,及時監測發布墑情旱情,為各地各部門技術推廣提供良好的物質和技術保障。而且完善的配套技術和強大的資金支持,有助于建立農技推廣示范區,擴大示范規模,從側面引導農民應用高效農業技術,直接實現農業生產工具和技術的現代化。
環境是發展的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農業現代化發展一方面要提高農村經濟生產力,另一方面還意味著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農業。加強源頭污染防治,減量投入品(化肥、地膜等),做到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廢棄農膜回收、農業用水無害化處理、重金屬土壤修復等;同時關注農村日常生活,做好畜禽糞污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農技推廣不僅要傳播技術,還要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加強統籌技術推廣帶來的環境問題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設美麗鄉村。
人的因素是工作基礎,在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最直接的農業生產領域,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著基礎作用,而且在以人情為紐帶的鄉村社會,人事因素至關重要。在農技推廣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自我意愿,推廣工作不能操之過急。這就要求農技推廣部門合理審慎選人用人,加強人員素質培訓。要充分發揮技術推廣和科研院校專家的作用,實事求是,研發適合本地區氣候、土壤、水源的不同作物、不同農業技術模式。在實際推廣中開展農民生產培訓課程,提高農民群眾自身素質,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工作隊員一定要實地走訪,識民情、掌民意、摸清實際生產技術使用情況,時刻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要解決好農產品供給質量低、農民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緊缺、農村基礎設施不足、農村環境和生態等問題,農業技術推廣現代化既是直接手段又是間接手段。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者必須立足國情農情,實事求是,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以科技發展帶動農技推廣現代化,以農技推廣現代化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