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寶晶
(喀左縣中三家鎮水利服務站,遼寧喀左122300)
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具體實施,農村水污染的綜合治理研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農村水污染的成因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針對其綜合性的原因也需要一個綜合性的防治辦法。因此,本文的論述主要是基于“綜合”的視角,探討農村水污染的解決方法。
農村水污染的原因具有綜合性。針對這種綜合性的產生原因,我們的治理措施也應該體現出綜合性的特點。為了更加清晰地論及綜合治理的具體構成,在此對選擇綜合治理視角的緣由進行說明:
農村水污染產生的綜合性。農村水污染的產生具有綜合性的緣由,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農村的農業化發展、農民的日常生活、農村垃圾處理以及其他毗鄰地域的污染蔓延都會引起某一特定地區內的水污染。我國是世界上施用化肥和農藥量最大的國家,但研究表明,我國化肥和農藥能被農作物完全吸收利用的只占到35%和25%左右,其余成分都遺留在土壤中,導致土壤板結、酸化,造成耕地質量下降[1]。這些殘留在土壤中的農藥、化肥等經雨水的沖刷就會匯聚在河流里,進而造成新的污染。但這僅是對上述諸多原因的一個簡單列舉。因此,綜合性的原因導致了農村的水污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農村水污染表現的綜合性。農村水污染的程度具有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多個方面:不同時期內,不同地區的水污染現狀有所不同;同一地區內的水污染程度隨著季節的變化也呈現出諸多的不同;地上水污染與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同。以上所列舉的諸多現象足以表明,農村水污染的表現具有綜合性。
針對上述原因,對農村水污染的治理必須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這既是基于對農村水污染“對癥下藥”式的思考,也是針對農村水污染復雜程度的一種必然性抉擇。
針對農村水污染產生原因的綜合性,可以采取如下的綜合性措施進行治理:
農村水污染的治理需要從法律的層面上思考解決的具體辦法。而從法律的角度講,法律的選擇與運用也應該體現綜合性的特點:
其一,防與治的綜合性。在法律層面上,應該堅持防與治的綜合。即,首先運用法律進行水資源保護的宣傳,然后才能運用法律武器對破壞水資源保護的行為進行懲罰。面對農村的水污染問題,不僅要“防”,而且還要有處罰性的“治理”。“防”與“治”的并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污染的問題。
其二,法律依據的綜合性運用。這是在法律運用層面上體現出來的綜合性,在法律的治理層面上,農村水污染的治理還應該考慮對涉及農業生產的行業進行法律層面上的約束。化肥、農藥在促進農產品增收的同時,其低利用率導致的N、P等元素的流失,使得農村水環境富營養化現象嚴重,危害農村居民飲用水源[2]。因此,對于農藥的生產而言,應該有嚴格的法律來約束生產流程,減少因為生產及農藥殘留而導致的污染;對于化肥生產而言,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特別是在農業生產中,由于現在滅草劑的大量使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滅草劑中有害的化學成分,如何防止因保護意識的缺失而導致的人為污染問題,也應該通過法律的途徑進行約束與限制。因此,面對這些問題,一部《水法》的保護顯然是有限的。從另一個層面上講,這需要我們運用多部相關的法律對農村水污染的問題進行相互配合性的治理。例如《環境保護法》《鄉鎮企業法》《水污染防治法》等都應該歸入到農村水污染的治理中。
其三,監管的綜合性。農村水污染需要一個綜合性的監管體系,關于這一點在監管主體的層面上更是有著突出的表現。農民、鄉村等各級政府以及專門從事水利保護的工作者,都是農村水污染的監管主體。
其四,監管對象的綜合性。農村水污染表現在兩個層面上:一是地上水的污染;二是地下水的污染。因此,對于農村水污染的治理,既要監管地上水,又要監管地下水;從農村用水的層面上講,既有農民的日常用水,也有農業生產用水。因此,無論哪一種用水,都會涉及水污染的監管問題。所以,在監管對象的層面上,它也體現出了綜合性的特點。
農村水污染的治理不能僅停留在法律的層面上,還應該運用多種綜合性的技術對農村的水污染進行處理。對此,有研究者進行了總結: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污水適宜采用自然生態處理方法,如人工濕地技術、穩定塘法、土地快速滲濾法等。此外,還有以厭氧發酵為核心的生物處理技術,常用的有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及地埋式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等[3]。這些污水處理技術的運用需要不同的前提。對于有農村因為養殖業發展而產生的污染問題,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種技術在處理養殖業所產生垃圾的同時,還能為農民帶來新的收益;對于農民的日常生活而導致的水污染,可以采取地埋式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來處理。相對于專業化的污水處理設備而言,這種設備的購置相對節省資金且使用的技術相對簡單,方便農民掌握。對于土地快速滲濾法而言,它比較適宜農民家庭使用,針對日常生活中產生少量廢水,運用這種方法進行集中處理,既快速,又便宜。
農村水污染的治理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這種綜合性的特點不僅體現在其產生原因的層面上,也表現在治理的過程中及其治理措施的選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