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華
(甘肅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甘肅蘭州730314)
利用水利工程發展旅游已經成為倡導綠色環保背景下的潮流,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傳統的旅游相比,水利工程旅游的市場發展前景更好、安全設施完善、適應更為廣泛的人群。目前,水利工程旅游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發展成一定規模,具體的管理措施等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本文以引大入秦工程為例,充分挖掘其景區旅游資源,促進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
引大入秦工程是將青海和甘肅兩省交界處的大通河水進行跨流域調水,將其東調120千米,引入到蘭州市以北的秦王川盆地,是一項大規模的自流灌溉水利工程,使大通河水部分改變流向,按照人的需要和意志穿越萬壑千山去滋潤秦王川,改善秦王川的干涸現象。引大入秦工程施工地址環境非常復雜,工程抽水分干渠以及總干渠的合計長度達到205.7千米,共有45條支渠,其工程路線中建筑物較多,大多以隧洞為主要環境,共有77座隧洞,總長度達到110千米,工程中還包括倒虹吸以及渡槽等。引大入秦工程自1976年開始施工,至今為止,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目前是中國最大規模的調水工程,有“中國地下運河”的美稱,在整個工程施工中,經過各承包商的共同努力、奮斗,創造出很多屬于中國的奇跡,其中不僅包含中國之最,甚至有世界之最。
引大入秦具體的旅游工程有水磨溝倒虹吸、先明峽橋式倒虹吸、盤道嶺隧洞、莊浪河渡槽、大沙溝渡槽、天堂寺渠首樞紐以及香爐山總分水閘等,當人們站在大西北的土地上,欣賞我國人民造化大自然環境的偉大業績時,能夠充分的體驗到西北人民的豪邁和偉大氣魄,并感受到我國人民的偉大力量、創造奇跡的精神。
目前,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景區旅游已經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在其發展中還存在著不足。具體表現為對旅游景區的管理存在缺陷,導致管理效率低,且影響旅游景區的經濟效益。因此,需要理清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旅游景區的管理思路,創新旅游景區的管理模式,實現旅游景區的統一管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管理質量,促進旅游景區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優化管理環節,降低景區的管理費用,進而增加景區的經濟效益。在優化旅游景區管理,促進旅游產業協調發展中,需要以黨中央的旅游規劃和對水利工程的管理等相關文件為標準,逐步實現引大入秦水利工程中各景區的統一管理,制定完善、統一的管理制度,增加年度旅游人次;同時,按照相關文件的要求,旅游景區管理中需要明確各崗位的職責,管理責任要清晰,并運用科學的管理方式,改善引大水利工程中景區旅游的發展情況。此外,還應根據景區旅游發展的具體需要,組建一支高效率、高素質、精明強干的管理隊伍,使其能夠結合景區旅游的和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不斷優化管理模式,從而發揮出水利景區旅游促進并協調旅游產業發展的作用。
目前,我國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景區旅游的設施維護工作需要進一步優化。以往的景區維護措施比較落后,且管理效率較低,導致景區旅游的維護管理中需要大量的經費維持,工程的安全性和整體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需要探索更為科學的引大入秦工程景區旅游設施維護措施,保證景區的整體性和安全性。對該工程實施科學的維護措施,是保證工程安全運行的前提條件,并在此前提下降低工程維護費用,從而提高引大工程景區旅游的經濟效益。目前,引大工程景區旅游設施的維護主要采取包干模式,上級根據工作任務情況給予經費,這樣雖然調動了維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但也存在弊端。因此,針對現有的景區旅游設施維護體制,需要強化基層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通過教育管理等方式,轉變維護人員的工作思想,使其樹立主人公意識,進而優化景區設施的維護工作。
景區旅游是引大入秦水利工程中的重要項目,隨著工程施工的逐漸完善,各旅游景區逐漸開放,并且旅游反響較好,而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并以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景區旅游,促進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則需要以政府部門的旅游政策以及對水利工程的管理,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從景區旅游中選出重點項目推進,進而以重點旅游項目的發展帶動引大水利工程景區旅游的發展,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并從水利工程的角度實現旅游產業的優化;同時,利用景區旅游的發展,帶動引大水利工程的建設發展,促使二者相互作用、協調發展。在挖掘引大水利景區旅游資源,促進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的工作中,需要對政府部門各項政策的優勢加以利用。
利用引大入秦工程發展景區旅游,促進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工程本身的實際情況、沿線景區特點、開發和利用價值等,分別從理順其旅游景區的管理思路,盡快實現統一管理、探索科學維護工程景區措施,確保景區正常運行、通過政府政策有效引導舉措,大力發展旅游工程等方面,具體落實引大水利景區旅游事業發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