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媛
(中央農業廣播學校綏中縣分校,遼寧綏中125200)
茄子因營養豐富而深受人們喜愛,在遼寧區域種植比較廣泛,本區域的茄子主要以長茄為主。長茄屬于喜溫作物,耐高溫性強,對種植周期反應不靈敏,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可四季開花結果,適應性強,產量高,生長周期長。
茄子種植前要先進行選地,選擇土層深厚、肥力好、通透性好、灌溉方便且陽光充足的地塊進行種植。地塊要平坦且保水能力強,對于前茬是玉米的地塊,種植時要深翻并進行陽光曝曬,并施入農家肥作底肥,整理平整后準備耕種。選地后一般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滅茬處理,之后在第二年4月再進行二次滅茬處理,以保證土壤中無大塊土塊,土壤疏松平整。
為了提高茄子種植的產量和質量,需要根據區域進行最適應品種的選擇,以保證品種可以適應區域環境,抗病能力強。實際種植經驗是六葉茄子和北京五葉茄子在遼寧區域都有良好的生命力。種子直接關系到茄子幼苗的長勢,并決定茄子的產量和質量。在種植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首先要將種子放到高錳酸鉀溶液中進行浸泡消毒,時間在9分鐘左右,浸泡后用清水清洗干凈,之后放入溫度在55℃左右的溫水中浸泡16分鐘,當水溫下降到30℃左右時繼續浸泡,時間大概是7個小時,之后將種子撈出放在28℃左右室溫中進行催芽。
茄子栽培過程中的生長與自然環境關系緊密,為了獲得更好的生長態勢,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時間進行種植栽培。一般大棚的茄子選擇在8月中下旬進行播種,9月下旬進行定植,11月下旬到2月下旬進行收獲。播種時先將種子放在溫室箱中使用特定工具進行表皮處理,之后澆水,再將種子播撒到床面上。正常情況下播種7天左右茄子種子會發芽、出苗,幼苗出土后要保持溫度在20℃左右,以促進茄子幼苗健康生長。
茄子幼苗生長到一心兩葉時需要進行分苗處理,此時要把幼苗按照一定距離栽培在空穴中,穴之間寬度在10厘米左右,栽培后立即澆水,以防止幼苗在移栽過程中因移動使根部受損和根部泥土的揮發導致幼苗枯死。在田間管理時要根據茄子生長不同時期進行白天和晚上不同溫度的控制,以為茄子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茄子幼苗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進行肥料的管理。為了保證茄子生長過程中有足夠的營養成分,需要在苗床內放置一定底肥,以為茄子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提供養分。同時要在茄子生長不同時期進行追肥,以提高茄子植株生長速度,促進根系營養成分的吸收,提高開花結果率。
茄子幼苗移栽時要進行澆水,之后根據茄子生長不同階段進行間隔性澆水。如果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發現土壤表層有干燥現象,就需要及時進行補水處理。補水一般在下午進行,因為下午溫度低,補水后茄子植株吸收溫度較低的冷水不會對植株的生長產生影響。在茄子生長過程中要保證土壤處于半干燥狀態,以利于其生長。
茄子在生長過程中必須有足夠光照才能促進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同時也能消滅一些害蟲,促進茄子植株健康生長。在陰雨天光照不足時,茄子容易出現植株畸形情況,此時要將大棚覆蓋物揭開,增強大棚內的光照強度。同時空氣中的灰塵比較多,容易附著在薄膜上,要對薄膜進行定時清理。
茄子在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有黃萎病、紅蜘蛛和褐紋病,其中褐紋病在茄子生長的整個周期都可發生,而且危害嚴重。褐紋病主要是種子攜帶病菌,所以在種植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褐紋病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生明顯,發病時主要從茄子底層葉片開始,發病初期會在葉片上產生白色水漬狀大小的斑點,之后白色斑點變成褐色圓形斑點,嚴重時成不規則的大斑點,斑點連成一片時葉子將穿孔枯萎而死。褐紋病發生在茄子果實上時是圓形病斑,同時出現同心輪紋,發病的茄子果實內部會出現海綿狀腐爛,嚴重時會造成果實落果。對褐紋病的防治在發病初期主要是用百菌清或代森錳鋅,或甲基托布津進行,每5天噴灑1次,大概噴灑3次為最佳。對于黃萎病一般在茄子坐果后開始表現癥狀,主要是自上而下向全株進行擴散,發病初期主要是在葉片邊緣有病斑,發病后期病斑由黃色變褐色。根腐病主要發生在茄子定植后,發病后早晚茄子植株可自行恢復,反復多次后茄子葉片變黃干枯。青枯病在發病初期只是在個別植株上使葉片呈現萎垂,發病嚴重后擴散到整個植株。黃萎病、根腐病和青枯病主要是土壤傳播,可以用根腐寧或可濕性粉或多菌靈進行噴灑。
茄子富含營養及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特別是紫皮茄子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對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加強種植技術的研究,以提高茄子的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