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蓋岡+范欣
先擦一些粉底,再上一抹唇膏,接著一點點地修飾美化,東加一畫西添一筆……化妝能使我們更有魅力,但如何才能把握好度?
為了打造一個精致的約會或面試妝容,女人們幾乎會用上化妝包里的一切東西:刷子、唇膏、眼線……但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表明,妝容會影響他人對你的評判,甚至是個人的自身評判。因此最佳的妝容一定是以即將面對的場合為參考。是要表現得美麗動人還是能力卓越,亦或是展現領導的威嚴……不同的妝容會帶給他人不一樣的評判。
如果你的目的是吸引異性的目光,那么化妝能帶來絕佳的效果。我們的團隊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兩個年輕的女性在酒吧中聊天,并記錄多長時間后會有男性前來搭訕。實驗結果顯示,在化妝的狀態下,平均17分鐘就會有人搭訕;而如果二人是素顏,時間則會延長到23分鐘。許多研究都表明,女性化妝后,別人就會覺得她更有魅力。來自英國白金漢郡大學的羅伯特·莫亨也和他的同事一起做過一項調查。他們要求參與者評價一組31歲至38歲的女性照片,照片中的女性有著不同的妝容狀態:完全素顏;只畫眼妝、唇妝或底妝;畫好全套妝容。研究的結果表明,畫好完整妝容的女性得到的評價最高。而相對于完全素顏,只畫某一部分的妝容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參與者的評價,其中最有效的是眼妝,其次是皮膚底妝,唇妝的效果則是最微弱的。
另一些研究則揭示了女性妝容對于男性的影響:他們的判斷會被美妝左右而給予對方不同的評價。而在這一點上,女性本身受到的影響卻小得多。艾奧瓦大學的詹姆斯·麥克爾羅伊和保拉·莫羅也做了一項實驗,讓一些女性上街為醫學項目募捐,結果證明在化妝的狀態下,她們能夠拉到更多的贊助。同樣的,如果讓她們上街找男性做調查問卷,在素顏狀態下53%的男性會停下來配合,而在畫了唇妝的情況下數據則上升到72%。康奈爾大學的邁克·林恩也曾根據調查指出,飯店服務員在化妝的狀態下能夠收到更多的小費。
因此我們可以說,化妝是女人增加魅力的王牌。那么美妝產業在經濟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法國美妝企業協會的報告顯示, 2015年,法國化妝品產業共創造了10億歐元的營業額。
但我們也不應該夸大化妝品的用途。英國心理學家阿萊克斯·瓊斯指出,現代女性在化妝時,經常有些過量。他做了這樣的一組實驗:拍下44位年輕女性的照片,首先是素顏狀態下的,然后要求她們畫上“參加晚會的妝容”。隨后他以這兩份照片為基準,并用圖像處理軟件制作出不同妝容程度的圖片組——從完全的零上妝到“晚會妝”的1.5倍效果。40多名調查對象需要參照這些圖片選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妝容程度”。實驗結果顯示,調查對象中的男性和女性所選擇的最理想上妝程度都在晚會妝容標準的30%以下。而當被要求猜測其他人的選擇時,這些參與調查者普遍覺得別人選擇的百分比會比自己的高。由此可見,大部分人其實都更欣賞淡妝,并且還覺得自己屬于小部分特殊的人。
也許有人會說,不同國家的人因為文化差異,所以審美標準不同。但日本神奈川資生堂全球創新中心的高井惠子指出,許多西方人沒想到,日本人也更偏愛淡妝。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對淡妝的偏愛與大腦機能相關。他們研究了實驗對象觀看女性照片時的大腦活動,并重點觀察到N170腦電波(與人臉信息特征加工相關的腦電波)的峰值變化:當實驗對象看到畫著精致淡妝的女性照片時,N170腦電波幅明顯小于看到濃妝或素顏女性照片時的波幅。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點可以證明人們在面對畫著淡妝的面孔時,大腦對于面部信息的分析加工進程比較輕松順暢。
為什么淡妝對于大腦的處理要求最低呢?一方面,淡妝可以遮蓋素顏狀態所暴露出的一些皮膚的瑕疵,使得面部更接近“普遍標準”。另一方面,妝容過盛的臉頰則會被認為是不自然的,給了大腦“奇特”的信號,從而需要更多的分析識別進程。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過濃的妝容可能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與此同時濃妝還具有另一種危險性:妝容太過濃重的女人會被人認為是在誘惑挑逗。美國心理學家簡·沃克曼和金姆·喬森曾向他們的研究參與者展示一些女性不同妝容狀態下的照片,同時對他們提問。這些參與調查者的回答顯示,過濃的妝容可能會讓男性覺得具有性暗示的成分,至少也是有希望被男性注意到的企圖。更糟糕的是,許多參與調查者都表示照片中濃妝的女子更有可能遭受性侵犯,并認為她們自己需要為此負責。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大男子主義的表現,但這也不僅僅是男性的心理印象,因為這些參與調查的人當中男女都有,而他們都給出了類似的回答。
根據這些調查者的研究,為了吸引異性,淡妝是最佳的選擇。但在另一些情況下,也許不化妝反而更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戴安娜·凱爾和海克·馬勒的實驗中,他們給參與調查者提供了一位40歲左右女性的材料,并告知這位女性正在應聘一個經理的職位。材料中包含這位女性的照片,有的是素顏,有的是妝后。結果顯示,妝后的照片更傾向于引導參與者對其能力做出較低的評價,也相應地只愿意支付更低的薪水。也許是因為化妝更突出了她的女性特征,而在人們普遍的思維模式中,女性總是缺乏領導力的。這項調查和之前的一樣,參與者男女都有,因此算得上是比較客觀的心理反饋。
為了進一步研究化妝與領導力形象的關系,美國密蘇里南方州立學院的麥基·克拉弗林專門做了針對伊麗莎白一世的研究。她向參與調查者展示這位16世紀英國女王的畫像——普通傳統的女王畫像,擦了與現代審美截然不同的厚重白色粉底的畫像,還有經過數字技術處理、畫上現代妝容的畫像。調查結果顯示,傳統不加修飾的女王畫像更能夠令人感受到強大的領導能力,因為此時她的面部輪廓顯得更加硬朗,棱角分明。而現代的妝容則會令她的面部變得年輕柔和,這與傳統意義上的女王形象背道而馳。
在當今社會,對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一直難以突破,因此化妝也成了一把雙刃劍,需要仔細把握才不至于適得其反。也許當男人也進入美妝領域,這些固有的印象能得到一些緩和?或者應該說,是當男人“再次”化上妝時——從古埃及到路易十四的宮廷,男人們曾經也是美妝產品的瘋狂追隨者。而如今這一趨勢似乎又要卷土重來。英國市場調查和咨詢機構Opinium Research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七分之一的英國男性每天會使用化妝品,大多是染發劑和抗皺產品。但其中有約20%的男性表示偶爾也會用眼線液或美黑產品。
[譯自法國《大腦與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