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飛
反抄襲是一件非常復雜又非常重要的工作,進行反抄襲工作的核心就是對抄襲行為的評估和鑒定,所以,如何評估鑒定抄襲,成為了整個反抄襲事業中的核心問題。
當前流行的“調色盤”是反抄襲評估的主要工具,具體是誰發明的不可考,但它卻是當前最主流的評估工具。調色盤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兩個涉嫌抄襲的文本放在一起比較,將兩者相同或相似的內容用相同的顏色標出來,最終能讓他人對相同或相似內容有一個宏觀的認識,進而達到認定是否抄襲的目的。
我自己因為在擔任編劇委員會副秘書長期間分管維權工作,親身經歷了大量維權工作,其中就包括劇本比對的問題。基于工作需要,我自己逐漸創立了一套抄襲評估的體系,簡稱“抄襲評估三原理”,其中包括亂序原理、邏輯鏈原理、歸納適用原理。亂序原理規定比對雙方不能按某種僵化的順序進行比對,而應該打亂順序挑選雙方有相同或相似的內容來進行。邏輯鏈原理是該理論核心,是將兩個文本先分拆為最小單位的情節點或信息點,然后再由這些點組成相對完整的邏輯鏈,必須是一方完整地、或近乎完整地借用了另一方設計的、有獨創性的邏輯鏈條才能構成抄襲。歸納適用原理是將兩個文本的多個邏輯鏈組合用同一種表述方式歸納出來,如果能達到“同一種歸納,兩種文本都適用”的效果,那就能判定有抄襲嫌疑。
兩種評估方法其實是異曲同工,各有千秋。調色盤的功能稍微弱一點,因為它只可以鑒定簡單的復制、粘貼抄襲,遇到高級抄襲就束手無策了。其實說得更明白一點應該是:當由普通人操作的時候,調色盤只可以鑒定簡單的復制、粘貼抄襲;但由專業人士操作的時候,它是可以鑒定高級抄的,它相當于“邏輯鏈原理”中的一部分功能。
“抄襲評估三原理”與“調色盤”最核心的部分,其實都是將整篇或大段文字分割成相對獨立構成情節或完整信息的文字來進行比對,只不過三原理除了“亂序原理”和“歸納適用原理”之外,其核心方法“邏輯鏈原理”提供了更細的分類,可惜因為網絡噴子和腦殘、別有用心者辱罵得太多,我沒能將它講得更深入、更寬泛、更靈活。其實我已經發微博舉過一些例子,比如用邏輯鏈原理判定場景描寫、人物性格描寫之類的文字是否抄襲,都是可以的。
鑒定所謂高級抄襲的核心問題,無論是三原理還是調色盤,導致如此大的爭議,其根本原因其實非常非常的簡單:用這兩種方法鑒定高級抄,必須是懂創作的人。如果不懂創作,由普通網友去操作,普通網友就會根據自己對創作的理解去對目標作品進行解析,這種解析的結果一定千差萬別,不可能服眾。如果被陰謀家利用,就會誤導眾人,將無辜之人打入地獄。
那么多學問大家窮盡一生研究《紅樓夢》,還得分成很多派,互相還不服氣呢,到了對創作的理解上來,就完全無法統一了。
因為這才是創作的魅力。
創作的魅力就是不能一刀切似的統一,必須百花齊放,越有個性越好;但鑒定的需要是必須能清晰地界定,必須越簡單明了單純越好。這兩者是完全矛盾的,無法統一的。
三原理試圖將復雜的文本解析成情節點(信息點)——邏輯鏈——故事大綱這樣的系統,以便用相對單純的標準去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地進行鑒定工作,無論它是否完美,至少是在簡單的調色盤基礎上往前進了一步。
很多人想否定它另搞一套揚名天下,說實話,所有那些不服氣的人提出的新鑒定法我都看過了,實在是太差了,不值得一提,也無法反駁,因為差得太遠,無從駁起。
我寫了20多年劇本,在協會專業從事維權工作數年,親歷或實操了無數維權案例才積累下目前的心得,不是你出于抱團或蹭熱度的目的一拍腦袋就能想出個替代品的。
即使有人想出了完善的方法,他也不一定愿意出來做這個事情。這種既得罪人又挨罵的工作,往往還是義務的居多,不收錢也會被罵成收黑錢,收了錢更是黑上加黑。任何人,只要稍微替自己的利益考慮一秒鐘,就會馬上避之不及的。
目前的反抄襲行業,充滿了外行、噴子、心懷鬼胎者、熱血腦殘等等人物,與他們一起討論鑒定方法進入深水區是無法進行的,因為涉及到對作品的解析,這就需要有較強的創作功底。
比如有人提出了“中譯中”這種抄襲的說法和鑒定問題,其實這種提法本身就帶著非常復雜、難以分辨的歧義。
“中譯中”的提法大家隨口說說是可以的,但作為專業抄襲鑒定用語就很可笑了。
它既包括簡單字面意義上的相似,又包括核心內容的相似,又包括人物和人物關系的相似,又包括立意或主題上的相似,或者是上述各種元素的組合,是非常含糊的一種歸納法,只有外行才會干這種蠢事。
比如核心事件并不一樣,但表面看來文字有許多一樣的;或者核心事件很像,但文字沒有任何一樣的;或者人物和人物關系一樣,但故事內容并不一樣,但文字有許多相似的……不一而足。
一旦要以這種辦法來進行鑒定,就相當于拿一團亂麻去量另一團亂麻有多長,幾乎無法找到任何標準來作判斷,全憑各自對創作的理解來分析鑒定,是一種極其錯誤的分類方法。
抄襲評估三原理中最重要的是邏輯鏈原理,此前已經講過一些它的常規應用了,其實它還可以有一些擴展應用,足夠在不同情況下進行抄襲評估工作。
除了正常的小說、劇本中偏情節性的內容非常適用邏輯鏈原理鑒定之外,某些貌似很難鑒定的文字,也是可以用它來鑒定的。可以說,任何一段相對獨立的文字,哪怕是風景描寫、心理描寫,都有其內在的邏輯,都可以提取邏輯鏈來進行比對的。
比如說,寫一段景物“遠山如何+近水如何+樹如何+小橋如何”,即使這些組成元素進行了擴寫或簡寫,但它這個邏輯鏈是成立的,仍然可以用邏輯鏈的方法對比。
心理活動同理:“沉入水底后我非常恐慌+想到小時候溺水+想到孩子還要撫養學區房買錯了還得還貸+想到妻子天天嘮叨埋怨自己+忽然想到死了也很爽”,這個也構成一個自有邏輯,也可以用邏輯鏈原理比對。
所以,小說中,如果有景物或場景描寫、心理描寫、人物描寫、動作或情節描寫,或者這些元素混合而成的邏輯鏈,理論上都是可以用邏輯鏈原理來分析鑒定的,只是操作難度更大了。
“抄襲評估三原理”并不是最好最完美的鑒定方法,但至少目前還是比較科學和實用的,只是操作者必須是專業人士。
沒有哪一種鑒定是外行用直覺來進行的,但目前反抄襲領域卻基本如此,流傳最多的是兩句話:“抄沒抄你心里沒點B數嗎”“抄沒抄難道我們看不出來嗎”——其實,你們還真不一定看得出來。如果你們都能看出來,公檢法都沒存在的必要了。
否定專家,其實是鼓勵人人成為專家。人人成為專家,其實相當于沒有專家。沒有專家,就只剩下抱團兒黨同伐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