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倩
摘要:針對城市住宅小區園林的綠化建設出現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在綠化設計和植物配置時如何貫徹以人為本和協調一致的原則以及配置的方法措施,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住宅小區;園林綠化;植物配置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3-0036-02
1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增長,人們有條件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住宅小區是人們生活時間最長的一個場所,其環境對于愉悅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質、促進家庭幸福有著重要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小區的環境、設施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由于自然環境惡化、工作壓力增大等,現代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接近自然的環境中,因而對住宅小區的環境特別是綠化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經過精心打造的園林景觀工程和綠化種植,形成良好住宅環境和健康的自然環境,已經成為人們選擇小區和住宅的主要標準,可以說,住宅小區實施園林景觀工程綠化種植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
2 目前城市住宅小區綠化存在的問題
2.1 重建筑,輕綠化
有的小區建設過于追求視覺沖擊,大廣場、大軸線,以及大型構筑物等硬質景觀比重較大,不但擠占了綠地面積,影響了綠化效果,而且建設成本和后期維護成本偏高,不少硬質景觀由于缺乏運行維護而廢置,造成極大浪費。
2.2 形式單一,實用性差
有的小區綠化追求“短平快”,采取“大面積草坪”+“少量喬木”+“少量灌木”形式,而不是運用生態指標來選擇植物物種,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地營造合理的植物群落。這種形式見效快,觀賞性強,但養護和建設費用高,實用性差,結構單一,缺乏生態功能和遮蔭效果,而且容易導致植物的老化。
2.3 缺乏內涵,缺乏創意
有的小區沒有結合實際,盲目追求檔次,照搬其他國家其他地區的綠化模式,與地方文化、建筑風格和周邊環境等格格不入,沒有美感,有時候甚至帶來生態負面影響。許多小區的綠化看上去大同小異,千篇一律,缺乏有文化內涵、有新意、有個性的做法。
3 住宅小區綠化設計和植物配置的原則
3.1 以人為本,充分調研,科學規劃
小區園林綠化要以居民的各個層次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注重功效和美學,考慮時間與空間、文化與經濟等多重層面的內容,在商業運作的科學性及合理性,整體自然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追求一種美觀、舒適、生態、安全并有強烈歸屬感的景觀風貌。
在綠化設計時,一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對住宅小區居民的人員結構、文化層次、功能訴求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以便有的放矢,設計建造出既滿足居民生活習慣、安全健康、休閑娛樂等多層次需求,又符合其審美觀的園林景觀。如考慮功能性和實用性,為方便居民的戶外活動,在空間組織上通過道路廣場、綠化帶等形式劃分出若干大小不同的活動空間,以避免相互干擾,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活動需求;在道路,小廣場的安排上,既要滿足要日常生活的行動方便,又要考慮突發事件發生后的防災及人員疏散問題;又如要適當控制綠化面積和空間比例,既保證小區實用功能區域,又提高居民的歸屬感,充分體現人文關懷。二要充分了解當地文化。為了能夠設計出具有一定品位和美學內涵的小區景觀,就需要將美學風格和當地文化的有機融合,通過建筑和環境藝術之間的關系來表現出歷史文化的延續性。因此,小區園林綠化越來越關注當地歷史文化。三要充分了解小區土壤、溫濕度、光照以及小區建筑、道路等環境因素的屬性。四要充分熟悉植物屬性,特別是當地植物的高度、綠色期、開花期花色和適應性等特性,便于合理取材、合理配置。
3.2 協調一致,合理配置植物
住宅小區當中綠化種植屬于小區建設的重要要素。合理的植物配置,對整個園林景觀工程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園林建設中進行植物配置應該實現種類的多樣性,考慮植物結構的合理性、色彩季節以及和其它園林建筑的協調性。
(1)根據居民需求和小區功能區的特點,合理配置植物。合理的植物配置對改善城市氣候環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降低炎熱的氣溫,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減少噪音、吸滯塵埃、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等,滿足居民安全、健康、舒適等生理需求。小區道路作為通行、散步功能區,道路兩側可以速生闊葉樹為先導,以常綠喬木為主導,在空間比較寬敞的位置,片植喬木、灌木和植物色帶,形成景觀色彩的縱向與橫向對比,達到實用親切、溫馨愉悅效果。小區中心游園區作為聚會休閑功能區,可種植常綠植物,達到夏可遮蔭、冬季采光效果好的目的。
(2)合理配置植物形狀,在有限的空間營造出無限的風光。根據小區園林的性質和主要功能來選擇植物,考慮高度適當的植株進行搭配,把喬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作為綠化的基本單元,采用疏密相間的手法布置,利用植物的不同形態,形成起伏有致、收放有序的天際線和林冠線,合理營造園林豐富的空間層次感。
(3)根據植物的色彩合理配置,營造移步換景的景觀、季季不同的園林。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葉、花和果實的色彩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讓小區保持更多的新鮮感與活力,使業主感受到季節的自然變化。所以在進行植物搭配時要考慮季節色彩的變化。
(4)利用建筑進行植物搭配,實現建筑和園林的和諧統一。利用園林景觀中的山水、建筑和道路等進行植物的合理搭配,植物造景和建筑造景相互映襯,取長補短,就能實現小區園林景觀的觀賞性和實用性,給城市中的住宅小區增添了生氣和活力。
(5)因地制宜,采取以本土植物為主的植物配置模式。本土植物經過長期特定的自然選擇的物種演替,其生理、遺傳、形態特征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相適應,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相對外來引入植物,本土植物不僅可以維持生態平衡,還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減少水土流失、凈化空氣等,同時能有效降低園林養護成本。另外,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適當選擇適應當地土壤氣候條件,具有觀賞價值的外地植物,改善植物群落結構,增加景觀多樣性。
參考文獻:
[1]魏冬梅,王云鵬.淺談住宅小區園林綠化建設及發展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5):144.
[2]邱永珍.談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四大趨勢及景觀設計中應把握的原則[J].吉林蔬菜,2016(Z2):42~43.
[3]胡 靜,杜佳明.現代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規劃問題及對策[J].現代園藝,2017(6):85.
[4]徐 嶺.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原則方法與植物多樣性探索[J].現代園藝,2014(8):120~121.
[5]林瑞君.住宅小區園林景觀綠化施工與植物合理配置的探討[J].現代園藝,2016(20):182~183.
[6]張漢偉.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與后期養護管理[J].吉林蔬菜,2016(3):39~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