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軍+萬正煌+李莉+劉昌燕+陳宏偉



摘要:晚秈98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和武漢市東西湖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選育的優質常規秈稻品種,通過分期播種、施肥水平、栽培密度、栽插苗數和結實率逐日觀察等試驗,考察了晚秈98的高產栽培技術。結果表明:晚秈98的最佳播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在中等肥力田塊、施足底肥的情況下,追肥以施尿素150~225 kg/hm2較合適;栽插密度以5寸×6寸或5寸×7寸為宜,每穴栽插基本苗6~7個、4~5個或8~9個都能獲得高產,即基本苗密度應掌握在210萬~240萬/hm2。
關鍵詞:水稻;晚秈98;高產;播期;密度;施肥水平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3-0161-03
1 引言
晚秈98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作所和武漢市東西湖農科所聯合選育的優質常規秈稻品種[1],2006~2007年參加湖北一季晚稻區試,兩年平均單產7732.5 kg/hm2,比對照汕優63增產2.8%。全生育期120.6 d,比對照汕優63短0.6 d[2]。中感白葉枯病,高感穗頸稻瘟病。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一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稻米品質優,米飯適口性好。有效穗333萬/hm2,株高116.2 cm,穗長24.7 cm,每穗總粒152.2粒,每穗實粒114.4粒,結實率75.14%,千粒重22.48g。
晚秈98自1998年以來在生產上試種示范已逾10年,種植農戶普遍反映良好:該品種生育期適宜,既適合在江漢平原和鄂東南作一季晚稻栽培,又適合在湖北全省作中稻栽培,還適合在鄂東南部分地區作雙季晚稻或再生稻栽培;該品種產量較高并且比較穩定,作一季晚稻栽培一般單產7500~8250kg/hm2,作雙季晚稻栽培一般單產7500kg/hm2左右,作中稻栽培一般單產7500~9 000kg/hm2,作再生稻栽培兩季一般單產10500kg/hm2左右;該品種稻米品質優(國標一級優質米),米飯適口性好,適合糧食企業加工生產品牌大米。為使晚秈98在通過品種審定后能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提供理論依據,作者近年開展了晚秈98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分期播種試驗、施肥水平試驗、栽培密度試驗、栽插苗數試驗和結實率逐日觀察試驗等。
2 晚秈98分期播種試驗結果
2007年晚秈98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作一季晚稻栽培設置了5個播期試驗[3],即5月26日、5月31日、6月5日、6月10日、6月15日。每期60 m2(分3個小區,小區面積20 m2),秧齡30 d,株行距5行距寸,每穴插基本苗6~8個,每個播期間圍埂獨立管理,田間管理標準一致。結果如表1所示。
表1結果表明:晚秈98在武漢地區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26日至6月15日播種均能安全齊穗,其中5月26日、5月31日、6月5日播種的產量最高,相互差異不顯著,6月10日播種的產量仍較高,但較之前播種的減產極顯著,6月15日播種的產量已在7500 kg/hm2以下,較6月10日播種的減產極顯著。原因是,播種越遲,結實率和千粒重明顯降低。 6月15日播種的結實率已在75%以下,千粒重已低于22 g。筆者認為,晚秈98在武漢地區作一季晚稻栽培最理想的播種時段是5月下旬至6月初,6月10日前后播種,仍能獲得較好的收成,6月20日前后播種,不能確保安全齊穗。
3 晚秈98施肥水平試驗結果
2007年晚秈98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作一季晚稻栽培設置了5個施肥(氮)水平試驗[4],即分別追施尿素75、150、225、300、625kg/hm2。3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每個小區間圍埂以防肥水串灌。大田底肥統一施進口復合肥750kg/hm2。6月5日播種,秧齡30 d,株行距5行距寸,每穴插基本苗6~8個。結果如表2所示。
表2結果表明:晚秈98在低肥水平條件下產量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在高肥水平條件下產量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全生育期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長,結實率和千粒重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作者認為,晚秈98在中等肥力水平田塊栽培,大田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追肥以施尿素150~225kg/hm2比較合適;追肥不足,分蘗少,有效穗少;追肥(氮)過量,生育期延長,長勢過度繁茂,分蘗多,成穗率降低,有效穗減少,結實率和千粒重下降。在晚秈98上過量施用尿素可能會發生一系列問題:病(紋枯病、稻瘟病等)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害加重,生育期延長結實率降低,后期倒伏等。
4 晚秈98栽插密度試驗結果
2007年晚秈98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作一季晚稻栽培設置了5個栽插密度試驗[5],即株行距4寸×5寸、4寸×6寸、5寸×6寸、5寸×7寸、5寸×8寸。3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大田底肥施進口復合肥750 kg/hm2,追施尿素225kg/hm2。6月5日播種,秧齡30 d,每穴插基本苗6~8個。結果如表3所示。
表3結果表明,獲得晚秈98高產的理想栽插密度是5寸×6寸或5寸×7寸,適度密一點(4寸×6寸)或適度稀一點(5寸×8寸)也能獲得較高的產量,栽插過密(4寸×5寸)產量明顯降低。晚秈98分蘗力較強,對適度密插或適度稀插都能適應,它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作為常規稻,晚秈98是個中穗多穗型品種,合理的栽插密度是獲得其高產的關鍵。合理的栽插密度,能協調好有效穗和每穗實粒之間的關系。栽插過密,容易導致長勢過度繁茂,田間通風透光差,病蟲害加重,雖然有效穗會多一點,但會降低結實率和減少每穗實粒。栽插過稀,大田分蘗期延長,后期無效分蘗多,有效穗偏少,后期分蘗穗的結實率和千粒重都可能會降低。
5 晚秈98栽插苗數試驗結果endprint
2007年晚秈98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作一季晚稻栽培設置了5個栽插苗數試驗,即每穴栽插基本苗2~3個、4~5個、6~7個、8~9個、10~11個。3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大田底肥施進口復合肥750 kg/hm2,追肥施尿素225 kg/hm2。6月5日播種,秧齡30 d,株行距5寸×6寸。結果如表4所示。
表4結果表明:晚秈98每穴栽插基本苗6~7個或4~5個或8~9個都能獲得高產,每穴栽插基本苗太少(2~3苗)或太多(10~11苗),有效穗少,減產顯著。栽插苗數試驗和栽插密度試驗說明同樣一個問題:晚秈98作一季晚稻栽培,要想獲得高產,基本苗密度一定要合適,應掌握在210萬~240萬/hm2。基本苗太少,發揮不了主穗和大穗的作用,盡管在大田還能產生較多的分蘗,但由于后期的光熱資源不足,多數分蘗成了無效分蘗。基本苗太多,不但弱勢苗會自然死亡,強勢苗的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影響,最終導致有效穗和每穗總穎數減少、結實率降低。
6 晚秈98結實率逐日觀察試驗結果
水稻產量的構成因素包括有效穗數、每穗總穎花數、結實率和千粒重。晚秈98有效穗數可通過合理的栽培技術調節,每穗總穎花數和千粒重相對比較穩定,對產量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結實率。結實率的高低主要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而氣候條件是人力不可左右的。在晚秈98栽培過程中,可以通過利用有利氣候條件提高結實率獲得高產,規避不利氣候條件盡可能減少損失。
2008年晚秈98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作分期播種試驗,逐日觀察晚秈98結實率,意在掌握氣候條件對晚秈98結實率的影響。共分8個播期,即4月11日、4月21日、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5月31日、6月10日、6月20日。室內盆(一期一盆,盆徑50cm)播,一葉一心時帶泥移植秧田,秧齡30 d左右栽植大田,株行距5寸×6寸,每穴插5~6苗,每個播期插1000穴。每個播期間圍埂獨立管理,田間管理標準一致。自第1期始穗至第8期齊穗,每日下午5:00~6:00選擇100個左右將于次日抽穗的大中小穗(各1/3)掛上標有次日日期的標簽,待成熟時按日期分別摘取掛有標簽的稻穗室內分單穗考種計算結實率。結果如表5所示。
表5結果表明,晚秈98在高溫期間(7月中旬至8月上旬)抽穗揚花結實率正常(在75%以上),38.6 ℃以下高溫(武漢市2008年的最高氣溫是38.6 ℃)天氣對晚秈98抽穗揚花不至于造成危害,但高溫(35 ℃以上)對晚秈98的結實率會多少有點影響(結實率在85%以下)。在武漢正常年份,最有利于水稻抽穗揚花的時期在8月中旬至9月初,可在2008年8月15-17日,武漢地區連續降雨3天,同時伴隨降溫,導致晚秈98在8月15-17日抽穗結實率低于65%,在此前后數日抽穗結實率也受到了較大影響。6月15日可能是晚秈98在武漢地區作一季晚稻或雙季晚稻栽培的最遲播種期,此后播種結實率可能會在70%以下。
參考文獻:
[1]劉良軍,萬正煌.優質常規水稻品種晚秈98的選育及主要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23):88~90.
[2]馮芳佳,全秀和,舒成星,等.優質稻晚秈98的特征特性及直播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22):26~27.
[3]吳小碧,陳慶梅,吳勤儉.不同播期對Y兩優900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種業,2017(11):47~48.
[4]杜顯章,高 磊,張 婧.不同施肥水平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現代化農業,2017(7):19~20.
[5]劉 亮,朱旭東,周清明,等.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對農香優676產量及農藝性狀的影響[J].作物研究,2016,30(2):111~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