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祺+陳佳+楊強旭+韓興梅


摘要:指出了養生即做人,生活即學問。傳統智慧導向,在于適應回歸自然、修身養性、強身健體、主動工作和頤養天年的一種生活方式。在生活規劃日漸引起人們重視,提出了以信仰為前提的今天,以吃睡為基礎,以平衡為核心,以情緒為關鍵,以勞作為保障,進行“五位一體”綜合梳理,不僅事關社會和諧的基礎大業,更是民德歸原的精神祈盼。
關鍵詞:傳統智慧;生活規劃;積極心理;運動健身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3-0186-04
1 引言
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日漸關注并遵循生命發展規律,以求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和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目的。傳統智慧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上,關注如何達到身心健康的狀態,涉及天文、地理、人事、精氣、形神、陰陽、五行等宏觀主題,旨在走上持久幸福、永葆健康的根本途徑。一是從哲學角度樹立五大養生融合觀念,“氣化萬物”、“陰陽四時為萬物之本”的世界觀,“精氣神”的生命觀,“恬淡虛無”的價值觀,“由微而著”的疾病發生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健康內因觀。二是從宏觀視角明確智慧養生的基本原則,因順四時、天人相應,精神內守、適度嗜欲,節欲保精、房事有度,五味中和、營養均衡,固守正氣、躲避虛邪。三是從微觀過程精心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養生就是把合理的生活方式貫徹于人生的一切方面和始終。四是唯有養生是個體自我付諸實踐的過程,正如老子所說“自勝者強”,養生的過程就是戰勝自我的過程,就是用理性思維來駕馭感性欲望的過程。五是真正能夠獲得效驗的是“無為”的養生,“有為”即有意而為、有選擇的為,當“有為”日久,習慣成自然即可達到智慧養生的“無為”境界[1]。
2 發展前提:讓傳統智慧照亮生活的方向
2.1 擁有傳統智慧,人生光鮮亮堂
信仰是每個人最根本的精神支柱,其意義在于賦予短暫人生以永恒的意義。(1)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發展的一切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是否存有正確的信仰。同樣,信仰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2)理性信仰會指引個體找到人生的目標,并調動一切可能的力量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其精神世界也會因此而豐滿、剛毅,其事業發展也將更加全面和高效。(3)建立了理性信仰,就擁有好的分析能力,平時做好充分準備,在關鍵時刻就能拿出絕佳狀態抓住機遇,逐漸進入光鮮亮堂的良性循環人生。(4)理性信仰不僅成為人類最具原始動力的道德審判力,也是能夠使人類正確地面對日漸豐富的物質、更加滿足生存下去的內在動力。
2.2 讓傳統智慧走進內心
人類的精神世界將會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提出更多問題,而能給予答案、塑造其信仰和靈魂的,除了宗教以外,就是人們的內心最真實的聲音。(1)宗教不僅為人類社會提供了最基本的道德審判力,形成了道德秩序;也促成了人與自然、社會與科技的和諧發展,形成了競爭秩序。(2)人的信仰并非僅指宗教,表現在無神論者身上,不僅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種堅持不懈、努力拼搏的內心信念。(3)信仰的力量就是讓人超越死亡,從容地面對一切施加到身上的災難,能夠舍棄生命去完成一件事或成就一次壯舉,直到實現了自己理想。(4)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擔負著一定責任,并要完成自己的使命,這正是信仰走進每個人內心的入口。
2.3 信仰優化生活,逐級分段完成
每個人的生命都需要撕開一個裂口,讓陽光照射進來。(1)繁衍與存活的本能,既是讓后人記住自己的方式,也是為人類準備的“基因信仰”。(2)尋找生存的積極意義,追求智慧、激活創新,既說服自己戰勝對未來的恐懼,也是幫助人類在面臨災難和困境時不輕易放棄的動力,更是各行各業精英出現的根源。(3)在人類優勝劣汰的機制中,樂天派總會勝出,既能保持好的心情,做出最佳選擇;也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是快樂工作和實現夢想的能量源泉。(4)人要活得很好就必須以積極態度進行理性分析,鏟除悲觀認知,時刻捕捉機遇,這是信仰建設的關鍵環節。(5)有計劃地完成階段性目標,每完成一步,自信就會增加一層。距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近,提升成功體驗的境界,成為一名真正的行動主義者,掌控自己的生活[2]。
3 生存基礎:必須把吃睡真的當回事
3.1 通過平衡膳食,獲取合理營養
(1)平衡膳食就是通過膳食提供給機體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合適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并與機體的需要保持平衡。(2)國人膳食金字塔:以每日適宜運動為例,水1200 mL;谷類、薯類及雜豆5~8兩;水果類4~8兩,蔬菜類6兩~1斤;畜禽肉1~1.5兩,魚蝦類1~2兩,蛋類0.5~1兩;大豆及堅果類0.6~1兩,奶類及奶制品6兩;食鹽不超過6 g,烹調油0.5~0.6兩。(3)居民膳食指南: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適量魚、禽、蛋和瘦肉;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如飲酒應限量;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3.2 根據人體結構,選擇合適營養
人體的結構是完美、和諧統一的,人體的器官是科學、分工合作的。人體很多重要器官和組織都與營養素密切相關[3],科學選擇攝入營養素是保證器官和組織健康運作的關鍵(表1)。
3.3 同枕日月共眠,維持機能運轉
(1)莎士比亞認為,睡眠是“生命筵席”上的一道“滋補品”;叔本華認為,睡眠是死亡的負債,是為了維持生命從死亡處借來的東西;韋維爾認為,即使不勞動上帝也會賜予睡眠,但勞動之后睡眠會甜美三倍。(2)夢境一直是宗教、藝術和文學的靈感來源,并影響心理學的發展。做夢是睡眠期間大腦運動活躍的表現,既有強烈的情感波動,也不符合邏輯,還經常會出現劇烈運動。馬賽爾·普魯斯特認為,睡眠中的夢境,既是我們對幼時之回歸,也是面向自然界最原始的后退。它能夠打破常規帶來靈感,提高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甚至可以預知未來[4]。(3)普通人在緊張或興奮等情緒激動的狀態下難以入眠,經常發生就可能導致失眠。這就需要注意培養良好的起居習慣,一要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養成有節奏、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就是周末、節假日也如此;二要每晚睡前做同樣的事,不要思考問題,養成條件反射,與生物鐘同步,自然進入睡眠;三要養成定時、定量午睡的習慣,切不可過長;四要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合理安排晚餐,保證睡眠衛生[5]。endprint
4 生活核心:培養平衡養生的好習慣
4.1 五行臟系平衡,相輔相成共濟
心肝脾肺腎不僅自成體系,更相互作用成為人體的動力循環系統。日常生活規劃落實陰陽、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論(表2),堅持“動則生陽、靜則生陰,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靜相兼、剛柔相濟”;標舉“仁、義、禮、智、圣”[6],動用“生、克、乘、侮”關系,“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復之”,達到自然平衡的狀態。(1)心跟隨使命自然順勢作為,有條不紊傳遞正能量,清靜寡欲就能生出智慧。(2)肝膽相照統領全局,情緒穩定時謀慮決斷就憑本能,平和心態就能與病毒安然相處。(3)能量源頭和開降樞紐由脾胃擔當,管住嘴巴少吃三分,清淡熱爛食不能偏。(4)一呼一吸生死懸于肺正氣中,笑能清肺擴胸,常到空氣清新的自然中活動。(5)藏精納氣的原動力為腎,保護好先天之本,才有力量源泉進行天地造化的創造性工作。
4.2 順應四時季節,年年循環預防
(1)春天養肝在“生”:春天是生長的季節,讓身體與萬物一起復蘇,“夜臥早起,廣步于庭”,以動養陽。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溫度、補陽和運動刺激春困,泡森林浴,多吃水果;切忌過分勞累,少酸不怒,以免加重肝的負擔。(2)夏天養心在“長”:在新陳代謝最活躍時,當使渾身陽氣宣泄通暢,“晚睡早起,無厭于日”,適當運動,端午洗“草藥浴”,注意午休。避免高溫、暴飲和追求涼快,以防對心臟傷害。(3)長夏養脾在“防”:炎熱而多雨潮濕時節,居室應保持干燥,少接觸生水,飲食清淡,避免外感濕邪,以防止傷脾。(4)秋天養肺在“收”:面對“多事之秋”,人應處處收斂不外泄,注重一個“和”字,飽覽自然秋花燦爛和彩葉勝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態安寧。秋凍要適當,補水不能少;進補要合理,小心傷脾胃。(5)冬天養腎在“藏”:寒冬來臨,正是補養好時節,和太陽一起起床,使陽氣得到恢復和調養。洗澡從腳開始,注意保暖頭部、背部和腳部,喝湯固元氣、祛除邪氣,防止陽氣過度虛弱而發生疾病。
4.3 十二時辰順時,注意當下健康
(1)子時:陽氣初生最宜睡覺養藏,撓頭刺激拍打膽經,營養吸收自然就有保證。(2)丑時:推陳出新就要睡眠深度,疏通肝經,按摩心包與太沖。(3)寅時:日夜交替肺經當令,猛然驚醒時要注意,大口咽津補充氣血。(4)卯時:太陽升起應當排便照顧大腸經,利用血液清道夫,醒心多叩齒防突然。(5)辰時:胃經當令就像帝王用早餐,提升胃氣能量,情緒穩定工作。(6)巳時:脾經當令分解食物關鍵時段,不能睡懶覺以防降低免疫力,口水太多要防脾虛。(7)午時:承上啟下的平民午餐莫要太飽,午睡一刻價值千金,神清氣爽保護心經。(8)未時:小腸非小事,調整辯清濁,心臟健康的晴雨表,肩背酸痛就不要久坐。(9)申時:膀胱經要保持活力就多喝水,暢通無阻驅除體毒,也是黃金運動時間,輕易不受傷。(10)酉時:休息調養、貯藏精華保腎經,晚飯吃少吃,以護腎功,激發潛能一生幸福。(11)戌時:快樂時刻、護心強身心包經,健身打坐,解郁減壓身心倶輕。(12)亥時:歸于安靜,百病不生貴在三焦通,睡前一杯水,體隨冥想進入夢鄉。
5 情緒關鍵:讓精神內守,讓氣質張揚
5.1 心理養生平淡,自我調節心態
(1)心理養生思路:幸福在于擁有好心情,調節平衡,做好本職工作,為周圍人群多付出一些。淡泊名利、多講奉獻,靜心去燥、順其自然平常心。(2)自我心理養生方法:關好昨天與明天兩扇門,先做好今天當下主要事情。凡事結局必有原因,違背良心的事情切莫做。心理平衡的維生素就是正直、達觀和干凈,寬厚堅強重在行動,仁者愛人為善根宗。努力鋪墊搭建自己的平臺,麻煩過程自己克服,委屈、挫折和報酬,全部照收,不要留有遺憾人生。淡化不當競爭、屏蔽負面信息,笑口常開、莫要煩惱,正向約束、有益健康。(3)心態自我調節:有自知之明才能快樂無窮,最忌盲目攀比。入世、順世和出世共融相通,難得守住寧靜一顆心,打開心門陽光照進。調整進退留出空間,輕松自在漫步旅行;真誠無憂自然清靜,健康本能重在真實。不同階段既要珍惜、更要感恩,生活希望高唱奮進,難得糊涂躲開小人[7]。
5.2 掌控積極情緒,不做情緒俘虜
情緒如同人影一樣每天與人相隨,給人們的心理和生理上帶來變化。(1)良性情緒有益于健康,能夠活躍人的免疫機制,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一要順應情緒的自然發展規律,保持良好的心境狀態,微笑著面對生活;二要從平凡生活中尋找快樂,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價,避免過分的沖動,將激情用于激發正確的行動;三要鍛煉采用放松的方式,面對應激狀態沉著冷靜,憑本能做出正確選擇。(2)要想與眾不同,就必須適度自控:控制思想創造和理想目標,控制時空與接觸對象,控制溝通的內容與方式,控制契約式承諾的平穩,控制憂慮,竭力創造喜悅人生。(3)放棄固執,適時變通應變;摒棄悲觀,找回自己快樂;分離焦慮,飛出自我牢籠;遠離恐懼,發掘生活真意。克服浮躁,讓心靈安靜下來;擺脫自負,從孤芳自賞中醒過來;停止抱怨,讓正向思考填滿大腦;減輕壓力,放慢生活的節奏。欣賞殘缺,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看淡得失,失敗未必是終點;及時糾錯,自責不如自我反省;積極調理,學會自己掌控情緒[8]。
5.3 修煉陽光氣質,傳遞正向能量
氣質不僅是一個人的個性、素質和風度,也是一種圍繞在每個人周圍的能量場,包括精、氣、神的總和。(1)強大的氣質來源高速運轉的大腦,精神高度集中,有強烈的感覺、欲望和情感。大腦劇烈運動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向四面八方投射,被對方或周圍的人感知。(2)最理想的氣質是親和力和壓迫力完美的結合,總能給人以積極地感覺。這就是正面積極、強大向上的綜合魅力,是身體氣質與心靈氣質的乘積。包括身體的姿勢、眼神的力度、面部的表情和語言的氣勢。(3)從細微處修煉氣質,起于自我接納,以誠信為平臺,以微笑為化妝品,以堅定信念為支撐,以完美行動為保證,以贊美為魔力,時時處處催生正能量,給周圍人的生活帶來美好。(4)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勇敢地做自己的主角,以最適合的方向,與人分享快樂,把握每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將一切有利因素吸引到自己身邊。始終將氣質調整到最佳狀態,提升自己的吸引力,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9]。endprint
5.4 打造個人品牌,彰顯優雅魅力
禮儀是氣質的化身,個人品牌就是指我們把自己“推銷”給他人的過程,包括自我印象和大家接受的程度。(1)對待別人始終如一的關切行動就是主動聆聽,能夠很深層次地融入到對話中,身體的每個部位,尤其是大腦都很專注地參與進來。一是拿出最好的表情和微笑,二是敞開心扉放松自己,三是要意識到某些緊張的姿勢,四要主動與人聯系,五要學會提問,讓別人記住并感激這份情誼。(2)每天都要做到正直,就是做正確的事,直言不諱、心口如一、說到做到,即使無人關注也一直做正確的事,而并非一定是受歡迎的事。也就是指在生活的所有領域,始終如一地做真實的評判、以最高的行為準則做事。(3)在專業領域進行精益服務,服務熱情能傳達出“我們可以提供”的態度,服務周到是根據客戶需要提供解決方案,服務品質始終如一是能“把事業做好”的原因,表達感謝是“希望很快再次光臨”。(4)如果富有創造性,主動為別人帶來頗具創意的驚喜,對方會因此對你有強烈的好感。有創意的人,在特定的情境下的所作所為超出別人的預期;而做出這種行為需要富有想象力,需要思考和準備。努力了,優雅的力量會讓人充滿魅力[10]。
6 勞動保障:四肢勞作與運動健身
6.1 最美體力勞動,享受生活樂趣
體力勞動主要是運用人的四肢從事活動,包括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加工安裝、土木建造和維修服務等行業,特別是從事農業勞動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忙時一天必須工作十幾個小時,農閑季節可以整天坐在炕上聊天。其熟練勞動雖然也較復雜,有一定的創造性,但主要靠經驗和對天氣的推斷,具有相對穩定的模式,其活動方式帶有明顯的機械重復性。其勞動活動具有明顯的時間空間界限,當勞動者脫離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以后,其勞動活動也就停止了。全球流行的健步走運動包括快步走、擺臂大步走、上下拍手走、原地踏步走和倒步走,以及越野走、上下臺階、水中走等,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進行選擇。家務勞動包括拖地、擦地、買菜、做飯、帶小孩、大掃除、洗床單被套等,不僅可以替代體育鍛煉,還可以在家務勞動中體會“清除心靈垃圾”的修身養性之功效。
6.2 最美腦力勞動,需要隨時鍛煉
腦力勞動主要是運用人的大腦,以計算機為工具,從事不斷變動的活動;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去認識未知對象,揭示對象運動發展的規律,產生出新概念,以此向社會提供新的知識產品。也就是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活動方式總是處于創造狀態之中。其勞動活動往往沒有明確的時間和空間界限,創造性思維活動并不因時間空間的變換而停止;甚至在睡眠狀態中,創造性思維仍然活動著。其特殊的生活方式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日漸削弱固有運動技能,出現典型的“肌肉饑餓”、“運動不足”等現象,產生以心血管疾病為主的“文明病”。腦力勞動者簡易鍛煉法有跑步運動、肩部放松操、防治駝背操、散步運動和工作中的放松運動,室內肢體鍛煉法包括頭部運動、肩部運動、腳踝運動、抬腿動作、手抓椅背,以便隨時隨地放松和鍛煉身體[11]。
6.3 體育融入生活,豐富精彩人生
體育與人類相伴而生,與大自然有著水乳交融的天然聯系,與人類生活同步發展。(1)體育運動使人們更接近自然,遠足郊外、暢游江海、沐浴陽光,享用大自然給予的清閑和快感,一個民族只有培養出“野獸般的體魄”,才能在未來的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體育運動使人們更接近自己的本原,愛玩是人的天性,會玩則要有靈性,模仿與游戲是兒童最早的生活方式,人類的本性就是長于自娛的。(3)體育娛樂豐富了社會交往,在立體空間狀態中的玩,人與人消除了地位等方面的阻隔,產生了同溫層交流效應,增強飄逸、輕松和幽默。(4)體育進入生活方式是在造就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意味著人性解放,使其擁有健全的人格,體驗人生的幸福完美。(5)體育運動不僅是防止人體機能結構退化的重要手段,也可以革除不良的生活習慣,防治多種慢性及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6)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健康的具有創造性的行為,使其產生發自內心的積極沖動,開發人的活動潛能,并培養將意識付諸于行動的良好習慣[12]。
7 結語
生活規劃其實就是提前明白怎么養生與做人,做人不難,難在做好人;人生不難,難在有一個完整的人生。面對發達的科技、豐富的物質,既做到了許多古人無法想象的事情,也已經不自覺地違背了自然規律;又面臨社會節奏之快、競爭之激烈,終日忙于經營,無暇顧及身心健康。一是難在無法集中精力、靜下心來,調整好心態;二是難在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適應兒童期、青春期、更年期和老年期的不同需求;三是難在將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一生,做好調節平衡。如何在身體健康時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就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重大課題[13]。總結梳理為:人體中軸特別是頸椎與脊椎要揍端,腳踩大地頭頂藍天;手指多活動腦子就靈便,四肢關節細心保護。五官按摩在于找準穴位,多捏多提多揉多搓;五臟六腑雖看不見,金木水火土五行關系,難得相互平安。心如君主要服眾望在于平和,肝膽相照的大將軍重在不急不燥;脾胃供應控制資源、一呼一吸相傅之官,藏精納氣依靠于腎,節欲保精才是命根。血管神經遍步全身,四季調養順時統暢;合理運動食為蒼天,心態平衡機器天天轉。吃飯睡覺這兩件事,要認真做好還有些難;健康之道在于自己領悟,日常生活就是修行。陽光正氣平衡,避風邪祛濕熱;快樂工作不忘初心,知行合一致己良知;求真探美向善,身心是否健康取決于三十年的生活規劃與如何行動。
參考文獻:
[1] 姚春鵬評注.黃帝內經[M].北京:中華書局,2011.
[2]高 德.信仰[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
[3]張愛珍.人體結構與營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4][日]櫻井武.睡眠的科學:生命入睡、蘇醒的機制與奧秘[M].甘箐箐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1:前言,7,28,50,179,后記.
[5]梁勇才.失眠防治實效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6]李 銳.仁義禮智圣五行的思想淵源[J].齊魯學刊,2005,189(6):19~25.
[7]陳顯華.我的自然養生之道[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7.
[8]林 杰.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09.
[9]楊宗勇.趁年輕,修煉氣質[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10](美)惠特摩爾.優雅的力量:讓你脫穎而出的4種特質修煉[M].高艷芳,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11]馬玉海.運動與健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2]盧元鎮.全民健身與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13]樊正倫.一本書說透中醫養生[M].北京:中華書局,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