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要】目的 分析視頻腦電圖對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我科收治的73例神經系統疾病患兒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先進行常規腦電圖檢查,再實施視頻腦電圖診斷,比較兩種腦電圖的診斷結果。結果 視頻腦電圖對頭昏頭痛、腦炎、高熱、癲癇、窒息后腦損傷的檢出例數分別為9例、5例、6例、21例、9例,顯著多于常規腦電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斷中,可將視頻腦電圖的診斷結果作為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兒神經系統疾?。灰曨l腦電圖;常規腦電圖;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7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1
機體的神經系統負責協調全身的感覺和運動[1],是完整而統一的整體。一旦神經系統受損,便會表現為刺激、休克、缺損和釋放等癥狀。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癥狀不具有特異性,所以無法僅憑患兒的臨床表現進行明確診斷,漏診和誤診率較高。本文主要對比了兩種腦電圖檢查的診斷結果,以期為臨床篩查、鑒別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73例患兒全部符合《臨床腦電圖學》中提到的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標準[2],其中45例男患兒、28例女患兒;年齡分布情況:7例早產兒、14例足月兒、16例年齡3個月~1歲、13例年齡1歲~3歲、11例4歲~6歲、9例7歲~8歲、3例9歲~12歲;神經系統疾病類型:13例窒息后腦損傷、9例高熱、34例癲癇、11例頭昏頭痛、6例腦炎。
1.2 方法
使用美國尼高力視頻腦電圖,根據國際10-20系統,把盤裝的電極固定在患兒的頭皮,采取單極和雙極導聯的方式描記,實施過度換氣實驗以及睜閉眼反應實驗。指導家屬監測患兒睡眠、活動過程中發生的情況,然后將動態數據上傳到動態盒,進入主機,分析0.3 s。由兩位電腦診斷的專科醫生負責分析患兒的活動、癥狀情況。所有患兒在記錄之前實施常規腦電圖描記,時間為20 min,比較兩種腦電圖的診斷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納入研究的73例神經系統疾病患兒中,癲癇患兒34例(46.58%),視頻腦電圖檢出癲癇21例(61.76%)、常規腦電圖檢出7例(20.59%),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37,P<0.05);高熱9例(12.33%),視頻腦電圖檢出6例(66.67%)、常規腦電圖2例(2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82,P<0.05);腦炎6例(8.22%),視頻腦電圖檢出5例(83.33%)、常規腦電圖3例(5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93,P<0.05);頭昏頭痛11例(15.07%),視頻腦電圖、常規腦電圖分別檢出9例(81.82%)、5例(45.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87,P<0.05);窒息后腦損傷13例,視頻腦電圖檢出9例(69.23%)、常規腦電圖1例(7.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47,P<0.05)。
3 討 論
腦電圖既是診斷、鑒別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腦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癲癇疾病的診斷,目前除了腦電圖,還沒有可以取代的其他方法[3]。腦電圖是一種隨著時間而變化的信號,如果腦內有持續性的器質性病變,腦電圖信號也會隨著時間和腦內狀態的改變而發生異常變化,尤其是癲癇一類的突發性疾病,大部分腦電圖陣發性異常信號和臨床癲癇的發作都屬于隨機事件,常規腦電圖由于記錄的時間很短,因此捕捉發作性隨機事件的難度較大。視頻腦電圖則能記錄較長的時間,比如患兒睡眠、清醒、活動等不同狀態下的腦電圖信號。
癲癇是小兒神經系統疾病中發病率最高、臨床最常見的疾病,發病原因不僅涉及神經系統,甚至和全身性疾病有關。動態電腦圖可以長時間記錄,適時的監測患兒靜態、動態、發作時間、臨床癥狀等多方面的信息,能夠較為客觀的呈現患兒不同生理狀態下的腦電活動,還能夠捕捉到發病時、發病間期的樣放電,放電陽性率較高[4],從而為臨床診斷提供更多的參考數據。
本研究對73例神經系統疾病患兒進行了常規電腦圖、視頻腦電圖檢查,結果表明,后者在癲癇、高熱、頭昏頭痛、窒息后腦損傷、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中具有較好的診斷優勢,不僅能作為臨床診斷依據,還能作為患兒腦功能損傷程度的評估依據,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 娟.小兒腦電圖在兒科神經系統疾病中應用研究進展[J].養生保健指南,2016,(44):5.
[2] 燕 軍,周 漓.動態腦電圖對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9):55-57.
[3] 武 華,張 立,郝 宏,等.小兒神經系統疾病117例腰椎穿刺前、后血糖檢測對比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4,(1):104-105.
[4] 唐尚鴻,謝中勇.小兒神經系統疾病378例臨床探討[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7):984-98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