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雪梅
【摘要】目的 探討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良性頻繁性室性早搏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成對照組和護理組,前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措施,后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措施。在護理一段時間后,要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在兩組患者接受臨床護理干預一段時間后,護理組的總有效率為95.83%,顯著高于對照組81.25%;護理組患者的總護理滿意度為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良性頻繁性室內性早搏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期間,除了注意治療外,還要注意采取一些綜合護理干預手段,確保可以改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室性早搏;心血管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2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benign frequent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XING Xue-me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quanyi District of Chengdu,Sichuan Chengdu 610100,China)
作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疾病,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本質上是一種心律失常病癥,主要具有心臟性猝死率低、無血流動力學障礙以及頻繁出現等特征。由于該種疾病的臨床治療周期比較長,容易使患者產生比較嚴重的心理和精神負擔,甚至會產生精神抑郁問題,影響了臨床治療效果[1]。如果可以在臨床治療期間及時給予人性化關懷、心理護理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那么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臨床治療的96例良性頻繁性室性早搏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48例)和護理組(48例)。在對照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18~53歲,平均(33.4±4.6)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1.2±0.7)年;24 h早搏次數的平均值為(1600±120)次。在護理組中,男24例,女24例;年齡19~52歲,平均(34.2±4.8)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4±0.8)年;24 h早搏次數的平均值為(1600±110)次。兩組患者在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住院后,對照組患者接受我院的一般性護理,包括向患者介紹我院有關的規章制度、環境情況等基本內容,同時還要做好患者病房的定時通風,保持良好的光照情況。護理組患者在接受我院一般護理的同時,給予如下幾個方面的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要加強同護理人員及其親屬的溝通和交流,實時關注患者的情緒和心理情況,及時獲取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以及心理訴求,之后采取恰當的方法來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消除他們存在的心理壓力,耐心向他們介紹疾病的成因以及臨床治療的相關措施,確保可以增強患者接受臨床治療的自信心,避免因為暴躁、焦慮或抑郁等情緒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
(2)用藥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要定期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嚴格按照醫囑來服用藥物;告知患者及其親屬用藥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并要做好患者服用藥物后的不良反應情況記錄工作,確保患者用藥量、用藥時間等的準確性;要對輸液過程中的滴注速度進行嚴格控制,科學安排藥量和輸液時間,一旦患者出現不適情況,就要及時加以調整。
(3)監測生命體征。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比如每周進行一次心電圖監測等,確保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患者康復治療期間存在的異常問題。
1.3 評價指標
本次對于護理干預臨床療效的評價,主要選擇了三個指標,即:護理療效、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其中的護理療效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病癥改善情況,劃分成完全好轉(臨床癥狀徹底消失)、基本穩定(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和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消失或存在病情加重情況)三個等級;護理滿意度則主要基于病房環境、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護理技術和措施等制定成專門的調查問卷,滿分100分。根據評分高低分成非常滿意(≥85分)、滿意(75~85分)、一般(60~75分)和不滿意(<60分)四個等級。生活質量評分則結合我院制定的生活質量量表(SF-36)來進行評價,具體包括考評患者的心理健康、身體狀況以及社會功能等
情況[2]。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到的各種數據借助SPSS 19.0來處理,相應的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進行t校驗(以x±s表示)和卡方校驗(以%表示),P<0.05表示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療效比較
通過接受差異化護理干預措施后,護理組完全好轉28例,基本穩定18例,總有效率為95.83%,顯著高于對照組81.25%(完全好轉20例,基本穩定19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通過接受差異化護理干預后,護理組患者的總護理滿意度為93.75%,其中非常滿意32例、滿意11例、一般4例,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08%(非常滿意12例、滿意16例、一般9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對應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在接受臨床護理干預前,護理組和對照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接受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有所提升,且護理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心律失常病癥,具有心臟性猝死率低、無血流動力學障礙以及頻繁出現等特征。但是由于該種疾病的臨床治療時間比較長,且需要長期服用藥物,這樣容易使患者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和精神負擔,進而容易出現抑郁、暴躁和焦慮等負面心理或消極情緒,影響了疾病臨床治療效果[3]。如果可以在臨床治療期間及時給予人性化關懷、心理護理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那么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基于此,本文采用實驗對比研究,對兩組患者分別行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干預后的療效進行了分析后,發現護理組的總有效率為95.83%,顯著高于對照組81.25%;護理組患者的總護理滿意度為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08%;護理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相應的生活質量評分要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在臨床治療良性頻繁性室性早搏患者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在給予針對性臨床手術以及藥物治療的同時,可以采取生活護理、心理護理等一些綜合護理干預手段,那么可以在確保改善治療效果的基礎上,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是在進行護理干預期間,護理人員必須要密切對室性早搏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密切關注,以及時發現和解決護理和治療期間出現的各種突發或不良狀況,最大程度提升患者治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高玉霞.優質護理在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影響[J].今日健康,2016,(11):189-190.
[2] 胡瑞芳.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采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48):216-217.
[3] 周 紅.個性化護理在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藥衛生,2016,(5):133-134.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