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紅
【摘要】目的 觀察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合腦苷肌肽對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醫療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月接受治療的5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順序的不同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藥物(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進行治療,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腦苷肌肽進行治療。分析兩組血清水平變化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血清水平指標(PAF、MCP)均低于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合腦苷肌肽更能提高治療效率,還能減低血清PAF、MCP水平,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關鍵詞】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腦苷肌肽;急性腦梗死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月在我院診治并留院觀察的5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依照隨機原則平均分為兩組進行研究,即對照組(25例)和觀察組(25例)。其中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40~50歲,平均(47.13±1.36)歲;病程3~6年,平均(4.56±0.23)年。觀察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45~52歲,平均(47.46±1.26)歲;病程4~7年,平均(4.46±0.12)年。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對,發現組間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臺灣濟生化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C20140019)進行常規治療,用法、用量如下:靜脈滴注,1日2次,1次2支,若必要時了調整劑量加至1次5支。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以腦苷肌肽(國藥一心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73715)進行聯合治療,用法、用量如下:皮下或肌力進行注射,1日1次,1次1支,2組療程均為12周。
1.3 療效判斷標準
采用顆粒免疫透射比濁法對患者治療12周的血清水平進行評測,并與治療前指標進行比較,主要檢測指標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PAF)、單核細胞趨化蛋白水平(MCP)。
1.4 統計學方法
將相關數據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進行組間數據對比;計數資料則用%表示,使用x2進行數據間的對比;若P值小于0.05,說明兩組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前2組血小板活化因子、單核細胞趨化蛋白水平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2組血小板活化因子、單核細胞趨化蛋白水平有明顯下降趨勢,且觀察組血小板活化因子、單核細胞趨化蛋白水平變化情況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目前臨床上最為常見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藥物有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和腦苷肌肽,腦苷肌肽注射液成分含有小分子多肽,其能夠有效加速患者神經組織的再生修復,從而降低興奮氨基酸在人體的釋放,具有改善患者神經系統的促進作用。作為特異性抗血栓的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具有較高的選擇特異性,不但能清除患者體內的氧自由基,還能減低炎癥的發生,而且其副作用小,對患者的肝、臟等人體重要器官無傷害性。
本文將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合腦苷肌肽對5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研究,得出結果為:對照組血小板活化因子、單核細胞趨化蛋白水平變化情況均次于觀察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說明了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合腦苷肌肽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顯著的醫療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恢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及其應用。
參考文獻
[1] 曾火勇,馮海濱,譚 鑫,等.腦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其對患者纖溶系統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32):4028-4029.
[2] 蒲應香,邢成文,李玉鵬,等.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6,11(2):161-16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