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倩
【摘要】目的 本文就不同濕敷法在成人輸液滲漏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取我院2018年上半年在我院門急診接受輸液并出現藥液滲漏的92例成人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46例;對實驗組采用利多卡因、50%葡萄糖聯合654-2進行濕敷處理,對參照組采用硫酸鎂濕敷法,對比二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止痛時間及治愈時間。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83%,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2.61%,實驗組患者的止痛時間、治愈時間均快于參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成人輸液滲漏治療中,采用利多卡因、50%葡萄糖與654-2聯用進行濕敷,效果優于硫酸鎂,且見效快,更加值得推廣。
【關鍵詞】不同濕敷法;輸液滲漏;效果研究;總有效率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1
靜脈輸液是臨床給藥的主要途徑,但在穿刺、輸液過程中,因各種因素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輸液滲漏便其中之一[1]。輸液滲漏是指在靜脈輸液時因穿刺失敗或針頭滑脫等,導致藥液滲入到皮下組織的現象,如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會引發局部腫痛及炎癥,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周圍組織壞死、神經肌腱損傷等病癥[2]。為探尋有效的處理方案,我科對部分輸液滲漏患者予以兩種不同濕敷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2018奶奶2月在我院門急診中心輸液并發生藥液滲漏的成人患者92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滲漏面積最大者為9.8 cm×8.4 cm,面積最小者為
5.1 cm×3.9 cm;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46例。實驗組中男20例,女22例;年齡19~64歲,平均(44.2±5.5)歲。參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18~66歲,平均(443.9±5.7)歲。對兩組患者的資料數據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以上,所有入組患者對于此次研究均有知情權,并自愿加入研究小組。
1.2 方法
實驗組:取1支利多卡因、2支654-2注射液、1支50%葡萄糖注射液,將藥液混合后再加入20 mL熱水,水溫以90℃為宜。準備4層大小為5 cm×8 cm的方紗,浸濕藥液后敷在患者的輸液滲漏部位,并將紗布固定好,在紗布上套好保鮮袋,使紗布與衣物隔離開。每隔2~4 h為患者換藥一次。
參照組:采用50%硫酸鎂為患者進行濕敷處理,同樣將重疊的方紗浸濕后敷在輸液滲漏部位,套好保鮮袋,每隔2~4 h為患者換藥一次。
在濕敷后的2 h、6 h、12 h、24 h、48 h,對患者的腫脹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
1.3 統計學方法
此次數據分析所采用的工具為統計學軟件SPSS 21.0,對計量資料(x±s)、計數資料(n,%)的比較結果分別采用t值與x2值檢驗,以P<0.05作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的檢驗標準。
2 結 果
對比二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經不同濕敷療法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83%,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2.6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輸液滲漏的誘因有多種,包括因藥物因素、血管因素、機械因素以及患者自身等因素等。在為患者靜脈輸液時,護理人員應充分掌握藥物性能、嚴格遵守輸液原則、控制好輸液速度及濃度,并要加強專業技術水平,盡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這樣可以有效預防輸液滲漏現象[5]。對于發生輸液滲漏的患者,以往多為患者采用硫酸鎂濕敷法,但起效較慢。利多卡因是屬于酰胺類局麻藥物,具有穿透性強、起效快、作用持久等特點,為患者局部濕敷后,可經皮膚滲透到皮下組織的神經細胞膜內,起到快速的止痛效果。654-2是屬于抗膽堿藥物,能夠起到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的作用,也有助于損傷血管及局部組織的恢復。50%葡萄糖屬于高滲液,可起到顯著的脫水消腫之效。將利多卡因、50%葡萄糖、654-2聯合應用為輸液滲漏患者進行濕敷處理,可起到協同效應,能獲得更好的消腫止痛之效。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83%,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2.61%,實驗組患者的止痛時間、治愈時間對比參照組更快,兩組數據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也充分凸顯出了應用利多卡因、
50%葡萄糖聯合654-2濕敷法治療輸液滲漏的有效性及優勢。
總結以上研究結果得出結論,在成人輸液滲漏治療中,采用利多卡因、50%葡萄糖聯合654-2的濕敷方案,可獲得
快速、良好的效果,與硫酸鎂濕敷法比較,具有一定優勢。
參考文獻
[1] 蘇仁玲.門診輸液滲漏的護理方法研究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4):3270-3272,3317.
[2] 牛亞楠,何 楠.硫酸鎂聯合康復新液濕敷在治療靜脈炎中的療效觀察[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5(9):107-107,10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