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卉
【摘要】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女性由于壓力等原因導致乳腺疾病的普遍發生,而最為較常見的乳腺癌則被中醫稱為“乳巖”,該病一般易發于絕經期前后的女性群體,乳腺癌的發病率偏低于宮頸癌,而且目前已經有超過宮頸癌的趨勢,目前醫學界對于乳腺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在乳腺癌患者的術后護理中,中西醫結合護理療法由于其優勢及效果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被高度重視,我院按照中醫辯證有醫學理念的應用,將中西醫結合護理的方法應用到乳腺癌患者的術后護理中,分析其護理的有效性。
【關鍵詞】乳腺癌;中西醫結合護理;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02人,在此將50例乳腺癌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平均年齡(52.3±3.6)歲,兩組患者的腫瘤灶位為左乳21例,右乳29例,且兩組術后患者的資料數據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的術后患者在此按照常規護理措施進行,主要有以下措施:
(1)基礎護理措施。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滲出及各項生命指標的相關數據與情形,有針對性的進行有效引流,使引流術實施效果更好,能將患者的負壓吸引一直保持在有效狀態。24小時不間斷的觀察并清理術后切口是否有異物及藥物更換。
(2)心理護理。 乳腺癌患者在術后會出現一定的心理情緒,胸部難看的擔憂,恐怖腫瘤心理,這些不良情緒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預后的情形發生,適當的心理護理對于乳腺癌術后患者非常重要。通過調節患者的情緒,使其更快的康復。護理人員通過鼓勵患者和教育患者術后注意事項等內容,幫助患者恢復治愈的信心。
(3)康復運動。要求患者在術后24小時內適當開展手指、手腕與肘部等小范圍活動,在24小時后進行肘關節伸屈鍛煉。逐步進行上肢上舉鍛煉,及患肢功能鍛煉。
觀察組的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即在常規護理措施中添加中醫護理措施,主要有以下措施:
(1)肝氣郁滯型護理。此類患者在術后易出現焦躁癥狀,對于此類患者在術后必須要進行理氣化濕與健脾疏肝護理。主要從心理護理入手,鼓勵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日常的治療,盡快恢復。
(2)血氣兩虛型的護理。此類患者在術后容易出現皮瓣壞死的并發癥,由于他們食欲不佳,營養缺乏,導致皮瓣壞死的發生率偏高。對于此類患者的護理需要在日常飲食中多注意營養搭配,盡量選擇溫性食物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痰濕互結型的護理。此類患者具有體形肥胖、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在術后容易出現淋巴水腫和皮下積液等病癥。對于這類患者術后的護理,必須要求禁食大魚大肉及辛辣刺激之物,禁煙和酒,禁止進食過快。要求患者飲食以味淡性溫為主,多吃化淤祛痰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最終護理結果進行打分,對比護理滿意度的調查表,對護理效果、完成情況及感受進行打分,滿分為100分,滿意及非常滿意為60~99分,不滿意的分數區間為0~59分。
2 結 果
由表1可知,對照組的術后患者無論是護理滿意度還是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觀察組,說明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比較明顯,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中醫護理中非常重視患者的情緒問題,所以心理護理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中醫學認為,不良情緒會使患者發生肝氣郁結、血瘀阻滯,從而加重患者病情。中醫學認為,患者的飲食應當以高營養、維生素等豐富的食物為主,禁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出現胃熱熾盛等情形。從此次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到,對照組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明顯高于觀察組的患者,通過應用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措施,能很好的改進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模式正在逐步改變傳統的腫瘤護理觀點,所以在日后的腫瘤患者術后護理中,應大力推廣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
參考義獻
[1] 邵麗娜.崔海霞.乳腺癌術后引流時的影響因素及中西醫結合護理探討[J].中西醫結合護理.2016,02(06):25-26.
[2] 曹向民.杜雪峰.中醫護理對乳腺癌根治術后皮瓣壞死的預防[J].家庭護士.2013,06(05):61-6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