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鵬
【摘要】目的 對比且分析在臨床檢驗中運用PDCA循環法以實現對危急值檢測的管理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入住本院的需要檢測危急值的病患98例,并隨機分為A、B兩組,各49人。其中,A組為觀察組,B組為對照組。對A組病患采用PDCA循環法的方式以實現對其危急值的管理工作;對
B組病患實施常規的方式以實現對其危急值的管理工作。其次,對比兩組病患的得出檢驗結果時間(分鐘)、開始醫療干預時間(分鐘)以及搶救成功率等方面。結果 兩組病患的得出檢驗結果時間(分鐘)、開始醫療干預時間(分鐘)以及搶救成功率等方面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的搶救工作中,采用PDCA循環法的方式以實現對其危急值的管理工作,能夠縮短得出結果的時長從而得以盡早的對病人實施醫療干預,進而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降低了病患的死亡率,為病患的生命爭取到了更多的機會。PDCA循環法在對病患進行危急值的管理工作中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PDCA循環法;臨床檢驗;危急值;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2
危急值的概念早在1972年于美國提出,也叫做警告值或者緊急值,代表著病患正處于生命危在旦夕的狀態之下[1]當病患需要檢驗臨床危急值的情況下,就證明這個病患的生命正受到極大的威脅,對于臨床醫生來說檢驗信息提前得出的每一秒都對病患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2]。一旦臨床上獲取了準確的檢驗結果,就能夠根據結果迅速制定恰當的合理的有效的針對性的治療手段以及干預措施。根據國內的一些研究調查以及實驗得出,臨床上危急值的得出率僅僅為2.0%左右,相應的提高檢驗危急值及其管理技術就能為患者博取一線生機[3]。如果,臨床上不能對檢驗危急值病患進行及時的干預以及治療等措施,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本文宗旨為對比且分析在臨床上運用PDCA循環法以實現對危急值的檢測的管理效果,從而為以后的臨床積累更多的經驗以及參考數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措施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入住本院的需要檢測危急值的病患98例,并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49人。其中,A組為觀察組,B組為對照組。對A組病患采用PDCA循環法的方式以實現對其危急值的管理工作;對B組病患實施常規的方式以實現對其危急值的管理工作。兩組在性別、年齡、臨床科室、歷次疾病以及治療、本次患病原因以及臨床表現、心率、文化程度等臨床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選取的標準:(1)需要檢驗危急值的病患。(2)本院倫理委員會已經批準。(3)經過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
1.2 措施
統計并分析98例在2015年5月~2018年5月近三年時間里入住本院的需要檢測危急值的病患,并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49人。其中,A組為觀察組,B組為對照組。對
A組病患采用PDCA循環法的方式以實現對其危急值的管理工作;對B組病患實施常規的方式以實現對其危急值的管理工作。對比兩組病患的得出檢驗結果時間(分鐘)、開始醫療干預時間(分鐘)以及搶救成功率等方面。
注:臨床觀察指標為,對病患危急值上報時間以及登記情況進行統計記錄;并對患者的干預措施實施時間、搶救效果進行觀察比較。
1.3 統計學分析
借助SPPS 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P<0.05則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病患的得出檢驗結果時間(分鐘)、醫療干預時間(分鐘)以及搶救成功率等方面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 論
危急值的概念早在1972年于美國提出,也叫做警告值或者緊急值,代表著病患正處于生命危在旦夕的狀態之下出現某項或某類檢驗異常結果,而當這種檢驗異常結果出現時,表明患者可能正處于有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臨床醫生需要及時得到檢驗結果,迅速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或治療,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嚴重后果,失去最佳搶救機會。當病患需要檢驗臨床危急值的情況下,就證明這個病患的生命正受到極大的威脅,對于臨床醫生來說檢驗結果提前得出的每一秒都對病患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一旦臨床上獲取了準確的檢驗結果,就能夠根據結果迅速制定恰當的合理的有效的針對性的治療手段以及干預措施。但是,由于臨床上危急值的管理過程相對比較復雜,并且涉及到的人員也非常多,因此就必須要醫務部門、臨床科室以及檢驗科等部門的相互協作,并且對管理方法的要求也更高。根據國內的一些研究調查以及實驗得出,臨床上危急值的得出率僅僅為2.0%左右,相應的提高檢驗危急值及其管理技術就能為患者博取一線生機。如果,臨床上不能對檢驗危急值病患進行及時的干預以及治療等措施,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的后果。PDCA循環法,即一種常用的質量管理的方法。他是通過對管理的現狀進行評估,以及查找并分析其原因以制定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工作流程,以實現對臨床上操作程序的規范化。再者,這種方法能夠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評估工作流程的優缺點,并通過不斷的循環以實現高效率的工作流程及效果。在臨床的搶救工作中,采用PDCA循環法的方式以實現對其危急值的管理工作,能夠縮短得出檢驗結果的時長從而得以盡早的對病人實施醫療干預,進而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降低了病患的死亡率,為病患的生命爭取到了更多的機會。PDCA循環法在對病患進行危急值的管理工作中有著重大的意義。
可見,在平常的臨床診療過程中,對患者生命產生威脅的因素無處不在,我們作為醫學領域的一員有責任有義務給予病患積極的全面的治療,從而達到降低患者死亡風險,縮短其治療時間,促進其早日康復的美好愿望。
參考文獻
[1] 楊婷婷.PDCA循環法應用于臨床檢驗危急值的管理[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02):371.
[2] 陳輝蘭.PDCA循環法應用于臨床檢驗危急值的管理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14,21(11):1209-1210.
[3] 胡云嵐,陳信良,李學成,楊崇勤.PDCA循環法應用于臨床檢驗危急值的管理[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09):1107-110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