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姣
(法庫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心,遼寧法庫110400)
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農業機械提升了農業的發展速度,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對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有著一定意義。從我國目前農業機械推廣的情況來說,因為農業機械化程度低,新技術投入、應用速度不快,使得推廣工作的進展緩慢[1],所以探索高效可行的農業機械推廣方法極其重要。
在農業生產當中,效率的提升即在使用人力最少的狀況下取得最多的勞動成果,而農業機械使用能將這一目的更好的達成,提高了生產效率。具體表現為:在農業生產全流程中極大的改變生產環境,而且提高了農作物產量。也能讓農業生產向著現代化快速進步,可讓農民不再進行大量低效率的體力勞動。此外,還能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縮短農業生產的周期,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在農業生產方面擁有顯著優勢,以前中國農業生產還處在嚴重落后的種植業體系發展時期,使得農業現代化推進受阻。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為轉變傳統種植業生產方式,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農業機械的推廣和應用。在農業的不斷向前推進過程中,機械化能有效提高農民經濟效益,而效益又能對有關農業的產業發展提供支撐,推動農林牧漁等各行業發展的加速,進而最終達成農業的整體發展[2]。
為使得農業機械推廣更加高效,需要對目前農業機械推廣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排除障礙,促進農機的不斷推廣。從目前情況來說,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推廣者本身的素質和能力有限,推廣的思路與理念不甚先進。伴隨著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業機械推廣存在的固有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特別是推廣人員平均年齡較大[3],掌握的農業機械知識有限,而在宣傳推廣過程中使用傳統宣傳模式,很難全面而細致的向農民推廣機械,闡明利害,說服力不足,效果自然不佳。
推廣形式比較少,在工作過程中,大多數農技員只通過口頭形式向農民推廣,盡管能深入農業生產現場,但農民很難認識到農業機械本身的優點,加之很多農民經濟條件有限,所以很難有購買機械設備的意愿,一些農民擁有耕地不多,而添置農機投入相對較大,所以購買動力也不大。
在推廣費用上,因為農機推廣需要一定資金,即使國家已經下發了不少農機購買優惠政策與補助辦法,不過因為宣傳較少,致使在農機引入時時常發生設備的種類單一,數量有限、更新遲緩等情況,使農機推廣的難度變得更大[4]。
在推廣模式上,當前所使用的推廣模式比較單一,特別是在農機推廣體系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地方政府在農機推廣上并不是十分關注,因而在推廣模式方面,只是依靠常規的宣傳模式,并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推廣體系,導致有不少造價高但對農業機械化推動很大的農機不能很好的在農民中普及。例如有些地區只關注農機推廣,而不注重對農機手的技能培訓,而一些有精密設備的農機在發生故障時很難盡快被修好,而農民自己又沒有設備維護知識,導致農機一旦損壞,就會嚴重耽誤農業生產的進行[5]。
經過以上分析,對當前農機推廣的問題有一定認識。為了更好的進行農機推廣,就需要開展以下工作。
做好農技人員與操作手的專業培訓工作。農技人員是農機推廣工作的實施者,操作手是駕駛農機的主要人員,因而相關部門應在工作中多注重農技人員的技術培訓,使其專業技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只有提升農技人員的技術能力,才能有效的提高操作手使用農機的水平。同時要對農技人員做細致、全面的農機使用指導,基于生態經濟發展思路,使其能起到強化農民節能環保觀念的作用,這樣才能逐漸淘汰耗能大和落后的農業生產模式,為農機推廣打下良好的基礎。
做好宣傳工作。農機推廣重在宣傳,故而為更好地進行推廣,就需要加強農機補貼相關政策和農機操作知識的宣傳和教學。在生產現場進行農機的推廣和演示,讓農民直觀看到農機的使用優勢。還要創新宣傳方式,通過移動設備、廣播信號、互聯網等途徑提升宣傳力度,促使農機信息能真正“廣而告之”。
對目前農機推廣體系做出改進,雖然仍要以省(市)農機推廣站主導,各地推廣站為基礎,但也要設身處地為農民的需求著想,提升與農機手的交流,盡量為更多的農民提供更多便利,也要與農民進行更密切的溝通,帶領農民加入到農機推廣體系的構建中去,發揮農民的力量,在農民中確立起口碑,進而健全農機推廣體系。
在我國農業生產中,農機應用已經成為了重要內容,它極大地推進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傳統生產模式中解脫出來,所以其推廣無疑是值得探討的,而在新形式下農機推廣仍面臨著諸多問題,本文對上述問題的解決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對廣大農機推廣人員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