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毛 ,于 杰 ,楊金雪
(1.白城市種子管理站;2.白城市農業技能推廣中心;3.白城市農業環境保護與農村能源管理站,吉林白城137000)
玉米是我國北方大部分農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其種業的發展水平將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隨著國家《種子法》的實施,玉米種子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在市場體制導向下玉米種業成為市場化程度最好的產業之一。從實際來看,玉米種子產業化發展也存在一定問題。本文主要從這些問題入手,分析玉米種業產業化發展的新方向。
我國玉米種子在育種和技術應用上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但是種子產業化和商業化程度偏低,管理機制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玉米種子產業發展滯后。我國的玉米種子育種雜交率達90%以上,但種子管理方式卻不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
我國的玉米育種企業和科研單位受傳統計劃經濟影響,創新能力弱,科研創新性差。玉米育種在研發上所需時間長,相關企業和科研單位在資金承受能力上有所欠缺,導致種子研發缺乏穩定的資金投入。目前,我國農業生產應用的玉米品種有89%是由專業科研機構研發的,但相關企業的研發能力差,競爭力較弱,這一現實情況也不容忽視。
我國的玉米育種單位屬于面向社會的公益性單位,在品種資源挖掘上存在滯后性,在品種研發時注重快速。這將導致玉米育種資源分布零散,在品種研發上缺乏統一布局,許多育種項目存在重復性,育種缺乏目標支撐,使品種脫離農業生產實際的需求,育種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
科研開發是玉米種子產業發展的基礎,科研單位需要把世界范圍內的優良玉米品種作為品牌源泉。種子研發單位應將玉米種子研發的目光放長遠,制定研發目標,在此基礎上搜集和整理各種優良種子資源,通過引進和研發來選取中間材料孕育新品種。對于玉米新品種的引進和研發要進行示范和試驗,要提高對玉米優良新品種的認識,通過其外在價值來挖掘潛在價值。
完善的玉米種子產業管理體系可以使玉米種業市場更加規范化和法制化,使玉米種業在健康公平公正且有序的競爭環境中良性發展。政府要不斷完善玉米種子產業發展法規,從政策上構建一個公平和諧的種子產業發展環境,扶持大型種子企業發展,以形成種子集團化優勢,在提高國內種子企業在國際競爭能力的基礎上,促進我國玉米種子產業化發展。種子管理體系構建主要是將種子研發、生產經營與種子管理脫離出來,提高種子管理部門對種子品種審定、質量檢驗、信息發布服務的能力,形成科學的種子管理體系,以促進高效執法管理。
針對我國玉米種子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情況,相關單位要積極尋求有研發能力的院校、科研所等,并與其進行合作,使玉米品種在研發上走聯合之路。能提升玉米種子競爭能力的是企業,競爭能力的核心是優良品種,創新是優良品種研發的基礎。企業要進行創新,要提升競爭力,就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進行種子研發、繁育和銷售一體化。一是企業要加強研發資金的投入,利用市場生物技術成果進行新品種的培育,并對產業發展實施創新化配套,提高玉米品種的育種率,促進企業走研、產、售一體化道路;二是加強與科研單位和農業院校的合作,在提升企業科研能力和技術創新基礎上加快企業技術成果的轉化;三是加強企業種子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在留住人才的基礎上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種子經營與管理水平。
品牌是企業在市場生存的潛在創造力,玉米種子企業要實現產業化發展,提高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讓客戶接受自己,就需要樹立自己的品牌。玉米種業的品牌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促進企業產業化發展。首先,要建立玉米種子品牌的營銷網絡和隊伍,以加強對自己研發優良品種的宣傳。其次,對于種子研發和生產要嚴格把關,通過質量來樹立品牌效益。最后,在種子銷售后要為客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售后主要包括技術指導和支持以及生產跟蹤等,在贏得客戶信賴的基礎上占領市場。
我國玉米種子產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基礎相對薄弱,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較弱。但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政府要加大對種子企業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以促進企業順利實現種子產業化發展。政府可以通過宏觀指導在政策、信貸資源配置等方面給種子企業以優待,以培育一批有潛力有發展能力的種業企業,加速我國種子產業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