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王柏軍 ,李 強
(1.長春市雙陽區良種繁殖場;2.長春市雙陽區鹿鄉鎮農業站,吉林長春130605)
洋菇娘學名毛酸漿,為茄科酸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實金黃圓潤,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是深受大眾喜愛的一種特色水果。本文主要介紹洋菇娘保護地栽培技術,以提高其經濟效益,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選擇肥力中等、質地疏松、結構好、易于排水、避風向陽、土層較厚的黑油砂土地塊種植菇娘為適宜。上年農藥殘留期長的地塊不宜種植。
一般秋季耕翻25~30cm,早春化凍13~17cm深時適時耕翻,去除壟間的雜草及根茬,細耕耢平,達到待播或移栽狀態。
例如:中楸、鐵把慶、牡丹江中豆、海倫大豆、綏化1號等品種,生育期在110d左右,積溫2600℃以上。由于北方氣溫低、采用溫室大棚育苗,陸地棚膜栽培,做到早育苗、早移栽、早上市。
通常用50℃左右的溫水浸種,水量約為種子的4~5倍,一邊倒水一邊攪拌,待水溫降到30℃左右為止,然后溫室放置浸種。浸種期間每隔8~10小時換一次30℃左右的溫水,浸種時間一般為24小時。浸種水一定要用沒有油漬的水。
床土要不含細菌及害蟲,富含腐殖質營養元素的中性土壤,并要充分翻曬,肥料要充分腐熟,肥土拌均勻。
采用當地水稻的育秧盤進行育苗。
采用當地腐熟的鹿糞、營養土、煤灰,比例是1∶3∶6,在配制營養土時,先拌入有效含量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再把可濕性粉劑稀釋后拌入配好的營養土中,可有效地預防菌核病、霜霉病。
種子浸到24小時撈出,進行催芽。催芽期間用濕布將種子包好,攤平,放在20℃~25℃的條件下催芽,每天翻動兩次,并用清水淘洗,以利于呼吸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淘洗后繼續催芽,3~4天即可出芽。出芽后將種子放在涼爽通風的地方,同時要保證種子的濕度。
在播種前,首先澆灌苗床,將擺好的筒用麻簾或紗窗簾蓋好。用干凈的清水反復洗灌,待筒內的土全部濕透為止。
溫室內溫度達到15℃~28℃時進行人工播種,每盤播種500棵左右。
出苗后噴灑寶路,噴完后立即沖洗一遍,可有效地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嚴重時可噴灑赤·吲乙·蕓苔,進行調節。赤·吲乙·蕓苔可以有效地促進生根和發芽、活化細胞、增加產量、改善品質。
澆水時要澆透。
在菇娘2片真葉時進行假植,把秧盤內的菇娘苗假植到缽中,密度是6.5cm×6.5cm,大約在3月初進行。
要及時補澆水,待幼苗出土,苗出土后拉十字期(兩片子葉兩片真葉期)要定株,保留2~3株幼苗,一定要在筒中間處防止偏根,第二次間苗在3~4片真葉期間,棚內溫度超過32℃后要通風,以防幼苗徒長。待幼苗定植移栽之前須煉苗,控制水分,等筒干后即可移栽,苗以控制在10~12厘米高為適宜。
移栽在終霜期過后,5月15日左右開始進行,移栽時要刨大坑,株距60~70厘米,坑深12cm左右,在灌水之前先施肥,將先拌好的肥料(每畝用10kg復合肥,10kg鉀肥,7kg二銨,根據地力掌握)均勻地撒在坑中,灌足水后,把煉好的小苗插入坑中,待水全部浸下,用土將坑蓋嚴蓋平。為防地下害蟲(地老虎),可在壟上撒玉米糠拌敵百蟲適量,下一步進行覆膜,覆膜后要將地膜里小苗拿出,用土將根部培好,封嚴。為方便作業可采用4∶1空壟或用車道噴藥方式。
小苗移栽后返青期間可以用農藥葉面肥(綠野)幫助小苗返青好。及時除去壟溝里雜草,進行三鏟三趟,大風天要隨時查看,防止風扒地膜,除去苗周圍雜草。荒地塊可用除草劑滅草(蓋草能)。病害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大田前期發生立枯病,發病部位在莖部,霜霉病發病部位在葉片上,黃褐病可用64%殺霉礬粉劑500倍液,20%瑞毒霉600~80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進行噴霧。中期易發生炭疽病,發病部位在莖稈上,表現燒莖,可用50%甲托500~700倍液,65%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蟲害主要是大田中后期食心蟲、蛀蟲,可用40%朵果乳油、蚜必殺、滅殺斃等防治。
大約每年7月中旬開始采收。人工采收成熟的果實,并放在簾子上晾曬(不宜暴曬,適當遮陰),用篩子篩凈皮上的土,挑出爛果、裂果及壞果。
把商品果按照優等、普果、黑皮、小豆等分級,方便銷售和管理。把采收挑選后的好果分攤開,放到通風冷棚子里陰干(地面做好防潮和麻簾子墊底),或者放到架子上陰干,防止發霉變質,影響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