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達,王慧玲,周鳳霞
(1.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2.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3.吉林省安信食品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吉林長春130118)
β-胡蘿卜素作為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增補劑,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推薦,被認為A類優秀和有營養的食品添加劑。近年來國內對其關注度越來越高,其研究和探討也十分活躍[1]。因此,研究食品中脫氫乙酸的檢測新進展是很有必要的。
現階段研究,在食品中β-胡蘿卜素的檢測方法常用的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方法、可見吸收光譜、紅外光譜與高效液相-質譜聯用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譜方法、拉曼光譜點掃描系統法、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等。
隨著現代檢測技術的不斷提高,β-胡蘿卜素在食品檢測中的方法也在不斷發展進步,任丹丹等采用有機溶劑浸提法從萱藻中提取類胡蘿卜素,利用柱層析與薄層層析對萱藻主要類胡蘿卜素組分進行了分離純化。利用可見吸收光譜、紅外光譜與高效液相-質譜聯用等檢測手段對萱藻中主要類胡蘿卜素組分進行了分析鑒定,并通過高效液相法對萱藻中類胡蘿卜素含量進行了測定[2]。
郭松斌等建立了玉米及胡蘿卜中葉黃素、玉米黃素、β-隱黃素、α-胡蘿卜素和β-胡蘿卜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方法。玉米及胡蘿卜經皂化和提取后以Waters YMC TM Carotenoid 3 μm色譜柱(4.6 mm×150 mm)分離,450 nm 波長DAD檢測;流動相A相為乙腈;流動相B相為乙酸乙酯,梯度洗脫,流速為1.0 mL/min,柱溫30℃。在此檢測條件下,得到不同提取工藝的玉米及胡蘿卜色素的檢測結果,并對檢測方法進行考察,結果表明:玉米及胡蘿卜中5種色素總含量以亞臨界萃取最高,亞臨界萃取法提取玉米及胡蘿卜色素的工藝最為適宜[3]。
李文爽等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譜測定其組分的技術體系。研究表明,用含 0.1%BHT的正己烷:丙酮(80∶20,v/v)混合液作為提取液,結合恒溫振蕩法(300轉 min-1,35℃,振蕩 1h)的提取效果最好。以YMC C30胡蘿卜素分析專用色譜柱(高100 mm,直徑 4.6 mm,粒徑 3μm)洗脫,乙腈∶甲醇∶水∶三乙胺(81∶14∶5∶0.05,v/v/v/v)為流動相 A,甲醇∶乙酸乙酯∶三乙胺(68∶32∶0.05,v/v/v)為流動相B,流速0.4 mL min-1,柱溫35℃,分離時間25min;以二極管陣列檢測器(photodiode array,PDA)在450 nm波長下,能有效檢測葉黃素、玉米黃質和β-胡蘿卜素3種組分。該技術體系可作為普通小麥類胡蘿卜素組分及營養品質研究的有效方法[4]。
楊宇利用實驗室自行搭建的拉曼點掃描系統,以市售新鮮胡蘿卜為研究對象,建立一種快速無損檢測胡蘿卜中的β-胡蘿卜素的預測模型。本方法在胡蘿卜長度方向每1cm進行點掃描,樣品點掃描拉曼光譜曲線均先采用5點平滑法去噪后,再用Baseline方法進行去除熒光背景預處理,最后取平均值作樣品的拉曼光譜。結果表明:基于拉曼光譜完全可以實現新鮮胡蘿卜中β-胡蘿卜素含量的檢測,為新鮮果蔬中β-胡蘿卜素含量的定量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5]。
王琴飛建立西番蓮果肉中葉黃素和β-胡蘿卜素的快速提取和HPLC檢測方法,以西番蓮果肉為試材,對葉黃素和β-胡蘿卜素的提取和檢測方法進行優化。結果表明:2種類胡蘿卜素的最佳提取條件為1050μL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正己烷有機混合溶劑(64∶16∶4,V/V/V),10min左右可高效提取西番蓮果肉中葉黃素和β-胡蘿卜素。以C30色譜柱;流動相:甲醇-叔丁基甲醚(80:20,V/V)等度洗脫;流速:0.8 mL/min;進樣量:20μL;柱溫:30℃ ;檢測波長:450 nm 。在該色譜條件下,葉黃素和β-胡蘿卜素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分別為 0.999 0和 0.999 3;檢出限為 0.01μg/mL和0.02μg/mL;2種類胡蘿卜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別達到了98.47%、96.43%;樣品穩定性和檢測方法準確度較好,RSD<5.0%。對3個西番蓮品種果實中葉黃素和β-胡蘿卜素含量進行測定,其含量呈現雙花西番蓮>黃果西番蓮>紫果西番蓮的趨勢。該提取和檢測方法具有速度快、有機溶劑用量少,靈敏度高等優點,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大量西番蓮樣品中葉黃素和β-胡蘿卜素的提取和檢測[6]。
最近幾年對于β-胡蘿卜素在食品檢測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有的前處理方法復雜,但回收效果不好。所以今后應該研究開發更適合的儀器和檢測方法,通過改進樣品前處理方法建立更快速、簡單、實用的測定方法和限量標準,更好地為食品安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