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仁
(黑山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遼寧黑山121406)
森林資源不僅承擔著改善空氣質量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隨著國家對林業資源的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也得到進一步落實,本文重點研究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效參考。
近年來,我國在農業、林業領域都在頻繁使用農藥。盡管農藥在殺滅病蟲害上有著突出的作用,但其副作用也較為明顯。部分工作人員認為農藥的使用量越大,林業產業的發展程度就會越好。但如果不控制農藥使用量,卻會產生副作用,甚至對林業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危害。
我國對林業資料的需求量大,部分產業和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對天然林業資源進行亂砍濫伐,導致了我國天然林業資源的急劇下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問題。盡管我國目前推行了人工林業,但天然林業資源仍然呈現幾何式下降,同時更為嚴重的是相關職能單位以及社會企業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問題。作為我國自然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林對防止水土流失、抗病蟲害都有著突出的作用,一旦天然林面積大量的縮減,會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
天然林在我國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具有突出作用,為了改善目前我國林業產業的情況,相關職能單位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天然林的保護。只有做好天然林的保護,才能更好地以此為依托,完成相應的任務。相較于我國后來發展的人工林業產業,天然林的環境適應能力更突出,維持著更為初始的生態平衡。所以,工作人員能夠更好地從天然林的生存狀況中找尋一定的防治病蟲害方法。可持續化發展是目前我國經濟、產業等發展的目標,而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任務,就必須回歸本源,從天然林出發,完善我國的林業資源產業。
盡管林業病蟲害問題會造成難以估計的巨大問題,但其在爆發前都具有一定征兆,所以相關職能單位應做好相應的監測預防工作,做好對林業資源的實時監控,一旦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理,將病蟲害問題控制在最小。相關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做好病蟲害爆發的監控,對疑似感染問題或患病的樹木要做好監控作業。尤其需要做好對環境的實時監控作業,當發現對樹木生長不利的環境因素出現時,需要加以及時的調整。同時,還要對樹木的各項指標做好分析工作,從而有針對性地加以調整和優化,幫助我國林業產業更好地發展。
在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的科學水平也在不斷進步,所以在林業資源的病蟲害防治上,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使用更為智能化、科學化的方法。在這樣的要求下“無公害”的防治措施應運而生,通過更為先進的科學理念以及專業的方式方法,能夠助力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化發展。所以,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摒棄傳統的方法,接受全新的技術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林業資源的管理工作。相關職能單位也要組織好培訓工作,確保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掌握科學化的方法進行林業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
生物防治是在我國農業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下的全新產物,其特點在于高度契合生態環境,利用各類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達到了病蟲害的防治作用。這樣的方法不僅成本更低,還能有效地控制對樹木的危害。相較于傳統的農藥方法,生物防治方法更貼合自然規律,對樹木的影響最小。所以為了更好地完成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達到無公害病蟲害防治,相關職能單位必須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從根本上解決病蟲害所帶來的問題。
為了落實好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要求,在進行林業資源的培育上,相關職能單位可采用混交林的方式,進行多品種的樹木混合交叉種植。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更好地促進樹木生長,同時還能最大程度上杜絕病蟲害的侵害。這類方法在退耕還林的時候能夠達到最大效益,幫助各類植物達到立體開發的目的,促進病蟲害防治工作有效開展。
在林業建設過程中,病蟲害問題一直是困擾林業高效率生產與建設的主要問題,在防治病蟲害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大量嘗試,總結出來一些有效的經驗,其中防控必然要放在首位,早控制、及時排除病蟲害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應該嘗試無公害防治策略,通過采取可行的措施,提高對于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能力,以促進林業經濟發展,實現其助力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