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馬 玲
為把天然氣中的硫“吃干榨凈”“化毒為寶”,普光氣田自主創新,形成了高含硫天然氣超大規模深度凈化技術,使高含硫天然氣凈化率達到99.99%,總硫回收率達到99.9%。
長江經濟帶在我國發展格局中具有突出的經濟和生態地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石化在“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理念引領下,用實際行動“氣化長江經濟帶”,推動了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
普光氣田、元壩氣田、涪陵氣田,是“氣化長江經濟帶”的重要資源基礎。他們在氣田勘探開發全過程中,堅持“廢水循環用、廢氣減排放、廢渣嚴處理”的原則,“三廢”處置達標率100%,一個個綠色生態氣田全然呈現。
點擊鼠標進入四川省環保廳網站,在“四川省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監測信息發布平臺”上,普光氣田污染物排放情況一目了然。這一平臺,讓普光氣田的環保工作隨時處于公眾和媒體的監督下。
在普光氣田管理者眼中,環保與安全一樣都是氣田的“一號工程”。普光氣田所在的川東北地區是長江上游的生態敏感區和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國家級農產品主產區。普光氣田安裝了24套煙氣和3套水污染在線監控設備,實時監控氣田水、氣排放情況;率先在行業內開展生態跟蹤監測,密切關注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監測結果顯示,普光工區及周邊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氣田區域生態環境良好,生物多樣性未發生明顯變化。”普光氣田環境監測站站長張國輝介紹,“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頒發水土保護驗收鑒定書,肯定了我們的做法。”
如今,在普光氣田天然氣凈化廠周邊,人們時常能看到白鷺在河邊捕食、嬉戲。

利用川氣東送天然氣做燃料的揚子石化芳烴廠一氧化碳生產裝置。胡慶明 攝
作為我國首個大規模開發的高含硫氣田,普光氣田的“高含硫”一直備受外界關注。為把天然氣中的硫“吃干榨凈”“化毒為寶”,普光氣田在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自主創新,形成了高含硫天然氣超大規模深度凈化技術,使高含硫天然氣凈化率達到99.99%,總硫回收率達到99.9%。
“凈化率、硫黃回收率越高意味著尾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越低。”普光氣田經理張慶生介紹,“氣田尾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僅為國家標準限值的四分之一,與美、俄、法等國典型高含硫氣田對比,穩居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
元壩氣田是迄今為止國內埋藏最深(7000米)的高含硫生物礁氣田。在鉆井液處理方面,元壩氣田采用化學抑制劑和物理清除的方法,保證巖屑以固體排出,減少含危化品的液體排出;采取“污污分治”的原則,將空氣鉆井巖屑與鉆井泥漿、污水隔離存放,減少污染物排放。他們還引進泥漿“不落地”裝置,充分分離固液,液體循環再利用,配置膠液,供作業使用;固體集中無害化處理,處理后的巖屑固體達到生態標準。
“從我們凈化廠出來的污水排放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元壩氣田凈化廠廠長吳基榮說。
他們對生產污水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配備有專門的污水處理場、污水調節罐、雨水監控池和事故儲存池,不讓一滴污水流出氣田。
在廢氣防治方面,他們通過脫硫、脫水、硫黃回收等工藝,將尾氣含硫量控制在0.2%以下,并將其投入焚燒爐焚燒,再經過120米高的煙囪沉降排放,最大限度地保護大氣環境。
涪陵氣田是我國首個商業開發的頁巖氣田和國家級頁巖氣產能建設示范區,因環境容量小且生態脆弱,開采中面臨環境風險控制難等多重挑戰。
“選址時,我們盡量避開生態環境敏感區域,減少樹木砍伐、植被破壞。通過‘標準化’場站設計、采氣平臺和集輸站同臺建設等措施,大幅減少土地征用面積,單井土地征用面積較常規節約30%。”涪陵頁巖氣公司HSE管理部主管周澤軍說。
對于征用的臨時土地,涪陵頁巖氣公司在施工結束后,嚴格按照復墾方案進行植被恢復、水土保持和土地復耕。自2016年啟動復墾工作以來,他們已復墾土地230余畝。
在清潔生產中,涪陵氣田十分重視大氣、噪聲、固廢等污染源的防控工作。以鉆井施工為例,他們給泥漿泵加裝收集槽,避免泥漿落地造成污染;給循環罐修建圍堰,避免掏罐時泥漿流到地面。這些措施雖然增加了成本,但是節約了治理費用。
周澤軍算了一筆賬:2016年,涪陵氣田在鉆井施工中推廣“油改電”模式,減少柴油消耗3400噸,減少費用支出650萬元;試氣工藝上推廣“井工廠”交叉式壓裂、改進放噴措施,減少頁巖氣損失300萬立方米;采輸工藝上采用高效加熱爐及井下節流工藝等措施,累計節氣75萬立方米。
此外,涪陵氣田還發布了全國首部頁巖氣開發環境保護白皮書,形成了包括鉆井“井工廠”模式、油基泥漿回收利用技術等系列清潔生產實用技術17項。在污染防控的同時,清潔生產技術為涪陵氣田帶來經濟效益1.6億元。
據了解,涪陵氣田在今年底年產能將達到100億立方米,相當于建成一個千萬噸級的大油田。屆時,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200萬噸,相當于植樹1.1億顆、80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為改善長江經濟帶環境做出更大貢獻。
長江經濟帶人口密集,經濟繁榮。但就像硬幣的兩面,它也有崇山峻嶺、懸崖深壑,水網縱橫、濕地遍布的復雜地理環境。承擔“氣化長江經濟帶”主要任務的川氣東送管道,綿延兩千多公里,管線穿山越嶺、橫貫水網,需要翻越1100多座大山,穿越150條河。沿線的35個輸氣站場101座閥室,分散在6個省兩個直轄市21個地市62個縣區,路由之險、保護之難堪稱國內油氣管道之最。
“管道運行要安全平穩,調控高效、管理精細、智能化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川氣東送管道公司黨委書記陳飛說。
為了打造“全線一張網,管理一體化”的格局,川氣東送管道公司設立了武漢調控中心,24小時智能監控管線和站場運行工況及參數。在運行過程中,調控中心充當了整條管道的監控中心、指揮中心、信息中心、協調中心等多重角色。調度值班人員24小時緊盯巨幅顯示屏,管道運行工藝參數、數據信息、視頻影像等現場情況清晰可見。值班人員通過中心向沿線各輸氣站場發出工藝流程切換、參數調整、氣量調配等指令。
調控中心是川氣東送管線智能化的最直接體現。當管道氣量氣壓不穩定時,中心的集成軟件可以根據購銷計劃和管網當前運行工況,實現對未來運行趨勢的分析計算,為管線整體優化運行及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我們實行‘一級調控’指揮模式,由調度人員直接對站場設備進行遠程操作和控制,各站場按照調度指令監督、檢查現場執行情況,真正做到垂直調度。”陳飛說。
2017年10月11日15時,湖北恩施崔壩鎮的管道EES260號標志樁,護坡地段出現約10米長的裂縫,對管道安全運行造成嚴重威脅。
“我們利用無人機航拍獲取現場第一手資料,應急通信車實時傳輸現場圖像,為指揮中心決策提供基礎數據。”川氣東送管道分公司副總經理牛化昶說。
這些年,按照“精確感知、智能預警、自動控制、安全高效”的功能需求,管道公司加大了全生命周期數據采集與整理、壓縮機和流量計遠程診斷系統完善、在線仿真系統、陰保遠程監控系統升級、智能光纖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力度,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
“無論是壓力、流量、溫度等管道自身信息,還是管道周邊影像、應急資源分布、地貌環境等情況,都可以通過光纜實時傳輸,實現一鍵查詢。”牛化昶說。
不僅如此,管道公司還構建了三級管道保護管理網絡,推行專業巡線隊、屬地巡線隊相結合的巡護模式,嚴格規定巡線人員的巡線區域、路徑、時段、頻次、速度等要素,通過通信網絡、GPS定位技術,適時監控巡線質量,確保巡線到位率100%。
管道全線的20座RTU閥室均安裝了遠程監控及紅外,對部分閥室還增設了110報警連動裝置。當管道發生泄漏等意外時,閥室內先進的檢測設備就能瞬間感知到管道壓力等異動,立刻啟動自動關閉裝置,切斷氣體供應,避免泄漏發生。
由于管道運行經常遇到不可預知的情況,管道公司按照資源、管道、市場協調一致的原則,編制了有針對性的生產運行保障體系和應急預案,并建立了包括SCADA系統、壓縮機系統、通信系統、陰極保護系統、中高壓電氣系統等5大專業化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在內的專業化服務系統。
“我們的目標是‘標準化、數字化、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全面提升綠色管道智慧運行的能力。”陳飛說。
智能化為川氣東送管道安全生產、應急指揮、業務協同、信息共享、智能預警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截至目前,川氣東送管道累計安全供氣650億立方米。
近年來,中國石化借助川氣東送管道資源優勢,不斷向長江流域企業提供天然氣供應。在發展車用加氣業務的同時,中國石化抓住國家節能環保煤改氣、油改氣的契機,積極開發物流運輸、公交、城際巴士,礦山、工業、港口等終端燃氣用戶,終端直銷經營從無到有,加氣站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國在營加氣站達到800座,年經營量超過25億立方米,其中零售17億立方米、直銷8億立方米。
長江沿線各省市公司目前在營各類加氣站總數超過400座,年加氣零售規模約12億立方米,占全國比例超過70%。
江蘇石油分公司和重慶石油分公司是中國石化布局在長江流域的兩家重要的油氣銷售企業。他們在做好油品銷售的同時,積極擴大天然氣銷售的市場版圖。
江蘇石油分公司為搶占天然氣市場,率先搶灘布點,網點已覆蓋江蘇每一個縣市行政區域。截至目前,天然氣零售站點數量突破100座,成為江蘇境內網點數量最多的天然氣零售商。今年1~11月,銷售天然氣2.8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9%。
作為天然氣零售市場的后來者,江蘇石油按照“突出零售、進軍批發”的思路,全面發力天然氣市場。零售、直銷、點供并舉策略,不僅有效擴大了份額,而且受當地企業與百姓追捧,讓“放心氣”口碑在市場越叫越響。
在重慶能源市場,天然氣汽車有20多萬輛,車用CNG(壓縮天然氣)是重慶公共交通的主要能源。為了改善環境、改善民生,重慶還放開車輛改裝市場,提升公交、出租車和私家車氣化率。
作為重慶最大的車用CNG市場供應商,重慶石油分公司提出,將車用天然氣業務打造成“特色主業”,靈活布局標準站和子站,通過標準站擴大銷量創效,通過子站靈活布局搶市場,見縫插針開發直分銷市場。目前,在營加氣站36座,占比28%,在建7座,儲備項目28個。建成了日生產能力40萬立方米的長壽CNG加氣母站。
同時,為適應煤改氣天然氣需求,加強天然氣點供的實施,目前已完成黔江、涪陵等地三座點供站的供氣,為重慶各地儲氣調峰、煤改氣點供用戶及LNG加氣站提供了資源保障。
車用天然氣易燃易爆,加氣行業設備配置多、價值高、運行維護難度大,屬高危行業。重慶石油為加氣站設備安全管理條線配備專業人員,成立質檢室,加大銷售氣質量的抽檢頻率和檢測監控力度,對抽檢不合格的加氣站限期整改,否則責令停業,此舉大大提高了加氣站的質量管理水平,實現了生產經營安全平穩運行。